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为了改变上述情况,美国国会决定设立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由它专门受理全部或部分涉及专利法的上诉案件,从而提高专利审判中的一致性,使得专利法的适用具有更高的可预见性。根据“1982年联邦法院改革法”(Federal Court Improvement Act of 1982),将关税与专利上诉法院和索赔法院(Court of Claims)合并,成立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新成立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共有12名法官,由原关税与专利上诉法院的5名法官和原索赔法院的7名法官组成。 一方面,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指导了全国的专利纠纷审判活动。

按照规定,专利纠纷诉讼先向联邦地方法院提起。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不再向所在地的巡回上诉法院上诉,而是一律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上诉。

一旦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做出一个判决,各地方法院都必须遵行。否则,地方法院的判决在上诉中就会被推翻。

另一方面,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也指导了专利局的工作。按照规定,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上诉。

为了使自己的决定不被推翻,专利复审委员会在做出有关决定时,总是大量引证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使自己的决定与之一致起来。这样,专利局授予专利的标准与法院判定专利无效的标准,以及判定侵权的标准就较为接近或一致了。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自成立以来,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执行了一条“亲专利”的路线。在等同理论的适用上,“亲专利”的具体表现就是尽可能大地解释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物,从而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

例如,在1983年的“休斯公司”一案中,地方法院判定被告没有侵权。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推翻了地方法院的判决,批评地方法院“没有将等同理论适用于作为整体的专利发明,而要求两个要素是明显的和确切的等同物”,是错误的。

[20]在1984年的“地图公司”一案中,它甚至裁定,地方法院在判定等同时考虑“发明的核心”(the heart of the invention)是正确的。[21]显然,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希尔顿一案的审理中,将专利发明作为整体与被控侵权的方法比较,以“实质性相同”的标准判定二者是否等同,正是“亲专利”路线的必然结果。

当然,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由12名法官组成,并非每一位法官都是“亲专利”的。即使是在“亲专利”者中,每一位法官“亲专利”的程度或对于其他因素的考虑又是不同的。

这样,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中就出现了另一个系列的判例。 在1987年的“潘沃特”一案中(由全体12名法官出庭),多数意见确认了“逐一技术要素”原则,即在被控侵权的发明中,必须有某一专利技术要素的等同物。

多数意见认为,地方法院正确地进行了逐一技术要素的比较,得出了不存在等同侵权的结论。[22]在1989年的“康宁”一案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又对“逐一技术要素”原则做了一些解释。

它说:“确定等同不是受制于僵硬的公式。只要在被控侵权的发明中找到每一技术要素的等同物即可,而不必是在相应的成份中找到。

”[23] 显然,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十二名法官中,大多数法官受“亲专利”路线的支配,尽力扩大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而另外一些法官则担心这种扩大解释会造成侵权认定上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对公众利益的保护。

两种态度反映在了上述的两个系列的判例中,也集中地反映在了“希尔顿”一案的严重分裂和长篇的反对意见中。 事实上,最高法院关于“希尔顿”一案的判决,对上述两派的争论,以及专利学术界围绕着两派的争论,做出了一个结论。

同时,最高法院也强有力地扼制了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自成立以来的“亲专利”倾向,防止了它沿着“亲专利”路线继续走向逻辑的极端。可以说,随着最高法院对“希尔顿”一案判决的做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成了最大的输家。

在今后有关等同理论的适用中,它必须回到最高法院确认的“逐一技术要素”原则的范围内,并在那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夏天雨后的景色
小白兔运南瓜
小猴学艺
可爱的动物
春 景
这次轮滑真开心
帮助小鸟
知错就改的亮亮
做好事
课间十分钟
我爱杨梅
夏天的凤凰广场
课间十分钟
精彩的球赛
检讨书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2)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3)法学理论论文(1)
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5)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法律援助史评介法学理论论文(1)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3)法学理论论文(1)
公序良俗在日本的最新研究动向(5)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7)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10)法学理论论文(1)
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6)法学理论论文(1)
物权法应当规定海域使用权制度(9)法学理论论文(1)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
《称赞》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玲玲的画》教学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1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3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酸的和甜的》教案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