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动力问题探论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动力问题探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4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动力问题探论

摘要:影响和决定政党执政资源建设动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生存环境、党的性质与奋斗目标、党的组织和党员的责任心。党的性质和目标、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强烈的责任心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内源性动力;人民群众的期盼、民主党派的批评监督、国际政党政治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为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外源性动力。中国共产党推进执政资源建设必须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开发执政资源建设的内在精神性动力;必须强化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执政资源意识,开发执政资源建设的责任性动力;必须依据党情、国情和世情的新变化,与时俱进,着力开发转化执政资源建设的外在动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动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一、政党执政资源建设动力及其决定因素

政党执政资源建设动力是指推动党的执政资源丰富和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任何一个政党都有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力,在不同时期其表现也不尽相同。决定政党执政资源建设动力的因素是客观的、多样的和复杂的,主要包括:

一生存环境

生存环境指政党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政党的目标和任务,一般说来包括实现执政或者参与政权、争取选票最大化,实现职位与权力最大化,争取党员的代表性和参与性最大化,为其政策与意识形态辩护最大化。这种目标和任务,在客观上严重威胁着统治阶级或阶层的既得利益,势必遭到既得利益集团一定的打压。因此,一般说来,生存和发展条件越恶劣、越艰苦,或是竞争越激烈,政党执政资源建设自觉性主动性就越大、动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因为,如果政党不加强执政资源建设,党的组织和党员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就无法保障,政党的目标和任务也就不可能实现。这在客观上强化和净化了党员的政治信念,增强了政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力。当政党在当时的政治体系中没有“合法”的政治地位,或是政党有合法地位,但竞争比较激烈时,这一现象表现得比较突出。

二党的性质与使命

党的性质就是一个政党本身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和与其它阶级的政党、社会组织、群众团体质的区别性。这种质的规定性和区别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政党的阶级性、奋斗目标和执政使命。它决定着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行动的方向,也决定着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方向、动力。执政资源建设始终是为党的路线、纲领服务,围绕党的目标和使命展开的。从理论上讲,有什么样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纲领、奋斗目标、执政使命,就有什么样的执政资源建设动力。因为,执政使命是不同的,不同的使命对政党的要求不同,使命越崇高,责任就越大,对政党的组织能力、资源调控能力要求就越高,对执政资源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越高,政党的压力也越大,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力就越强。奥勒姆曾经对政党自身及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因作过分析,指出:“现代政党包括一个献身于目标的积极领导集团,推动政党前进是它的目标,而不是个人的人格。”[2]因此,一般来说,党的性质越先进,理想越远大,政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越强。

三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

[JP2]这种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外化为执政资源意识即对执政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态度。具体表现:一是执政资源保护意识。保护执政资源主要是针对那种不为完成执政使命、实现执政目标而导致执政资源非正常流失现象的遏制。事实上,对执政资源的保护是政党,尤其是执政党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往往造成制度资源的浪费;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往往造成党的先进性资源流失。二是执政资源开发意识。开发执政资源就是根据时代的变迁寻找执政资源新的生长点。因为执政资源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有些执政资源在今天或不起作用,或失去了存在的社会条件。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有开发执政资源的意识,只有这样执政资源才能不断增强增大。三是执政资源科学利用意识。科学利用政资源是指将现实形态的执政资源投入到执政活动中去,发挥其所具有的功能,并最终产生出执政效益的一种实践活动。对执政资源进行科学利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执政资源多用性的基本途径。否则,就难以发挥其真正价值。党员干部是政党共同利益和集体目标的积极参与者、维护者。一般来说,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责任心越强,执政资源意识就越强,执政资源建设动力就越大。一个政党执政资源短缺,甚至执政资源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对待执政资源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JP]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力特征

理论上讲,执政资源建设的基本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党内即政党的自觉性、责任心;另一方面来源于外部环境即政党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这是执政资源建设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促进。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的内源性动力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的外源性动力

政党执政资源建设的外源性动力来源于党外,主要是生存和发展环境等。西方国家实行的是政党政治,通过竞争赢得选票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其竞争压力使各个政党不得不关注执政资源,这主要是政治竞选机制作用的结果。因此,其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力主要是来自于政党竞争的外在压力。与西方实行的政党政治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白色恐怖和险恶的战争环境,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执政资源意识,为执政资源建设提供了强大外部动力。全面执政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政党制度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处于稳定的核心领导地位。这种政党制度使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不存在政治竞争性政党。从执政资源建设的角度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执政党不存在竞争争夺执政资源的问题,这有利于避免执政资源被分割,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执政资源,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外在动力,不像西方那样,来自于政党竞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建设外在动力主要源于:一是人民群众对党的要求。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肩负着治国安邦的重大责任,群众对党给予了很高的期盼,这种期盼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并转化为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力;二是民主党派与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这种批评和监督成为党改正错误的契机,并转化为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力;三是世界上一些老党大党,特别是前苏联共产党失去政权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客观上也是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力;四是文化多元化、世界性政党制度西方化,特别是如何防止西方国家的“西化”“分化”“和平演变”图谋的危险,也成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外在动力。因此,其突出特点是丰富、多元。但是,在执政条件下,在没有在野党、反对党的条件下,这一优势也使我们党在相当大程度上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将人民群众的期盼、民主党派的批评监督、其他政党的经验教训等,这种执政资源建设的外在压力转化为执政资源建设的现实动力的问题。因为,“没有合法反对党的存在,政党是不会在结构性的、逼迫式的压力下关心什么是大多数人所想所要的东西。”[4]这一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外部压力缺失的情况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外在动力的转化对我们党的发展、执政地位的巩固具有非凡的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开发执政资源建设动力的思考

一必须加强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开发执政资源建设的精神动力

[JP2]对竞争生存的政党而言,定期的竞争性选举的外部压力,为其加强执政资源建设提供了强大而稳定的动力源泉。因为竞选过程实际上是争夺执政资源的过程,竞选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执政,关系到自己所代表和维护的社会群体、阶层或阶级的利益能否实现。因此,竞争性“政治市场”使得各政党都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政治市场”为导向,加强其执政资源建设。但是,对已经掌握政权的非竞争性政党来说,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力结构与竞争性政党是不同的。在局部执政时期,我党在加强执政资源建设上除了有强大的内在动力,还因为残酷的生存环境使党的生存和发展时刻面临威胁,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外在动力。但在全面执政以后,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因为生存环境改变了,外部压力逐渐减弱,外部生存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党的执政资源建设主要是基于党的性质和政治理想的一种自觉行动。但是这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党的领导人对党的执政资源数量和质量现状的判断,对形势和任务的判断,党员干部对待执政资源的态度等。这种自觉性如果不能保持持久稳定,执政资源建设的结果就具有不确定性。如何保持党的执政资源建设内部动力持续性的问题,是我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说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最根本的内在动力的话,那么,党还必须加强党的性质、宗旨、理想教育,提高全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从制度上使内在动力源源不断地得以开发,否则,就必然导致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内在动力不足,从而导致对执政资源建设不力,拓展无能,最终将在人民的选择中被淘汰。因此,作为非竞争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持续开发执政资源建设的内在动力。[JP]

二必须强化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开发执政资源建设的责任性动力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党员干部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关系到政党执政资源的丰欠。因为,如果一个政党的成员对党的事业漠不关心,就没有相当程度的执政资源意识,就会对执政资源建设漠不关心、对执政资源流失视而不见,就不能对人民的利益诉求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合,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民众利益诉求的执政纲领,民心资源就会流失。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党员的执政资源意识更是党的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甚至党的生死存亡。因为,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都是执政资源建设的主体。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这种政党制度使我党在执政过程中不存在政治竞争性政党。从执政资源建设的角度看,这种类型的执政党就不存在竞争争夺执政资源的问题。但是,当一个政党掌握了国家机器后,在没有外部压力、政治对手的条件下,少数党员干部就会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甚至作威作福,导致执政资源意识缺失。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正如胡锦涛所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5]如果党员的责任心、使命感缺失,必然导致党员干部执政资源意识淡薄,执政资源建设自觉性就会严重缺失,对执政资源流失就会麻木不仁,党内成员甚至还会形成执政资源“天然丰富”和“‘一党执政’不需要搞执政资源建设”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执政资源的非正常流失。“一旦出现执政资源严重缺乏,甚至崩溃,就会危及社会的稳定,甚至江山易帜,人亡政息,这方面前苏联就是前车之鉴。”[6]因此,作为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必须强化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执政资源意识,加强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心教育;必须从制度上规范如何对执政资源进行开发、保护和科学利用,提高党员的执政资源意识,对影响党的形象,造成党的执政资源非正常流失的责任主体坚决惩处,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杜绝执政资源非正常流失和利用不当。 三必须依据党情、国情以及世情的新变化,着力开发转化执政资源建设的外在动力

今天的中国,党情、国情和世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生态的变化反过来对执政党传统的合法性、渗透力、凝聚力、控制力等提出挑战,给政党建设带来新的压力。”[7]竞争性“政治市场”使得执政党直接面临着现实执政危机,因此,强大的外部压力,使得政党开发执政资源的外在动力非常突出。但是,作为非竞争性政党制度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发执政资源建设的外在动力,主要来自于人民群众的要求、民主党派的批评监督、一些政党失去政权的经验教训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很显然这种外在压力同竞争性“政治市场”的压力相比是没有现实政权危机,“一旦大权在握,还有什么动机驱使它去保持高水平的动员和组织呢?”[8]亨廷顿这种观点或许有点以偏概全,但也的确道出了部分事实。因此,在缺乏外在现实危机的情况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外在动力也就存在着能不能及时转化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也确实存在,近年发生的贵州的瓮安事件、广东的乌坎村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等,就是漠视群众呼声的结果。如果不能自觉地将这种外在压力转化为自觉的内在要求,就必然丧失执政资源建设的外在动力,从而导致执政资源建设动力不足。因此,着力开发转化外在动力,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的重要条件。一是要建立加大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力度,使其对执政党的监督制度化、法治化,使党际关系从宏观法规规范,上升到微观法规规范,使多党合作从政策、政治制度层面上的制度规范,上升到法律层面上的制度规范,从单一的法律法规,上升到系统性的法律规范;二是要建立民意信息收集,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加强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回应民众的要求,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三是认真研究总结世界上其他一些政党失去执政权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和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

[XCLTIF]

[HT5"H]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ZK]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3[ZK]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1-07-01[ZK]

[6][厉有国政党执政资源建设的差异与启示[J]信阳师范学报,2013,1[ZK]

[7][王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社会生态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4[ZK]

[8][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96∶394[ZK]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好书伴我成长
青春随想
与书为友
觉醒的青春
青春真美
青春字母剧
理想,不灭之灯
青春随想
青春的心
14岁抒情曲
心情故事
青春遐想
差生的声音
青春畅想
好读书,读好书
关于党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
略论唐律的官司出入人罪(1)论文
服务企业营销质量管理体系(1)
探讨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简述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1)论文
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不足与完善(1)论文
产品不同生命周期的广告策略选择(1)
突破重围
从语用学的礼貌原则看英语中的委婉语
论基层检察机关执法考评制度(1)论文
黑陶艺术特性及发展探索
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服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当今艺术终结后的构思
网络营销中的品牌个性化问题探讨(1)
《触摸春天》重点字词梳理
《触摸春天》老师语录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趣闻故事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范文习作
《触摸春天》重点字词意思
《触摸春天》重难点分析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重点字词意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整体阅读感知
《触摸春天》整体阅读感知
《触摸春天》相关资料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触摸春天》考点练兵 阅读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重点问题探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考点练兵 阅读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考点练兵 积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