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4
清产核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清产核资是企业所有权人对企业的各类资金、权益、债务等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确认的过程。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是企业的所有权人在不对企业进行直接管理的前提下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手段。
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都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变化,在会计报表上就显示为负债的增减、所有者权益的增减以及企业总资产的增减。诚然,任何企业都是营利性的组织,都要以合法前提下的赢利最大化为目标。
因此,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的首要目的是检查企业的总资产是否比最初投入的资产减少了,并且检查这种减少是否合理——即检查总资产的有形流失问题。而清产核资的最终目的是检查企业总资产在增涨的前提下增涨的幅度是否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否则这种增涨是不经济的增涨,等于是总资产的无形流失。
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核查帐务、现有资金,确定损溢情况,进行资产重估,进而确定资产总值。 进行清产核资工作,理论上程序应由企业的所有权人发起,而不能由企业的直接经营者发起——当然,所有权人与直接经营者为同一特定主体
(1)时没有必要进行启动程序人的区分,因为任何的自营机构都不会损害自身利益。这就产生了一个所有权人在清产核资问题上如何对待企业的心理问题。
因为进行清产核资是一个客观行为,而清产核资的结果的产生却是主观作用于客观的结果。任何所有权人都不会希望自己的企业有亏损,都希望盈利,并且希望盈利幅度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在企业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更希望盈利幅度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因此希望对企业的总资产进行确定,并时时进行监控,以防止资产缩水。
针对企业所有权人的上述心理特征,本人认为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要从以下两个大方面着手。 第一个大方面是规范企业的会计制度。
所有权人首先要规范企业报表的统一性,因为企业的直接经营者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企业报表的不统一。这就要求企业的所有权人在清产核资的过程中注意审查报表在一段时间内是否是连续一致的,中间有无间断,间断的原因以及间断被恢复后报表是否继续保持一致等问题,使报表体系首先有一个历史性的统一。
在保证企业报表的历史性统一的基础上,审查企业在同一时段内的报表体系是否一致——如审查企业上交统计局的统计报表、上交国税局、地税局的税务报表、交予贷款银行的资产流转报表、向上级单位提交的经营报表、对公众和下级发布的报告等是否统一,有无差别
(1)。但以上两个统一性审查只是形式上的清产核资,本人认为,在形式审核的基础上还要对企业进行实质的清产核资。
具体来说,在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的过程中,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审核。第一,是否物证相符,即对企业现有实物进行清点,在此基础上将清点的结果与记帐凭证进行核对,看是否一致。
第二,是否帐帐相帐符,即审核企业的明细帐与总帐是否一致,一定时间内的同类帐是否连续、衔接。第三,是否帐证相符,即在帐帐相符的基础上,审核记帐凭证与实际所做的帐是否一致,帐上的每笔数据是否都有相应的记帐凭证存在,相对应的记帐凭证有无更改、涂抹等可能使凭证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情形存在。
第四,是否帐表相符,即审核企业所做的帐是否与企业上交的报表相一致。总之,要通过一切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企业的清产核资进行审核。
第二个大方面是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常认为清产核资行为只是一个确认企业所有权人权益的问题,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建立的过程中章程的规定是否能够有效的、顺利的实施的问题,两者是互不相干的。
但本人却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清产核资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限于将原有企业改制为公司,也包括在改制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监管机制、人事制度以及资产保护制度
(1)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清产核资的顺利进行。
同时,清产核资的开展是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契机,通过清产核资的有效进行,确定企业所有权人的所有权范围,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准备。 最后探讨一下进行清产核资的学理上的原因。
由于进行清产核资不是企业所有权人单方的行为,是其与企业直接经营者的互动性的过程,因而不能过于强硬,采取的方法也不应过于僵化。在维持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尊重经营者的意见、照顾经营者的情绪是极其必要的。
这就要求企业所有权人不能随意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而必须有选择、有理由、有步骤的进行。尽管各国实践中在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企业经营者借清产核资之机、利用清产核资过程内的混乱侵吞企业现有实际资产,或者用故意更改企业报表、记帐凭证等方式减少企业的帐面资产;更有甚者上述两种方式双管齐下。
探究企业直接经营者上述行为的心理,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所致。企业直接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总会面对利益的双重选择问题,即经营过程中是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还是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手段能解决的问题,涉及到具体的企业直接经营者的个人价值取向问题和个人心理问题。这种虚化的、隐性的问题,不可能通过普通的劝导、教育解决,只有建立与这种心理针锋相对的机制。
这类机制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大类是惩戒机制,另一大类是激励机制。从当前实践的效果上看,惩戒机制并不适用于营利性的企业
(1),只可能适用于行政部门
(2),这就使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健全与完善成为必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要战争
- 冲动是 魔鬼
- 母爱
- 游塔仔山
- 神奇的书
- 秋天的校园
- 这就是我
- 消防演练
- 我
- 《猎人海力布》梗概
- 竞选班干部
- 半期小结
- 吸蚊玻璃
- 2038义乌和我
- 企盼奥运 为国加油
- 小学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安全制度
- 小学学生出操集会及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学校课堂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电脑室安全管理制度
- 组织师生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校园机动车安全管理制度
- 门卫安全防范工作规范
- 小学学校巡查制度
- 镇中心小学安全工作汇报制度
- 小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多媒体教室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校内教工宿舍楼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 镇中心小学安全管理制度
- 民事案件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 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的几点思考(1)
- 高中化学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 浅谈高中化学的教法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 新世纪中国财政的发展目标探讨
- 浅谈高三化学的有效复习策略(一)
- 审理预售商品房案件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1)
- 双关语及其翻译
- BOT投融资模式在中国的变异适用及应注意的法律问题(1)
- 新课程化学相异构想转变策略探微(一)
- 化学高考复习例题的选择与优化(一)
- 中学化学四种实验教法
- 积极的财政政策近期取向与制度基础
- 领会课改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
- 论绑架罪客观要件的认定(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4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2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四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4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0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9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6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2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0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