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3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法治概念泊来自西邦,稍细查之,它在其本源处也是支流纵横、交错密布的:从具体制度形态角度粗略划分大致就有英国的“法律之治”(rule of law)和德国的“法治国”(Rechtsstaat)两大类型,如果具体到各个国家考察又会发现相互之间的制度设置琳琅满目,不一而足;从学术观点角度粗略考察大致就有“形式主义法治观”、“实质主义法治观”和“统和与超越法治观”三种类型,在每一种类型中更可发现各帮各派观点林林总总,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同个学术派别之内,具体到某个特定的学者,其关于法治究竟指什么的认识也会有前后承转变化之处。

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初显始于清末,后为战争与革命阻,曲进在新中国初,断档于文革,复苏自拨乱反正,起步发展至今,这一曲折的过程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明古国接受异质外来文化的痛苦与挣扎,在这种痛苦与挣扎中,法治之中的异质基因被本土基因所吸收,本土基因由于法治的引入得到改造,双方在矛盾、磨砺中不断发生发展变化,形成“我不是原来的我,你也不是原来的你”以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混沌局面。在此情形下,关于法治是什么?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就成为最错综的疑问之一,上世纪末20年内发生的两次有关“人治与法治”的大讨论都与这个问题紧密关联[12]。

然而,观点学说以及实践的差异不能成为具体论证法治相关问题时缺失“法治指什么”这一论证前设的借口,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对法治理解的多样性,才更有理由必须在具体论证过程中明确立足点所在,避免在论证过程中打迷踪拳,令人摸不着头脑。那么我们应该在什么样的法治含义范围内讨论中国“依法治国”的渐进性?我们认为,简单的定义,法治是一种的理想社会秩序。

具而言之:第一:在这种理想的秩序中,以“法律”[13]作为形成、维持、恢复秩序的主要手段。秩序是人类有序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可以分为自然演进形成的和人为建构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

法治作为一种理想的秩序是以“法律”作为形成的主要手段,其他与法治并列的秩序选择包括以超自然神灵的权威作为形成秩序主要手段的“神治”,以具有超凡人格魅力的一人或数人的意志和行为作为形成秩序主要手段的“人治”,以血缘社会中自然形成的不成文的道德规范作为形成秩序主要手段的“德治”。第二:在这种理想秩序中,即定的法律得到普遍的遵从、特别是权力的服从。

所谓“普遍遵从”包括了权利义务拥有者的遵从,也包括了权力职责拥有者的遵从。其中后者尤其显得重要,富勒(L.Fuller)法治八原则中最后一条原则:“官方行动和法律的一致性”,也就是同一性(congruence)指的正是这个意思。

他认为在法治八原则中,这一原则是最复杂而且也是最关键的,指出“法治的实质必然是:在对公民发生作用时(如将他投入监牢或宣布他主张有产权的证件无效),政府应忠实地运用曾宣布是应由公民遵守并决定其权利和义务的规则。如果法治不是指这个意思,那就什么意思也没有。

”[14]拉兹(J.Raz)则认为虽然广义上的法治指一切人都服从法律并受法律的统治。但是按照政治法律理论,法治应仅指政府应该由法律来统治并服从法律[15],可见他对权力职责拥有者守法之于法治的重要意义的重视。

第三:在这种理想的秩序中,人们所遵从的法律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何谓“制定良好”,也就是法律是否“制定良好”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形式法治论与实质法治论争论的焦点所在,也是自然法学与实证法学争论的焦点之一。

形式法治论一般认为判断良好法律的标准在于制定法本身。如富勒(L.Fuller)所主张的法治八原则:法应具有一般性;法应公布;法不应溯及即往;法应明确;法不应自相矛盾;法不应要求不可能实现之事;法应稳定;官方的行为应于宣布的法律保持一致。

其中前七条原则都是限于对法律本身性质的考察,富勒本人也承认他所说的法治原则主要是指法律的“内在道德”[16],也可以称之为“程序自然法”,而不是“实体自然法”,“实体自然法”指的就是实在法之外的包含公平、正义、民众的认同等内容的实质性价值标准[17]。实质法治论是作为弥补形式法治论的缺陷而出现的,它认为除了根据法律本身的属性来判断法律的优劣之外,还必须引入法律之外的判断标准,比如公平、正义、人权等价值标准。

如1956年《德里宣言》(Declaration of Delhi)在继承1955年《雅典决议》(Act of Athens)所提出的“能动的法治概念”的基础上[18],认为“在自由社会里”,法治“不仅保障和促进个人的公民与政治权利,且应确保个人合法期望与尊严得以实现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条件。”[19]应如何在这两种观点中进行取舍呢?我们认为,法律是否“制定良好”的判断标准应有两个层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分钟
骑三人自行车
地球末日
我当小导游
我等的是桃子
谁先过
错别字
挂灯笼
小乌龟历险记
学游泳
有趣的记法
友谊
美丽的百万葵园
大树
它们钓到了什么
大学生教育实习工作个人总结
村委会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第二季度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
2012年乡镇村官个人工作总结
宣传小组工作个人总结
2012年公交驿站组长工作总结
大学外联部部长个人工作总结
大三学年学期总结
公司新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
国庆安保先进个人总结
2012年信息技术教学个人总结
实习教师12月份个人总结
亚科志愿者工作总结
信息调研部个人工作总结
公司治理与企业风险管理(1)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业务外包研究(1)
BPR与其他管理思想比较、发展探析(1)
管理道德建设探析(1)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1)
授权认知理论及其对管理的启示(1)
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资源管理(1)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1)
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研究(1)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中委托代理关系研究(1)
论企业人本管理的实现途径(1)
柔性管理及其在企业中的实现途径(1)
ERP厂商的合作与管理探讨(1)
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创新(1)
决策支持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
优美情境为主线 阅读积累为手段 自主创新为核心──《荷花》创新型教例点评
《荷花》教学札记
《荷花》教学案例及评点
《荷花》片断赏析
谁没有陶醉之时?──《荷花》教学思考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片断赏析
《荷花》片断赏析
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感悟与想象齐飞 激情在课堂燃烧──《荷花》想象思维教学活动设计
丰姿神韵情自出 悦目赏心人自醉──浅谈经典美文《荷花》景、情、人三位一体化教学
看荷花 赞荷花 变荷花──《荷花》课堂教学评析
《荷花》教学实录
朗读中悟情 想象中创新“冒”出个性──精彩“动词”赏析例谈(节选)
《荷花》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