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范文> 其他范文> 观察感悟表达  优化作文教学

观察感悟表达  优化作文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2-27

观察感悟表达  优化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普遍感到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只要一提起作文,教师叹气,学生头疼,这一现象与当前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学生的作文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与没有抓住作文教学的关键有着根本的联系。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在作文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写作方法能力的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就目前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而言,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我对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  观察

观察是学生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积累作文素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要叙述事物,必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惟有下功夫去观察。”可见观察对于学生写作文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要在观察内容、观察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

(一)丰富学生观察的内容。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切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而学生往往是不注意观察的,对于这些现象他们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就从拓展学生的观察范围着手,引导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生活中去进行观察。这样,每个学生就有丰富的思维内容,就能产生写作的热情,就能写出内容具体实在、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此,我就利用班队活动、游玩、家庭生活、校园环境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要求学生有定向性地观察人、观察物、观察景。例如,结合“学雷锋”活动,启发学生自觉为班级、为学校、为身边的人做好事,来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活动中,班上出现了不少的好人好事:植物角多了一盆花,卫生角多了肥皂、擦布,墙上坏了的字画有人补好了……这一“让我也献上一份爱”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好品质,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内容。由于学生是有亲身的体验,又留意地观察了自己身边的事,因此,在写作时,活动中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就成了写作的素材,活动中自己的深切感受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作品之中。

(二)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懂得并学会观察的方法:

1.观察时要有目的。

生活中可以观察的景物人事,千千万万,随时随地都有。如果每一景、每一物、每一人、每一事都去观察,这样既不可能,又没必要。因此,我就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去选择观察一定的景、物、人、事。

例如,在指导写《我爱秋天的__________》一文时,我就让学生选择能反映秋天特征的公园、校园、田野去观察。

有位学生是这样描写秋天景色的:

“秋天到了, 天空中,成群的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果园里,黄澄澄的梨挂满了枝头;花园里,千姿百态的菊花竟相开放;一阵秋风过后,一片片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把整个街道都铺满了,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

2.观察时要有顺序。

在观察时,要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顶气球》一文时,我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球赛的场面。观察时,可以从中央看到两面,也可以从前看到后,要按方位顺序观察。经过这样地观察,下笔时,就能做到有序。

    有位学生是这样描写球赛场面的:

    “球场设在教室中央,一根长绳拦腰横穿教室,西边是男队,他们脱了外衣,身穿毛线衣,个个摩拳擦掌。东边是女队,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也正做着准备运动。观众坐成“u”字形,彼此议论纷纷,等待着一场精彩的比赛。”

3.观察时要注意对比。

在观察时,要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异同,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

例如,我在指导《硬币六兄弟》这一习作时,就要求学生先观察“六兄弟”的外形、颜色、花纹、出厂年月,然后把相同点归类,把不同点区分清楚,最后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这些硬币的特点。

有一位学生在习作中是这样进行对比的:

“硬币‘六兄弟’全是圆身体,老大是胖子,老二是瘦子,老六是小不点儿,真是形态各异。老三到老六,四个兄弟浑身是银,雪白雪白,银光闪闪。老二全身是金的,在阳光下金光灿灿。老大是银灰色,全身熠熠发光,十分美丽。”

4. 观察时要注意动态变化。

观察时,对象一般是静态的,但有时会遇到动态的,相比之下观察动态的对象难度就增加了。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手足无措,因此,我在日常的观察训练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由慢到快的训练,逐步提高要求。

例如,我设计了《看泡茶》这一动态观察训练。我为学生列出观察提纲:先看泡茶前,茶叶的静态,后看开水冲时茶叶的动态,最后看茶叶静止下来后的形态。

有位学生在观察之后是这样描写的:

“老师把沸水倒入杯中,顿时像地震一样,茶叶都惊醒了,像一群受惊的小鱼,上窜下跳,速度之快,令人赞叹。等水面渐渐地平静下来,密密麻麻的浮在水面上的茶叶便慢慢地下落,如雪花、如秋叶、如金鱼,悠悠自得,从容不迫。”

5.观察时要注意细节。

观察人物细致的动作、神态表情、事物细小的变化……这均属于细节观察。因为动作幅度很小,给学生的观察带来了难度。因此,我在日常的观察训练中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有价值的细节,为写作积累素材。

例如,我布置学生写作《扳手腕》这一习作时,我先指导学生把扳手腕比赛分为相持、发展、决胜三个阶段,注重观察手腕的动作以及周围观众的各种表情。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描写当时情景的:

“李明不愧是“大力士”,只见他咬紧牙关,脸涨得通红,眼睛瞪得大大的,没过多久,只见他的手就向他正手方向倾斜。沈凡也不甘落后,只见他也涨红了脸,双眼死死地盯着自己的手,坚持着不肯让对方压下去。双方就这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僵持着,双方都想把对方的手扳在桌面上。只见紧握的手在微微地颤抖,一时难分高低。在一旁观战的同学不停地在为双方呐喊助战。”

6.观察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

学生通过观察,在头脑中留下了事物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训练,使其能掌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路,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起到提炼主题,深化主题的作用。

(1)续尾,学生的创造萌芽。

所谓“续尾”,指要求学生顺着课文结尾的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性续写的训练。例如学习了《杏仁熟了》一文之后,我就让学生续写第二年杏仁熟了的时候,奶奶和“我”是如何招待小伙伴们的,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的道理。又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之后,我就以《乌鸦丢肉之后》为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由于这一题材充满童趣,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写到“乌鸦知道自己上了当,心中很后悔,恨自己爱听奉承的话,它想:哼!我一定要想办法教训狐狸。”有的写到“乌鸦见狐狸把肉叼进洞,它想出了一条妙计,高声说:“狐狸,那块肉是有毒的,千万不能吃呀!”狐狸一听以为真的有毒,就把肉丢出了洞,乌鸦很快就飞过去又把那块肉叼了回来。”从学生的作文中,体现了学生的想象是海阔天空的,从中孕育着创造的萌芽。

(2)娱乐想象,让学生“展翅高飞”

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都能使学生身心愉快,浮想联翩。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创设情景,将学生置身于游戏中,调动起学生最大的积极性。例如要让学生写一篇有关上海变化的文章,面对这样枯燥的题材,学生各个愁眉苦脸,无从下手。于是,我就在教室里吹肥皂泡,结果,无数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小泡泡在教室里飘浮着,有几只迎着灿烂的阳光飘出了窗外,学生们顿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有趣。这时,我就应时利导,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肥皂泡,飘出窗外去旅行,写出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写出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学生的想象之门打开了,大家欣然动笔。

二  感悟

感悟即感受、领悟。

(一) 阅读教学,感悟写作技巧。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做到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样效果才会显著。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会了词句之后,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应用,通过应用来感悟词句,从而加深认识,巩固记忆。

例如,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时,学生在理解“眼花缭乱”一词的意思之后,我就作进一步地指导: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有过的眼花缭乱的时候。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就会作出各种各样的表述。

有的学生说:“商店里的商品很多,看得我眼花缭乱。”

有的学生说:“世纪公园举办的蝴蝶标本展览会,那里的蝴蝶标本可真多,每一个标本都很漂亮,我和爸爸、妈妈看得眼花缭乱。”

    有的学生说:“我和爷爷到人民广场放风筝,天上的风筝多极了!我看得眼花缭乱。”

    还有的学生说:“每年秋天,植物园都要举办菊展。美丽的菊花被聪明的叔叔、阿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我看得眼花缭乱。”

    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说,就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就能逐渐克服畏难心理,大胆地进行说写练习。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篇章结构,练习说话、写话。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课文中会出现连续、并列、总分总、先概括后具体等不同的结构段。在阅读教学时,我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时,由于这节是属于并列结构的段式。它是从海里、海滩、海岛三个不同方面介绍了海底的物产丰富。通过教学,学生懂得了在同时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由此,我就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在这篇课文中还出现了总分的结构段,在指导学生在仿写时,我就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述句,写分述部分。例:

(1)奶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刺猬。(                     )。

(2)课间十分钟真是丰富多彩啊!(                     )。

(二) 例文学习,感悟写作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例文是学生的感受对象。在学习例文时,我采用“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会作者是如何用词造句,如何构思文章,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例文是学生感悟写作方法的催化剂,写作前,借助例文,来设计有关的问题,训练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以中下等学生的水平来定位,使每个学生掌握简单的记叙文的基本写法。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例文,分步设计题目,让不同的学生随着对例文的讨论、学习的深入,感悟出不同的写作方法,学会写作,提高写作层次。

例如,我布置学生写一篇状物文章《橘子》时,先放手让学生自学例文《一只西瓜》,再指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写得好的句子,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这些遣词造句的妙处,最后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悟出写法。在学习例文之后,让学生通过摸、闻、看、尝橘子的手段,来整体地感知橘子的大小、形状、颜色、滋味。学生边看边说,再把几方面连起来说,在说的同时,边交流边评讲,最后写下来。整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习作写得具体、形象、富有个性。

有一位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到:

“我仔细观察:橘子的表面很光滑,橘子皮的颜色是红里带黄的,形状呈扁圆。

我把橘子剥开,发现一瓣瓣橘子圆圆地围成一团,一共有十一瓣,一瓣橘子就像一轮新月,上面布满了又细又长的白丝。

我剥开一瓣橘子,它的皮薄得几乎一触即破,果肉黄色,晶莹多汁,里面有两粒圆滚滚的像鱼眼一样的核。

我把橘子放进嘴里,真是甜如蜜。”

    在这一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分层感悟出写作方法。通过大家的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博采众长,既提高了自己的鉴别与欣赏的能力,又培养了对照自己,来写文章的能力。

这一过程是内化的过程,所谓内化,是指学生通过对例文地讨论,不断感悟,而形成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而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又有赖于对例文地理解纯熟程度,熟则能悟,悟则能化。

(三) 批改评赏,感悟写作意境。

   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按传统的习惯是老师批改,学生等待老师的成绩评定。这样,一篇习作只是某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单项交流,学生缺乏参与,更谈不上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就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交流作文的机会,来锻炼他们的评判、审定能力,让他们在读、评、议、改的过程中,强化练习,能举一反三,拓展视野,从而达到“写一篇,学多篇,吸收多篇”的效果。

1.集体评议。

   我先阅览一遍学生的习作,将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印好给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在读读、划划、改改、写写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引出讨论、评议,从而比较优劣。这样无论是作者、评者在边看边议中,互相学习,学会了如何写好作文,如何把写作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使他们从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中受益。

2.互相批改。

   在学生互批时,我针对习作的内容,利用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分组互相批改。这样既激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的需要,把小组的组成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异质分组”即四人一组中,一人写作水平较好,两人水平中等,一人水平较差。其目的是在批改过程中让水平较好的学生带动中等水平的学生,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批改、评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时,水平好的一人率先根据习作的要求把握了中心,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指导、帮助其他三位组员对不正确的内容加以修改,使这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顺利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第二种是“同质分组”即四人一组中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相近。由于小组中学生的水平相近,相互之间的配合会非常默契。如:在评议交流自己喜欢的小节时,由于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那些方面是充分肯定的称赞;那些语句需要修改;那些不必的修辞需要删除……每一个人都积极思考,反复推敲,每一个人都想乘此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这样,相互学习,各有促进,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种是“自由组合”即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组成最佳搭档来完成学习任务。如:在作文批改时,请学生走出座位找自己学习的好伙伴,互相讨论交流在写作批改时的意见,由于合作伙伴是自己寻找的,在讨论中就特别的投入,个个一本正经,像个小老师,批改时十二分的仔细,写的评语颇有水平,一分为二地指出对方的优缺点,还以鼓励为主,并给打上了一个确切的成绩。在此过程中,批改双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交流反馈,从而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潜在意识。

三  表达

表达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作文教学是“先说后写”、“先述后作”,口头表达是为书面写作设置的一个铺垫。因此,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应同时抓,不可偏废。

(一) 玩说写相结合

孩子总归是孩子,玩是他们的天性。在指导写作时,教师要精心安排玩的过程,丰富玩的内容,要让他们痛痛快快、高高兴兴玩的同时,学会说,学会写,使他们玩得有所得,说得有所序,写得有所感。

例如,春游时带学生去参观东方明珠电视塔,利用排队等电梯的时间,让学生手拉手把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塔柱围起来,看看它到底有多粗,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事后,在课堂上,让他们来说一说,那天玩后的感受,之后让他们把感受写下来。有位学生写了一篇以《拥抱巨人》为题的日记,他是这样写的:

“一天,我们全班学生一起去参观东方明珠电视塔。刚走近电视塔,我们就被东方明珠粗大的柱子吸引住了。电视塔的柱子真粗啊!多么像大象的腿,有力地支撑着整个塔楼。

这时,老师提议说:“小朋友,你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把柱子围起来。”大家一听,都乐了,连声说好,我们全都伸开双臂,手拉着手,围成一圈把柱子抱住了,一数,哈,一共要25个小朋友才能把柱子围起来呢!东方明珠真是顶天立地的巨人啊!”

(二) 做说写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与到为进行作文训练而特意安排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直接感受,接着让学生把心里的想法用一段话说出来,在说的基础上,把说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通过这样的训练,既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想,产生作文的素材;在说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思维,把内部的语言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又在写的过程中,进行第二次的转化,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例如,班级中有一位同学因搬家而转学了,他非常想念相处了几年的老师和同学而常常独自流泪,他妈妈来告知之后,我就让学生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说说自己的想法,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决定把挂在班中的一串五颜六色的风铃送给他,并在每个风铃上贴上每个同学写给他的一句话,让他看到风铃就能想起老师和同学,听到风铃声就好似与同学亲热地交谈。事后,我让学生把这件事写下来。并要求用上“风铃啊风铃,我愿你(         );愿你(         );愿你(            )。这样一组句式作为结尾。由于学生自己亲自参与,有着深切的感受,落笔时,个个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表达了自己对同学的深深的情、真挚的爱。通过这次习作,学生不但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使学生明白了作文材料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就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之中。通过自己的“做、说、写”使学生明白了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人们做好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成功的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小学生学好作文也需要有一种以取得成功为目的的动机。以往学生作文,读者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师,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分数。这样的作文,实在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谈不上发展学生作文的个性,因此,我就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展示自己作文才能的天地。利用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开辟专栏,介绍新作,佳作。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利用校广播台,介绍作品,通过广播,扩大影响,促使学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组织学生参加校、区、市的各种作文竞赛,使学生在你追我赶的竞赛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提高,学生的说话、写作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于是,在班内出现了由学生自发创办的“文苑”;出现了一批取材于身边,情趣十足的优秀作文,真正做到了“言人之欲言,发人之未发”。

在这一作文教学研究实践过程中,实验对象找了我任教的年级组里属于较差的班级作为试点班,中等的一个班作为对照班。通过实践,试点班的学习成绩跃入全年级第一,在五年级毕业考时语文成绩80分以上有22人,作文部分的得分率最高的也是这个班。大量的实践和事实证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明确有什么可写;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来懂得如何取材、如何立意、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引导学生通过表达来提高写作水平。这样,作文教学也就得以了优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购物想起
一次车祸
难忘的一件事
放烟花
全家福
拜年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初春
爸爸开车
鼓楼广场真热闹
三八妇女节
围棋比赛
考试
我身边的荣辱故事——让座
门前的柿树
运输变更申请书
班子民主生活会自查材料
海运出口运输合作协议
个人党性分析报告(派出所所长版\基层公安干部版)
出租汽车客运经营合同(A类)
汽车零部件运输合同
入党表态发言
公司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货物运输代理合同
集装箱运输合同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乡党委书记民主生活会发言
出租汽车客运经营合同(B类)
地税民主生活会发言
货物运输保险合同
LED:希望之星-中国LED产业发展与前景之六-LED技术论文(1)
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再认识
论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及相关问题
论无过失责任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我国海事请求保全制度对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发展
误导的民事责任宜定违约责任
破产免责制度沿革论
试论适用与解释知识产权法律的特别规则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论实践中财产保全之担保隐患
中国物权法研究的新进展
我国立法和司法确认的知识产权请求权
大陆法系国家的医疗合同立法及其对中国大陆的借鉴意义
绝对权请求权或侵权责任方式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苏教版《黄果树瀑布》教案
《莫高窟》教学片断分析
《天火之谜》教案之二
《莫高窟》全课时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案例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之四
《黄果树瀑布》教案
《天火之谜》教案之一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之三
《黄果树瀑布》教学片断
《莫高窟》教学计划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文内容
《莫高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