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清代龟鹤益寿烛台考略
[摘 要]烛台是古代的照明器具之一,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将这种实用性强的生活器具赋予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清代龟鹤益寿烛台便是其中之一。它造型精巧、工艺精湛,又有美好的寓意,是一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的艺术珍品。
[关键词]清代;龟鹤;烛台
明清两代的烛台“从造型上看,主要有带喇叭形座或覆式高足碗座的圆盘式和八角形器座八角盘式两种”,除此之外应该还有一类以动物为主题的烛台造型,距今发现的如狮、象、羊、龙、熊、朱雀、蟠螭、鹿、龟、凤、鹤、鱼等造型,都是古代灯具与人们所追求的吉祥文化的结合体。然而无论哪种类型的烛台基本上都由底座、立柱、烛盘组成。清代龟鹤益寿烛台通体为铜质,通高41.6厘米,重1539g共有三部分组成,为龟底座、仙鹤中柱、莲枝烛台各部分比例协调。
龟底座通高6.3厘米,重619.4g。由有一大一小两只龟,小龟头昂起两只前脚搭在大龟背上,后肢踮起,为试图爬上大龟背上状态,尾巴回旋,造型生动活泼。眼睛、嘴巴、鼻子、脚趾纹理及龟背上纹甲清晰可见。大龟头向上昂起,四肢着地,固若磐石;眼睛、嘴巴、鼻子、脚趾纹理及龟背上纹甲清晰可见四足撑地,呈站立状神态有趣,极其生动传神。龟为水生动物,其特点是腹背皆有硬甲,耐饥渴、寿命长,用大龟驮小龟形容寿上增寿。龟的姿态从原先的蜷伏状或伏卧状到最后的动态站立姿势,面部表情也由凶猛、阴沉转为平和、慈祥。
仙鹤中柱通高19.6厘米,重810.5g,呈站立式,双腿细长而笔直、形态俊美,体态优雅;背上羽毛纹理清晰,富有立体感,口衔莲花枝烛台垂首回望两只龟,生动传神,鹤冠处有铜锈,绿迹点点更显俏丽,整体线条曲直结合,造型多以弧线组成,形成亭亭玉立之感。
莲枝烛台通高15.7厘米,重163.1g。莲枝为烛台支柱,莲花怒放,上部烛持为直筒型杯状,以作竖烛,有莲叶盘承托。从理论上来讲,莲花为水生植物,花单生于花梗顶端,显然莲枝烛台这样的结构并不符合莲花真正的生长结构,是作者以莲花的形态与烛台实用性相结合加以创作的产物,更显工匠的创意和巧思。
通观整器,其线条布置自然、飘逸,曲直分明,实用与创意形成统一,成就了完美的造型,龟鹤莲动态的韵律展现得栩栩如生。造型以写实为主,生活气息浓郁,以生活化、世俗化的表现形式取代了以往造型的威严感和神秘感。龟鹤形态平和,温馨,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河南获嘉县城西关大队出土汉代龟鹤顶灯,通高19厘米,重900g,灯座是一圆盘,盘中央有一龟,龟首高昂。龟背上站立一仙鹤,鹤作振翅欲飞、引吭长鸣的姿态,底座圆盘与龟鹤、鹤冠与灯连接处可以拆卸分解。[4]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元墓出土的龟鹤益寿烛台作一鹤双足立于龟背上,鹤口中衔一插钎。插钎略加装饰,中部有一卷云形平面,通高38厘米。[5]与之相比,清代龟鹤益寿烛台在高度和重量上都有所增加,纹饰刻画上更加细腻,工艺更加巧妙,并且采用双龟造型再结合莲枝使之具有多重寓意,不得不慨叹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工艺水平提高。
铜器的铸造工艺复杂,常见的两种是传统的块范法以及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失蜡法。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其间隔为欲铸器物的厚度;最后将溶化的铜液注入此空隙内,待铜液冷却后,除去内外范即得欲铸器物。失蜡法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比如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然后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浇淋,在蜡模表面形成一层泥壳,再在泥壳表面上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即做成铸型,最后再烘烤此型模,使蜡油熔化流出,从而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内浇铸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得无范痕、光洁精密的铸件。[6]用失蜡法铸造的铜器通常会在器物表面留下大小不等的砂眼,通观龟鹤益寿烛台表面光洁平整并无砂眼,因而不应是失蜡法而造。器物整体虽无合范痕迹但各个部位活动自如因而也不是浑铸法,比较再三,应该是各个部位以浑铸法分别铸造,再以铸接、叠铸技术完成造型,足见清代铜器铸造工艺的成熟。鹤右足为插接式,左足为搭接式,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必然导致仙鹤腿部长度不一,整器严丝合缝、不偏不倚,足以表明工匠在制作时精确的计算,是古代工匠高超卓越的铜铸技艺和丰富的审美想像力的结晶。
综上,龟鹤益寿烛台造型精巧、工艺精湛,又具有多重吉祥文化寓意,是一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的艺术珍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福尔摩斯”迷
- 竹
- 老师的眼睛
- 快乐的时刻
- 主题班会——让爱成为永恒
- 可怕的猫咪
- 礼物
- Class Trip to the zoo(去动物园)
- 我祈祷
- 好人都有好梦
- 我的好"姐姐"
- 班会活动——沉痛哀悼5.12遇难同胞
- 和谐赣州美丽家园
- 一篇很欠扁的文章
- 阳光童年,和谐校园
-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肢体语言教学
- 浅析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样式确证与叙述创新(1)
- 晦涩的布拉格之恋(1)
-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详细内容(1)
-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探析
- 家国军旅一身事 缱绻执著两情深(1)
- 大众文化-文化殖民-媒介帝国主义详细内容(1)
- 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1)
- 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与营销(1)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 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详细内容(1)
- 在战栗中成长:对恐怖电影的精神分析及再分析(1)
- 娱乐的艺术:中国电影产业的反思(1)
- 突围:冲出纪录片创作的误区(1)
- 《鲸》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阅读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二
-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
-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鲸》的自主性学习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