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员工激励-企业文化应成为一种待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文

员工激励-企业文化应成为一种待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文

如何留住人才是一个永恒的企业管理课题。优秀人才总是跳槽而去,平庸的员工总是赖着不走。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一个矛盾:如何解决员工欲望的不断膨胀和薪酬的相对稳定。因为员工随时都可能在企业中成长而薪酬不可能紧紧相随,没有人会总是对自己的薪酬感到满意。而个人财富过大可能产生副作用,激励过度却可能让人不思进取。在我们这个变革的时代,面对企业员工欲望后面的永恒难题,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确立企业的价值体系和分配机制,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

现实社会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薪酬分配。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所以如果你的员工对你的分配制度不以为然或者觉得理所当然,那么你的分配制度一定是失败的;而没有达到激励效果的分配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害。

毋庸置疑,企业成员都想得到而又不可能都得到最大化的企业所拥有的分配资源,将这些资源优先分配经成绩优异的员工,是必然的选择。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追求最大的工资、福利的回报。有的企业虽然给骨干员工以极其丰厚的工资待遇,但是他们并不满意,反而愿意到别的工资、福利相对低的单位去,这就是因为后者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协和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思想有魅力的企业家。在中兴的实践看来,解决人才激励问题,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也应该成为员工待遇的一部分。

1、企业社会美誉度是员工得到的文化待遇。一个好的企业品牌必然产生良好社会社会美誉度,这会给每个员工带来许多无形的益处。比如中兴通讯的招聘门槛高,外界印象是非常难进入,而你一旦进入成为其中一员,首先你会觉得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有一种自豪感,自信心很强,工作是愉快而充实。同时社会也对你另眼相看;当你选择流动,中兴品牌背景又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砝码;有的企业招聘,只需要看中兴员工的工作牌就可以直接进入。有的公司为了挖人,在中兴各个研发基地对面租间房号称研究所,主要"研究项目"是如何挖中兴的骨干员工,主要工作是每天给中兴员工打电话。中兴公司员工在深圳买房,大多地产商都自发给予几个百分点的折扣,事实上,公司从未出面去协调,为什么愿意给折扣?因为中兴人的购买力影响大,市场调节本身起了主导作用。

2、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积累是宝贵的个人竞争资本。一个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有些经验甚至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你只有深入其境,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这种经验的获得,远远无法用金钱的尺度去衡量,将使你终生受益。全国各大重点院校累计为中兴输送了10000多名高素质人才,同时中兴也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有出国深造的,有自己创业的,也有在公司末尾淘汰但换个环境又成为其他公司骨干的,等等,许多员工离开中兴时都是留着眼泪道别,因为他感到在中兴收获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3、企业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这是企业给员工的最大福利。中兴一直强调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文化是员工的一种隐性收入。每年投入给员工的培训经费几千万元,员工的知识得到不断更新,始终具有很强的时代竞争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金秋赏菊
自我介绍
微笑的价值
生日快乐
我的小书包
夏天
大胡子爸爸
《第三个小板凳》读后感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回忆童年
未来的我
庆祝六一
选班长
助人为乐
又能喷火又能喷水的龙
“悼念权”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1)论文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1)论文
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1)论文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1)论文
环境观念的变迁和物权制度的重构(1)论文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1)论文
浅谈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1)论文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1)论文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1)论文
占有制度与中国民法(1)论文
数字环境下著作权授权方式新探索(1)论文
中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之比较分析(1)论文
中国统一企业所得税法与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1)论文
科学消费的法治环境(1)论文
担保的法律环境解读(1)论文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
《小壁虎借尾巴》教材理解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八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三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一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七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六
《要下雨了》识字教学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