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190多位老人与一座40年的茶亭

190多位老人与一座40年的茶亭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1

190多位老人与一座40年的茶亭

从1974年开始,浙江奉化萧王庙街道棠岙村的文明桥旁边,就有一个免费茶亭。40年来,“亭长”换了五任,服务一直没有停止;40年来,累计有190多位老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劈柴生火,烧水冲茶;40年来,茶亭附近方圆10多公里的村庄,有无数的男女老少都曾在此驻足小憩,喝茶解渴……茶亭简陋且小,却在当地留下一段佳话。

棠岙村是溪下、西江、东江等三个自然村落的总称,村民们的房屋沿棠溪两岸分布着。在上一轮乡镇拆并前,棠岙曾是棠云乡政府的所在地。

1974年,江善林从上海退休后回到家乡棠岙村。棠岙多山,水稻田多远离村落,距家七八公里。那时,生产队里集体出工,村民凌晨三四点钟出门,中午烈日炙烤下,带着疲惫回村时已饥渴难忍。很多人会迫不及待地到村口的小溪里,掬一捧水来喝。

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江善林就会想:“如果村民们一回村里,就能喝上一口凉茶,那该多好啊!”

棠云一带自然村落一个挨着一个,共有1万多人口,位于溪下村文明桥旁边的棠云车站,是他们进出山门的必经之地。棠岙村附近还有小学,孩子们上学放学也要从文明桥经过。于是,江善林想:如果能在这里建一个茶亭,那么,附近村民、乘客和孩子们的饮水,就都能解决了。

江善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棠云车站站长柳慈康。两人一拍即合。

刚开始时,江善林征得村里同意后,在位于村口的村庙里,建起了茶水供应点。不久,又集资在文明桥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建起了“棠云茶亭”。

当时没有自来水,江善林每天清晨就到三四百米外的水井中挑水,烧开后倒入大缸中,让路人解渴。村里的老人们被江善林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加入到义务烧茶的队伍中来。

在做了7年茶亭“亭长”后,江善林于1981年秋天因病去世。柳慈康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二任“亭长”。说是站长,其实整个车站就他一个工作人员。每当车站有班车发车时,他都要吹着哨子,维持上车的秩序。仅管如此,他从来没有忽略茶亭的工作。

在担任“亭长”10年后,柳慈康于1991年初因工作调动离开棠云,在走之前,他找到了第三任“亭长”――棠云供销社退休职工江圣祥。

几年后,江圣祥老人去世。溪下村村民袁通义当起了第四任“亭长”。

2005年,袁通义老人要外出一段时间。于是,他找到村民江长义,对他说:“我信得过你,希望你能把茶亭继续办下去。”就这样,江长义成为第五任“亭长”。

茶亭一般从每年的6月1日开始“营业”,重阳节过后才关门。茶亭内部分工明确:“亭长”负责茶亭管理,会计、出纳负责账目,采购柴禾及消暑的六月霜、金银花等药材。烧水人员两人一班,轮流值班。

在棠岙村,很容易就能找到曾为茶亭服务过的老人。今年已是84岁高龄的张定信老太义务为大家服务了30多年,2012年,她才在大家劝说下不再到茶亭烧水。

据江长义介绍,茶亭每年要烧掉2500多公斤柴禾,加上添置六月霜等费用,花费需2000~3000元。“这些钱大多是群众赞助的,账目本上清清楚楚地记着每笔费用的支出及每位捐款人的姓名。”江长义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时髦女郎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热爱生活的外婆
我的老师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重病之人
乐于助人的她
刘爷爷·旱烟袋·筛子眼
绣墨梅的妈妈
《金色的鱼钩》缩写
浅谈钢结构建筑的绿色施工
建筑工程常用术语解释
关于《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
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探讨
工程技术人员的十大忠告
某冬期施工方案策划纲要
如何快速看懂结构施工图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建筑制图与审图
人防电站施工图总结
迅速提高看图识图能力
地下商业建筑空间的发展及意义
浅谈钢筋工程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学子就业方向在哪里
浅谈价值工程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分享快乐
《棉鞋里的阳光》整体阅读感知
《棉鞋里的阳光》重难点分析
《胖乎乎的小手》考点练兵
《胖乎乎的小手》第二讲义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梳理
《棉鞋里的阳光》作者简介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我只要一颗红气球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孝顺的小乌鸦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席间怀橘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的意思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问题探究
《棉鞋里的阳光》老师语录
《两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