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8)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8)法学理论论文(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8)法学理论论文(1)

[53] 王晨光教授从现代法治对法律良性双向运行模式的要求出发,强调了法律可诉性作为法律特征的必要性。其中,作者举例说明了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一系列“权益保障法”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中大多数条文不具备规范性和可诉性。

参见王晨光:《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载《法学》1998年第8期。 [54] 王晨光:《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载《法学》1998年第8期。

[55] 比如Marbury v. Madison案;参见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载苏力:《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34页以下;又参见《马伯里诉麦迪逊》,黎军译,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2期。苏力先生文章中的副标题“马歇尔”应为“马伯里”(Marbury),而不是作为此案主审法官的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

马歇尔(John Marshall)。 [56]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9年第1号(总17号)刊载《张连起、张国莉诉张学珍损害赔偿纠纷案》;关于此案的评析,请参见梁慧星:《雇主承包厂房拆除工程违章施工致雇工受伤感染死亡案件评释》,载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270页以下。

另外,关于宪法司法化的问题,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论及。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法律的可诉性问题,有时不单纯是法律规范本身,更多地决定于司法机关及其运作的问题。

关于宪法司法化论述,请参见王磊:《宪法司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参考文献: [57] 这里,笔者无意为那些缺乏可诉性的法律进行辩护,但我们却无法回避在中国现实条件下学人们的良苦用心。

笔者曾就《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的有关情况请教过该法起草人之一北京大学的罗玉中教授,罗教授其中谈到的几个观点,对理解这个问题或许有些启示:

(1)我国政府以往对科技进步的重视大都停留在“嘴上”,并且还往往存在“人亡政息”的问题;而通过立法将其规范在“纸上”,就可以一步一步往前推进,使之不能退下来。

(2)在立法过程中,由于部门利益的介入,对很多问题尚不能具体化,如关于每年的科技投入问题等。

(3)科技进步法毕竟是科技活动领域里的“小宪法”,具体实施还要靠相应的配套立法。 [58] Geoffrey de. Walker, The Rule of Law, Foundation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1988, p.42. 转引自夏恿:《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59] See Lon L. Fuller, The Morality of Law, Revised Edi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pp.91-94.-原引注。 [60] See L. Wittgenstein,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G. E. M. Anscombe trans. Rev. ed. 1968. 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规则的社会概念和规则怀疑论,参见Margaret Jane Radin, Reconsidering The Rule of Law, 69 Bos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 1989, pp.797-801. -原引注。

[61] 夏恿:《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62] 参见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53页以下;又参见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62-66页。

富勒的这些理论,是在与哈特(Herbert Lionel Adolphus Hart, 1907年- )的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new analytical-positivist jurispradence)长期论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世俗自然法倾向,被称为新自然法学派(new natural law school)。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9)
《开国大典》观后感(5)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
愤怒与惋惜(1)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3)
愤怒与惋惜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灯光》梗概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7)
父母的爱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5)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小学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上期小学小学部教导处工作计划
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计划
2011年学校普法工作计划
小学2011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小学语文教研组远程教育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中学学校总务处工作计划
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教导处工作计划
校广播电台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浅谈“三段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1)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1)
明清女性接受视野中的《牡丹亭》(1)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1)
谈《格萨尔》说唱音乐艺术(1)
浅析视唱的技术处理(1)
采风观念的异化(1)
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1)
切勿进行置身事外的研究(1)
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几点探讨(1)
元杂剧演述体制中的说书人叙述质素(1)
西方声乐音乐一瞥—从格列高利圣咏到清唱剧(1)
关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1)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1)
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1)
《鲸》说课设计2
《鲸》教材简说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鲸》教学建议
《鲸》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鲸》词句解析
《鲸》说课设计1
《鲸》说课设计3
《鲸》教学设计6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6
《鲸》教案学案设计
《鲸》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