翻新时间:2021-03-11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班上的小能人
- 钓“鱼”
- 饥饿的弟弟
- 窃读记
- 我爱家乡的梨树
- 快乐母亲节--卖花
- 筷子
- 演讲中受到教育
- 辣气四溢的同桌
- 远道而来的客人
- 拍照前的准备
- 抗震救灾
- 老师让我爱上了
- 弟弟,你错了
- 我家的一员——露露
-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难点研究
- 浅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特色
- 一个不应忘记的思想家——章士钊
- 哲学的多元视角如何可能?(上)
- 实践的观点与“本体论”问题
- 对于国际个税征管的启发
- 个税征管方式革新思索
- 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政策
- 什麼是人文精神
- “苏联范式”之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命运
- 书与“書”字的结构及其相应的哲学问题
- 关于思想基础问题的广谱研究
- 论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
- 房产行业的税收筹划评述
-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建议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之2
- 《松鼠》教学设计之2
- 《丝绸之路》教案1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松鼠》教学设计之1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之1
- 《丝绸之路》教案2
- 《丝绸之路》教案3
- 《人物描写一组》
- 《少年闰土》教学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
- 《七律·长征》教案2
- 《金钱的魔力》
- 《威尼斯的小艇》2
- 《少年闰土》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