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1
2022年一座城,一段史游记散文精选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九月底,我从三千里外,第一次来会你。长春,没有想象中的瑟缩和寒意,全然是艳阳高照,和风旭暖,你竟然用夏的热情迎接了我。
课余时间,大家结伴去品这座城市的味道,看二人转,观影视城,尝大乱炖,品高度烧。
而我这个喜欢陌生,喜欢行走的家伙,在东师的校园里溜达了两个晚上,却一直不知道该去哪里看看。总想认识不一样的长春,总想试图寻找这座城市存在的独特意义。
百度了一下:首推净月潭公园 。公园固然好,自然而然,风景宜人。但太大了,没时间去好好游玩,若只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拍照证明我来过,也觉得没多大意义。况且长春这座城市的独特性也绝对不是一个小小的净月潭公园就能代表的。
伪满皇宫?满皇宫就已经寒酸了,还加个伪字?一个末代皇帝的住所有啥值得去看的?
嗤之以鼻,不屑去看。
本以为,长春就这样成为我印象中毫无特色,还略有些野的地方。万万没想到,无意去了趟人民广场,看见了几处旧的建筑,虽经历史风雨,却还是精致如初。那是日本当年侵略我东北沃土留下的“杰作”。忽然意识到伪满皇宫必须要去看看,那不仅是末代皇帝的一段个人经历,更是国家民族一段历史的真实微缩。
早上八点半,我们从地铁站爬上地面的时候,一道红墙就在不远处,虽寒酸,局促了些,但还是一眼看出来了皇宫的底色。行至正门,一座琉璃瓦,钉门钉的宫殿大门就在眼前,一侧的一块大石头上有“伪满皇宫”的字样。参观的人并不很多,稀稀落落的游客,让这个皇宫看起来冷落的多。
我们听着智能讲解,一路看了溥仪当年的工作,生活场所,又到记录溥仪从帝王到公民纪念馆去看了他这一生的概述。行走在这建筑精美,一应俱全的伪满皇宫。却是让人从始至终觉得压抑,憋屈,窝囊,愤闷。这里怎么可以叫做皇宫,这里哪里还有帝王的呼风唤雨,号令天下,虽有锦衣玉食,但也只是苟延残喘,委曲求全。拿灵魂和自由作为交换生存的赌注,这个命也活的实在是身不由己。这分明就是一座囚牢,囚禁了那个看似可怜兮兮的末代皇帝,也囚禁着中国的一段近代历史。
从三岁登上王位开始,溥仪这一生就注定是颠沛流离的。三次登基,又三次被赶下台来。皇族末路,军阀混战,国将不国,哪里还有所谓的皇族。他只不过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傀儡,不过是日本人用来愚化麻痹中国民众的一颗棋子。
伪满皇宫院子里的假山下,还有一个专门修建的地下防空洞。我们沿台阶下去,只呆了一两分钟,便觉狭窄无比,潮湿阴冷,和地狱无异。
最后的帝王,其实是个奴隶。伪满皇宫里有个皇帝,皇后的观影厅,看起来时髦先进的很,不过,导游词里讲他们看的片子都是经过日本人“精心挑选”的。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这伪装的“风光无限”也实在是一种煎熬吧!我们的中国,那时候,是张千疮百孔的网,网不住家和国的任何尊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这样惊弓之鸟的日子,想来也是苦难多于安逸的吧。
据记载,溥仪接受过西洋文化和传统中国文化的熏陶,会弹钢琴,打台球,懂马术。伪满皇宫里也能看到他的这些娱乐场所。若在和平年代,他或许也算是个懂生活,有情趣的人,但他生为帝王,且是个末路之王,不能扭转乾坤,不能力挽狂澜。投靠日本人,勾结大军阀。这些都不能改变时代的潮流滚滚,他注定要被时代之轮碾压成尘。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改造成了一个合格公民,出席政协会议。但从帝王到平民的转变过程,也只有他自己能体会。他这一生,注定是比别人更漫长吧。
而长春为何被选中,做了伪满皇宫的所在地?我查看了相关资料,据说是因为这里地域广阔,而且相对东北其他地方,这里受俄国的影响还不很严重,民众愚化,相对容易一些。这座城,就这样和这段历史链接在一起,注定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见证。
历史选择溥仪做了最后的帝王,个人命运和帝制终结同轨。亡国之君,傀儡政权,又岂是一声长叹能表达的。
从伪满皇宫出来,我不想回头再看一眼,也不愿回头再看一眼,人终究要尘归尘,土归土。一段历史最好的归宿就是让它成为永久的历史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 文具袋
- 漫画《父与子》——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 罗汉鱼
- 一次难忘的经历
- 手工制作
- 未来的火车
- 伐木工人的故事
- 喝了聪明液以后
- 罗汉鱼
- 我的妹妹
- 电
- 鬼屋
- 受伤以后
- 七色花
- 影视广告中的情感体现
- 直接民主制分析及其启示——从雅典民主到卢梭的相关理论
- 影视剧作品中植入式广告的传播学视野
- 以人权为核心度量发展的四个维度
- “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 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解读
- 论美术设计与电影艺术的内在关联性
- 金山游戏发力影视娱乐营销
- 论奥斯卡获奖电影《时时刻刻》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 “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下)
- 关于行政救济制度的法律检讨
- 采访权和人格权的冲突与平衡(1)论文
- 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商业成功之探析
- 影片《让子弹飞》中的启蒙话语
- 论微电影在广告中的运用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 《落花生》教案
-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 《看雪》教案
- 《松鼠和松果》课堂教学反思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 《匆匆》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设计
- 《画》教案
- 《回声》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片段实录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