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7
2011年第一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做人确立第一,做学问第二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追求卓越,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自信、自觉、合作、诚信、责任,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孜孜以求,勤奋;好学,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口号:以诚待人,以心待学。
管理措施:
1 文明向上的班风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树立学生以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才能、深厚的学识为目标的人生追求,逐渐形成文明礼仪,奋发向上班级风尚。班级以诚心中队为队名,以以诚待人,以心待学为口号,同时要求学生齐心协力,共创班级新气象。我将50位学生分成9个部,每个部自己订计划,提要求,各部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发展自我,培养自信,增强班级凝聚力。每一个学生不仅代表个体,更重要代表集体。将“我荣队荣,队荣班荣”的思想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力量从团结来,荣誉从集体来。
2 发挥干部的作用,师生共同管理班级。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班干部作为班级核心力量,分别负责其它级别的各项工作,如“学习委员负责指导总结科代表的工作”“生活委员负责指导督促值日组长的工作”等。 并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注意选拔培养班级的积极分子,物色班干部,组成班委会,让学生初步学习自己管理自己。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指出他们的不足,给予及时培养和教育,教育学生要民主观念。
3 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1)通过各种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本班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进一步了解外国文化。
(3)经常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情,做好协调工作。
4 值日干部定期轮换,让更多的学生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既能当领导,又能被领导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值日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助手,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有利于班主任搞好班上的工作。
5 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要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对后进生要一分为二,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鱼丝。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对症下药,教育个别生首先要找出个别生特殊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很强的自卑感,造成性格孤僻,不和群。有的是精力过剩,人很聪明,而班级生活对他来说很不满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就会搞出“恶作剧”。总之,对个别生不能一概而论为差生,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6 加强家系家校联系,争取到每一位学生家中家访,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平时以校讯通为载体,每周把班级和学生情况及时地反映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共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 荷花淀派作品
-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 脚踏一方土
- 最后一根稻草
- 祖国之歌
- 一处美景
- 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里
- 读《老人与海》有感
- 《凡卡》续写
- 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
- 穿越时空的对话
- 曙光社区居民文明公约
- 脚踏大地
- 变色龙(续写)
- 乡人大主席团会议制度
- 公司投资管理制度
- 公司计划财务部职责
- 公司会议和学习制度
- 公司人力资源部职责
- 公司设备处职责
- 销售处职责
- 客运公司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 会议管理办法
- 企业统计工作制度
- 档案综合管理办法
- 行政公章管理办法
- 公司督办工作制度
- 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分类管理办法
- 公司员工廉洁自律若干规定
- 多孔式微喷带在低压管道灌溉中的应用
- 微灌自动控制技术
- 节水灌溉与径流农业
- 节水聚水型覆膜栽培技术
- 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 如何对植物合量灌溉
-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 微灌技术 增产增效
- 节水灌溉 用好三项技术
- 地膜覆盖灌水法
- 地沟灌溉技术
- “暗垄沟”灌溉技术
- 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技术
- 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十八盘微集水
- 农田的灌溉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三第一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 《雨点儿》教学设计五
- 《雨点儿》教学设计二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五
- 《雨点儿》教学设计四
- 《雨点儿》教学设计六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六第二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六第一课时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一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四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七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