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让礼回归本来面目

让礼回归本来面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7-31

让礼回归本来面目

礼中见“礼”

《礼记》:“礼者,天地之序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文化及其所蕴含的礼治精神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

古人讲“礼者敬人”,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

不少当代中国人生活在两个字中:一是局,二是礼。局是场合,礼是利益,无礼不成局,有局方送礼。两个字交织出的是“关系”。

中国人为什么送礼?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物质交换,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正是礼的初始涵义。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送礼是一个人必备的社交素养,不送礼、不收礼反倒显得不近人情、不懂酬答,有被社会系统反震的危险。

这一点,中国古人对礼的规则设定很清晰,对于如何送礼、送什么礼,古人有着深刻的理解,远非我们今天疯抢网络红包那样简单粗暴。

礼是一种体念。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支撑着请客与送礼的循环,《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春节这一天(马可・波罗称之为“元旦”),所有的贵族、王侯和平民都互相赠送白色礼物,并欢天喜地地互相祝贺。元代赵孟在节日送给总管的礼物是:松雪斋墨二笏、杨日新笔廿枝。这是一些常见的日用品,想来赵孟送上司之礼物,为的是表达体念与情谊。

礼是一种信义。东汉名士范式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两人返乡相约,范式两年后到张劭家拜访。于是约好日期。当约期将至时,张劭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很守信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遂酿好美酒。到了约期,范式果然来到。两人把酒痛饮,尽欢而别。

礼也是一种胸怀。西晋时,名将羊祜坐镇襄阳,与驻守荆州的东吴大将陆抗对峙多年。陆抗送羊祜美酒,羊祜哈哈大笑开怀畅饮。后来,羊祜得知陆抗患疾,便派人送去良药,陆抗也只是轻轻一笑照饮不误,果然药到病除。事实上,羊、陆二人在对抗的几年中,深知两国实力相当,无谓争斗只会涂炭生灵,所以都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不拒死敌之礼,实则是胸怀天下,为百姓减轻战乱之苦。

礼的发展与远古时代的祭祀、典礼密不可分,维护礼也是为了维护一种秩序,它比法更能维护和谐和美好。在送礼中体现“礼”是令人愉悦的,它的背后蕴藏着一种文明与文化,值得好好玩味。

礼中见“利”

来自台湾的社会学家杨美惠,仔细考察了中国式礼品经济的城乡分野。在她看来,城市礼品经济更偏向关系艺术,而农村更偏向人情礼物经济。

关系艺术更男性化,起着对国家再分配权力、对日常生活精细的调节、限制的颠覆和破坏作用,它比人情更工具化、更强硬、更玩世不恭和政治化,适应了政治中的一些男性化特征;人情则更“女性化”、更人性化,带有自愿的性质。

但无论城乡,这二者的“礼”,恐怕都是和“利”联接在一起的。

礼与利的相伴相生、相互交换,大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中国历史中以“礼”谋“利”的例子不少,中国四大美女有两个曾经被作为礼物送来送去。她们的命运,就是礼物的命运,在送与被送之间,体现着利礼观的演进和异化。

然而,礼与利两者的权重与分量,内涵与外延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现代社会交往中,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成了现代社会秘而不宣的规则。

中国人在送礼上花了多少钱?并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这是一个跨行业、错综复杂而又相对隐蔽的市场。但根据中国礼品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小鹏估计,至少也有8000亿元。

岁月流转中,人们的礼利观被严酷的现实环境不断异化。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如此潜规则被奉为生存法则。

如果说在亲友等私人领域流动的礼利互动尚有情感余温,那么过去潜伏于官场的礼利纠缠则是冰冷的交易。“礼”能通关,“利”门便开。有礼才有利,见利方送礼,这样的恶性循环,无限叠加,祸及社会。

礼仪之邦究竟该怎样礼尚往来?礼利互动能否回归其美好初心?如何重构礼利观人们才能挣脱礼利关的羁绊?对这些疑问的回答,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

礼中见“理”

“礼”与“理”音同,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进步的标志,应该建立在“理”的飞跃,而非“礼”的繁复。然而,我们时常陷入本末倒置的泥垢。

人在江湖,难逃礼的裹挟,很多时候只能委屈了理。如何把礼送得有道理、合法理、遵理性,折射出物质越来越丰盛、选择越来越多元的今天,坚守价值理念、彰显文化追求、保持生活品质,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考验。

来自另一个礼仪之邦的一位日本女性友人对“中国式送礼”有诸多感慨,“在中国,送礼常常是因为‘同伴压力’,似有半强迫的性质,令我感觉不是那么自然。”

她觉得有些礼送得“莫名其妙”、“没道理”:教师节孩子们都带着大捧鲜花上学送给老师。之所以都送花,是因为这两年,学校明确规定不让孩子送礼物给老师(这是一种进步),但不少家长还是教育孩子,如果你希望老师喜欢你,就要送礼物。于是,鲜花并非心意所至的礼物,而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不送就显得对老师不尊重,自己也丢面子。

打官司的人给办案人员送点礼金,有人问为什么送礼,你没理吗?他说:论理可以说占全理,但怕对方送礼了,反而把我搞成没理了。本来是“有理走遍天下”,但却变成“有礼走遍天下”。

关于送礼还有一个比较极端的笑话:甲把礼物送给乙,乙又将其转送给丙,丙又……转了一圈又送到甲那里了。究其原因,大多中国人并不富裕,又被人情往来压得透不过气来,因此就产生了这种非理性的送礼现象。那些时常爆出的“天价聘礼”也是如此。说到底,送礼其实就是有多大的力,置多大的礼,办多大的事儿。

回眸羊年春节,在“网络红包”的漫天飞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另一个可喜现象,那股节约、清朗之风仿佛又吹回来了。有一名官员,春节两天值班四天走访看六本书记下两万字笔记,免去了“应酬文化”的压力,“静一分,慧一分”,如释重负。

摆脱了畸形的礼品往来、觥筹交错的羁绊,心才不会被形役,理才不会因势移。两年来,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铺张”,从狠刹“楼堂馆所的豪华”到“节日期间不正之风”,全社会上下正风肃纪,这恐怕是人们最喜爱的一份“礼”了。

凡此种种,与其说一种变化,不如说是让“礼”回归到了本来面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my pet cat
My Motto
The World Expo in 2010
ard to The Teacher
哈尔滨的水污染
Bikes or Cars
father is a gentle man
The Shanghai World Expo(上海世博会)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一轴四馆
An Accident
Shanghai Museum
Summer Vacation
My Favorite Places
what do you think of Internet
谈昆南公司的营销管理重组(一)
浅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启动主体(1)论文
广告媒体分析(一)
信息管理对市场销售的影响(一)
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
网络营销优劣势分析(一)
探讨可持续发展观与我国环境立法(1)论文
浅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推定(1)论文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一)
浅谈新经济时代的营销理念(一)
采购员的发展前景及心得(一)
浅论可持续发展观与我国环境立法(1)论文
第一月运营计划
论我国环境侵权损害的社会化赔偿机制(1)论文
浅论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救济(1)论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老师语录
《汤姆·索亚历险记》随堂练习 巩固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难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范文习作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老师语录
《汤姆·索亚历险记》重点问题探究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重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作指导
《汤姆·索亚历险记》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随堂练习 提高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训练素材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目标
《汤姆·索亚历险记》重点字词梳理
《汤姆·索亚历险记》考点练兵(一)积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