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认知构式语法

认知构式语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30

认知构式语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认知构式语法

1 CL与CxG的基本目标

构式语法(CxG)也接受上述基本理论框架,主张语言研究当聚焦于发现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机制,其语法理论当聚焦于研究发话者和受话者有关语法知识在心智中的表征,因此将一切语言单位视为“象征单位”和“构式”,这两者就是语言系统(或语法系统)在心智中的表征形式,强调将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对“构式”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就能以其为基本单位对整个语言系统作出全面而又统一的论述。

2 CL/CxG与TG之别

2.1 乔氏开启语言研究的认知时代

乔姆斯基于上世纪50年代在反思结构主义语言学之种种不足的基础上首倡从心智角度研究语言,重在解释语言从何而来,而不仅仅对已有语言事实作描写,从而开启了语言研究的认知时代。从心智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来解释语言的运作机制,努力发掘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解释人类为何能用有限符号表达无限思想,从而发动了一场语言学领域的乔姆斯基革命,实现了语言研究的认知转向,也开启了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取向。

如今,语言学多元化发展与乔氏密不可分,TG理论功不可没,难怪学界普遍认为,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TG是永远跳不过去的一个环节。从图1第三栏可见,Fill-more于60年代从语义格人手发展了TG,又在其基础上提出“框架语义学”,后又进一步发展出CxG,离TG基本假设也越走越远,但尚能找到乔氏的影响。他这三个理论对于当代语言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CL与TG两学派有部分相通之处,都认为语言具有心智性,应从人类心智内部和认知系统的角度来研究语言(Goldberg 2006:3),据此,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就应当是描写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和语言的心理表征。但对于心智的来源、认知的描写、表征的方法、研究的途径、关注的对象、得出的结论等一系列根本原则出现了重大分歧。本文主要围绕乔氏所倡导的“天赋观、普遍观、自治观、模块观、形式化”等几个方面论述两个学科的分歧。

2.2 “天赋观”与“体验观”

乔姆斯基接受笛卡尔的“天赋观”,认为人们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就有的,即人在出生时大脑内就嵌入了一种先天的、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的语言能力,这就是“语言习得机制”,其核心是“普遍语法”(UG,包括原则和参数),它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每个幼儿通过先天遗传而得的,也是人俱生就有的语言初始状态,可通过原则系统(语言中最本质的部分——核心语法Core Grammar)对其作出具体描写。人类无须学习它;其他内容属于边缘部分。幼儿在学习母语时从所接触到的少量语言素材中通过参数调整,便可很快掌握母语的语法。

CL与CxG却认为语言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建构的。倘若语言习得机制或UG是先天就有的,人们很难想象它怎样才能独立于单词而单独存在,这就有点像没有身体何来的灵魂。这似乎就又要重唱古希腊柏拉图的老调,追寻那个虚无缥缈的灵魂王国;又要重返笛卡儿的老路,游荡于超验的理性世界。TG就是沿着这条天赋论、理性演绎法、先验论的思路来审视现代的语言问题。倘若LAD和UG是先天就有的,那么人们就会追问它是什么时候开始植入我们祖先遗传基因的?随着时光的消逝它有无变化,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能否得到科学验证?倘若LAD和UG是先天就有的,现代科技就应该能够通过实验将其寻找出来,而不能永远仅停留在一个假设阶段。倘若得不到验证,人们必然要对长期基于假设的理论感到怀疑和不满,难免有“空谈”之嫌,这种隔靴挠痒之法不能彻底解决实际问题。况且语言习得的研究也表明,语言学习主要是由意义驱动(meaning-driven)和交互驱动(interaction-driven)的,而不是由头脑中的普遍语法驱动(UG-driven)的,这一证据恰好也证明了TG假设的虚妄性。Goldberg在列述了近二十位语言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后指出,“有大量的事实表明,儿童早期所具有的论元结构生成性是非常保守的”(Goldberg 2006:56)。这就说明儿童头脑中不存在什么先天嵌人的UG,语言表达不是生成自人脑中固有的UG,而是来自后天的语言输入,来自儿童自身的模仿和认知加工,体现了儿童的一般认知方式,属于一种基本的认知现象。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对语言知识的表征及其对其他概念结构的表征不无二致,语言习得中“基于用法的模型”与人类一般范畴化方式中“基于样本的模型”(Exemplar-basedModel)没有什么差别。近年来,我们也沿着这一方向进行了语言理论的探索,重点论述了语言的体验性和认知性(可合称为“体认性”),尝试运用人类一般的认知能力和方式,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认知模

中国wWw.LWlm.com型、隐喻转喻、识解等对语言各个层面作出统一性解释。因此,与“语言天赋说”相对的就是“语言体验说”或“语言后天习得说”,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解释构式。

2.3 “普遍性”与“特兼普”

由于乔氏坚守天赋观,认为儿童大脑中生来就有一种能生成句子规则的内在机制(UG),是所有幼儿都有的一种语言能力,具有普遍性,可用数学上“生成”思想来描写,因此语言为一种具有递归性的生成系统,可用分解法(reductionist approach)来寻求语法形式和意义的最大概

括和抽象表征的单位。当然,乔氏之所以要落脚于UG是为能保全形式化分析方法,不得不将诸如“习语”、“成语”、“熟语”、“惯用语”等半规则或不规则的语言表达视为边缘成分或将其简单置于词库中处理。CL和CxG则认为“核心语法”,以及建立在狭义的同义关系之上的转换规则等解释方法是难以周全的,动词的配价理论和题元分析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认识到句法结构本身可有独立于动词的意义。不仅如此,构式义还可能改变动词的意义,因此倡导在框架语义学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各类动词所出现的典型的句法环境(syntactic context)等,既要考虑普遍现象,也要关注特殊现象。 CxG起源于Fillmore等(1988)学者对习语(idioms)的研究,尝试解释被乔姆斯基视为边缘成分而予以忽视的非常规表达现象,可望能为这类语言事实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知道,任何语言都有一定数量或较多数量的习语或成语,语言学家必须对其加以充分关注,不少学者根据这一思路开始分析语言中一些较为特殊的表达形式,认为不能像乔氏那样置习语和特殊表达式于不顾,或置于词库中作简单处理。他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习语和特殊表达式都可处理为“形式一语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结合体,具有约定俗成性,语言学家必须对其作出解释,确定其在人们语法知识体系中的合适位置,否则根本就谈不上理论的“充分性”。构式语法这一研究方法与我们所一贯倡导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唯物辩证观相吻合(另文论述)。

2.4 “自治性”与“非自治性” cL与CxG认为,语言离不开人们的一般认知能力,句法也不能脱离语义和语用,倘若不参照意义,不考虑百科知识,我们在很多场合下不可能仅从句法角度判别语句对错,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语义比起句法来说更为重要,这也正是CL中两个主要学科——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根据Langacker的观点,这也是一种CxG)的主要出发点。前者主要研究概念系统、意义和推理(Lakoff&Johnson 1999:497);后者将语法归结为概念化,从意义角度探讨语法的形成机制,因此定义中的第三小句点明了这两个核心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倘若不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恐怕就不是在作CL了。 我们还尝试将有限的认知方式用来解释语言的各个层面,以图建立语言研究的统一分析方案,以能体现cL的“概括性承诺”,这就是定义中“统一解释”的含义,也是能将众多观点和繁杂论述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的基础,笔者2007年出版的拙著《认知语言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这也是一种坚持“概括性承诺”的态度(参见《外语学刊》2009年第一期的CL专栏)。

2.5 “模块性”与“非模块性”

TG认为,只要通过深入研究语言的句法形式(不须考虑语义和语用因素)就能揭示语言的本质(当然乔氏后来对这一观点也发生了变化)。为能将句法形式从整个语言系统中独立出来,乔氏假设出一套模块论分析方案,将语言这个总模块细分出音位、句法、语义等子模块。每个子模块都含有若干概括性规则和限制,它们仅描写句子特征的某一维度。TG将句法子模块视为语言研究的核心对象,将其他两个子模块嵌入其中,不同子模块之间的连接依靠“连接性规则”建立起来。

正如上文所述,CL和CxG认为不仅语言不是自治的,句法也不是自治的,任何语法形式本身都有意义,它们不是什么自治的纯形式系统,句法和语义是不可分离的。Langacker首先针对形式和意义相分离的模块观提出了“象征单位”这一关键性概念,将其定义为“形义配对体”,并坚决倡导用“象征单位”和“构式”来对语言作出统一的、全面的解释,他的这一分析方案主要就是针对乔姆斯基的“模块论”、“自治论”、“形式化”提出的,从而也成为认知语法和TG语法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几派CxG

都接受这一观点,认为形义密不可分,它们紧密结合为一个“象征单位”,这也完全符合人们的语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征单位整合成一个构式(包括习语、成语、熟语等),它们都是“形义配对体”。据此,语言就是这些“象征单位”和“构式”的大仓库(inventory),语言研究必须借助于人们的一般认知能力才能将其解释清楚。语言学家主要精力就是要研究这些构式,这才是真正的最简方案(Taylor 2002:22)。

CL和CxG既然取消了模块论,也就要取消各子模块中的规则和限制,以及子模块间的连接规则,也就不存在从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的接口问题,也不存在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问题,不须要经过什么诸如“A-B”的改写规则,从而就可取消诸如Movement(移位)等一类的拟想概念。构式语法认为,唯有“构式”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可用构式来取代模块论中的规则。同时,CxG认为所有信息都是储存于一个形义配对的表征层面上,不存在什么深层结构(或逻辑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的转换问题,更没有必要去挖掘两者之间在不改变意义前提下进行转换的规则。同样,我们也不须要在语言中设立不同的子模块,费尽心思去研究其间的什么连接规则,解决什么接口问题。据此,构式是“非转换性”或“非派生性”的,具有“单层性”,自然就引出了构式语法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单层观”(Monostratalist View)。据此,实际言语表达中的语式(Construct)不具有像乔氏所说的“生成性”,即从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生成出表层结构,而是被“特定构式”和“限制原则”所“特许”(Li-cerise,Sanction)产生的,这些能特许出其他语式的特定构式和限制原则就叫做“特许者”(Licenser,Licensor),被特许者准入的语式也可作“被特许者”(the Licensed)。

自治观和模块观不仅不合人之常情,也与许多理论背道而驰,如体验论、完形论、联通论、激活论、隐喻认知观等。我们一般都认为,我们所体验到的语言是个整体,其中各个部分相互关联,不可能仅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牵一点而带动若干,转喻性思维或隐喻性思维也是这个道理。钱冠连先生基于宇宙全息率、生物全息率和系统论提出的“语言全息论”(the Theory 0f Language Ho-lography),也为批判语言自治论、句法自治论、模块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钱冠连2003)。

2.6 “形式化”与”“非形式化”

我们知道,到上世纪50年代很多学科已普遍采用“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而语言学尚未实现这一所谓的“科学主义”目标,因此乔氏主张也应该将语言学纳入到这一轨道上来,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语义较为复杂,语用更是变化多端,难以作形式化处理,因此为能实现语言形式化之梦想,就不得不“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奉行模块观,将语义和语用排除在外,研究对象被局限于句法上,以期能用数学公式来表征其背后有限的形式系统。他还以偏概全地将句法视为语言之本质,据此语言就成了一个抽象化的符号系统,且还认为这种形式化句法运算能力是先天就有的。

形式化理论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二元论,即身体与心智分离,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就是形式与意义相分离。乔氏据此认为心智中的句法操作可独立于意义而存在,它是纯形式的运算,就像演算数学公式一样,如(x+y)2=x2+2xy+y2可独立于具体的数字而存在,其中的x和y可以用任何一个具体的数值带入。乔氏认为语言中的句法也可像这类数学公式一样,可运用一套纯形式化的句法公式加以演算,它可独立于具体意义而存在,因此某一语言中全部合乎语法的句子就是基于这样一套形式化的符号,通过一套规则对其进行形式操作生成而出。形式化理论又与客观主义哲学观和客观主义语义观密切相关,以图追寻虚无的“语言本质”。TG学派早期忽视语义,后虽逐步改变了态度,开始考虑语义,但还是基于客观主义理论来论述,主张运用义素分析法,以及真值对应论来解释句法形式运算最终获得的符号串意义,根据相对于客观世界的真假值来确定语言形式的意义。

体验哲学认为人类的身体和心智是不可分离的,互动性的感知体验决定了人类的概念和思维,也决定了语言结构和表达,因此CL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认为形式与语义是不可分离的,仅关注形式而不考虑语义的形式主义语言学是无法,也不可能详尽描写语言的各个方面,它离“描写充分性”和“解释充分性”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因为人类的语言表达不可能依靠几个公式就能演算清楚,概念结构也不是一种与客观世界相对应的、简单的真值条件,不可能是客观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镜像反射”,因此,用形式化方法对其作出的描写,不仅仅是个“捉襟见肘”的问题,而根本就是一个“文不对题”的问题。概念和语言都是人们在互动性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其形成与“识解”密切相关,必须借助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来解释概念结构的组织方式,这也可足以说明,为什么形式主义只能对语言有部分解释力的原因,而解决不了语言的主要问题。

3 CxG/CCxG研究现状与展望

3.1 CCxG之我见 我们拟将CCxG扩展到以CL为基本理论架构的所有的构式研究。根据Croft&Cruse(2004)和Goldberg(2006)的观点,Fillmore尚不能算作是真正在CL框架内的构式理论(但作为CxG的始创人其功不可没)。因此,Langaeker,Croft等学者的研究都可视为CCxG,因此本文标题所述的“认知构式语法”具有广义性,不仅仅限于Goldberg(2006)的观点。

3.2 CCxG研究现状

近来国外许多认知语言学家对CCxG予以充分关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出版了数本相关著作和大量论文(详见Goldberg 2006:17一18)。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荷兰的John Benjamins出版社于2004年开始出版Construction Approaches to Language(《语言的构式法研究丛书》),大大推动了CxG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第一卷由Susumu Kuno和Ken-iehi Takami(2004)合著,书名为Functional Cortstraints in Grammar:On the Uncr-gative—Unaccusatlve Distinction;第二卷由Mirjam Fried和Jan-Ola 0stman(2004)合编,书名为Construction Grammarin a Cross-Language Perspective;第三卷由Jan-Oh Ostman和Fried(2005)合编,书名为Construction Grammar:Cogni—tive Grounding and Theoretical Extensions;第四卷由MiI=jalnFried&Hans Boas(2005)合编,书名为Grammatical Con—structios:Back to the Roots;第五卷由Jaakko LEino(2008)主编,书名为Constructional Reorganization,

Moron de Gruyter于2008年出版的系列丛书Trendsin Linguistics:&udies and Monographs第194卷的书名为Constructions and Language Change(Bergs,A.&G.Diewald主编)。

这些专著和论文的出版大大推动了CCxG研究。我们认为,各路学者在论著中所提出的种种观点,将在近几十年里引起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和思考,将成为cL研究语法的焦点,也将进一步促使CxG成为当今语言学的一门前沿学科。 CCxG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近来在很多外语类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汉语界学者也对其显示出了巨大的兴趣。在这些文章中,既有介绍引进、综合评述,也有借用这一理论分析汉语语法构式方面的研究。如陆俭明(2002)分析了“吃他三个苹果”;沈家煊(2006a)分析了“王冕死了父亲”;江蓝生(2008)分析了“差点儿VP~差点儿没VP'’、“难免VP~难免不VP”等正反同义语式。据不完全统计(以标题或关键词含构式为准),国内自2002年以来共发表CxG方面的论文达175篇,基本趋势是一年比一年多。另外,外语界已召开了两次CxG专题研讨会:2006年4月21日在河南大学召开了首届构式语法高级论坛,2007年3月30日在重庆大学召开了第二届构式语法专题研讨会,第三次专题研讨会将在四川外语学院近期召开。 V-ing构式”、“x is the new Y构式”、“英汉一词两反义构式”、“英语双宾构式(以NP1为基点)”、“3000网络新词语构式”、“英语轭制构式”、“英语完成体构式”、“英语进行体构式”、“英汉通感构式”、“英汉器官量词构式”、“汉语仿拟成语构式”、“汉语‘得’字动结构式”、“汉语存现构式”、“汉语新词语构式”、“汉语动趋构式”等进行了研究,他们都基于一定数量的语料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且都能够或多或少地在理论上做到有所创新。

由于该理论所含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学科较为宽广,仅作零散介绍或简要述评已不能满足要求。为能适应cL框架中构式理论如此迅猛的发展趋势,我们还写了《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上卷主要将国外有关理论作一贯通性梳理,除上文所述外,还分别介绍了几种CxG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同异,论述了CxG的特征和利弊,书中重点阐述了我们的看法,对许多不足之处提出了修补性意见。下卷主要根据CxG作了自己的点滴研究,进行个案分析,重点进行英汉对应构式的对比研究,算作我们的一点学习体会,以飨读者,更欢迎批评指正。

3.3 CCxG展望

未来CCxG研究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向人手:一是继续引进和阐发国外相关理论,努力将其本土化;二是多作个案分析和应用,将其与汉语研究、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期能逐步形成有自我特色的理论架构和分析方法。

4 结束语

cL和CxG是基于对过往语言理论,特别是对乔氏TG理论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亦已成为当今语言理论中的一门显学,代表着当今语言学前沿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和接受并被不断加以深入和扩大,亦已形成一股强劲趋势,从而出现了近十几年来认知语言学家对语法理论的研究逐步归结到“构式语法”上的现象(Croft&Cruse 2004:225),很多学者已将其视为CL研究句法理论的一个集合名词。因此它具有“新兴性”。要能深刻而又全面地理解CL,不仅需要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哲学理论,而且还要了解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因此它也具有“跨学科性”,CL和CxG的这两点性质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因为它们具有新兴性和跨学科性,才使其更具挑战性,吸引了众多学者为其“坐得板凳冷,享得清平乐”,使得我们可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真面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研究的三个充分性。

可见,CxG不仅仅是一个语法理论,它本身就是一个内容丰富、视角独特、方法新颖、解释力强的语言学理论,它几乎融合了普通语言学的各个学科,包括音位学、形态学、词汇学、句法学、类型学、语义学、语用学、韵律学(Prosody,基于韵律特征来研究表意单位或信息单位)等分支,难怪有学者要将CxG称为“构式语言学”(Construc-tion Linguistics)。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猫吃鱼
我为妈妈做好事
大有进步
字典也是老师
新编《宿新市徐公店》
我的小乌龟
“0”像什么,象征着什么
钟表
雪中游戏
歪诗大战
秋天到了
可爱的小白兔
无锡的奥运缘
游天柱山
中学教师办公室环境卫生制度
小学校产管理制度
早操、眼保健操制度
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校舍安全应急预案
宿舍、教学楼消防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条例
小学公物管理使用制度
小学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公共财物管理制度
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病的处置预案
食堂火灾事故的处理预案
小学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教师办公室计算机使用规章制度
小学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构想 _经济法论文(1)
论行贿罪的独立性_经济法论文(1)
普通程序简易化与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得失_经济法论文(1)
警惕商家的“最终解释权”_经济法论文(1)
记名提单物权属性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 _经济法论文(1)
也谈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_经济法论文(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相关立法比较研究_经济法论文(1)
广州市老城区物业管理对策研究_经济法论文(1)
审视挪用公款罪中的“非法活动”_经济法论文(1)
从网络购物看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_经济法论文(1)
论我国竞争法视野下的商业秘密_经济法论文(1)
关于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的调查报告_经济法论文(1)
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_经济法论文(1)
城镇房屋拆迁补偿若干问题研究_经济法论文(1)
对当前农村土地纠纷的类型、成因及对策分析_经济法论文(1)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7
《落花生》课文简说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6
《钓鱼的启示》教学体会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1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案例与反思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和评析
《落花生》词句解析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3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落花生》教学建议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