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汉语译本的语法衔接手段
汉语译本的语法衔接手段 汉语译本的语法衔接手段 汉语译本的语法衔接手段 更多内容源自幼儿
一、引 言
二、语法衔接与译文连贯的再现
衔接与连贯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和文化渊源的差异,英语与汉语在组织成篇时所采用的衔接手段也有不尽相同。在语篇翻译中,译者要用恰当的汉语表达方式对原文信息进行重新表达,而这一重新表达的过程不仅仅是把原语信息转换成目的语信息,更是对原文衔接机制在译入语中进行重组的过程。
因而,正确认识英、汉语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对翻译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 Halliday 和 Hasan 的划分,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手段( grammatical cohesion) 和词汇衔接手段( lexicalcohesion) 两种。
前者又可以包括指称( reference) ,省略( el-lipsis) ,替代( substitution) 和连词( conjunction) 。
( 一) 指称
在 Halliday &Hasan 所提出的衔接模式中,指称是衔接手段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示某个项目自己不能解释自己,而必须到其他地方寻求其解释的现象[1]。在词汇、语法层次上,指称主要由语法项目来体现,可以分为三类: 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
人称指称主要由人称代词体现。指示指称主要由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体现。
人称指称是英文小说中最常见的衔接方式:(
1) When she had stood in the parlour at Twelve Oaks andseen him married to Melanie,she had thought she could neverlove him with a more heartbreaking intensity than she did at thatmoment.译文 1: 当初她站在十二根橡树的客厅里,眼看着他跟媚兰结了婚,( ) 总以为自己以后即使还爱他,也绝不会跟( ) 那一刻的情感那么强烈。( 傅东华) 译文 2: 当初她站在十二棵橡树庄园的客厅里看他跟玫兰妮成婚时,( ) 心里按不住( ) 对他的恋恋之情,( ) 只觉得芳心如摧,再也莫过于此际了。
( 陈良延)译文 3: 当初她站在“十二棵”橡树的客厅里看着他跟媚兰结婚时,( ) 曾以为自己今后再也不会比( ) 此时此刻更伤心更强烈地爱他了。( 戴侃)译文 4: 回想当年她站在十二橡树的客厅里,看着他跟梅拉尼结婚的时刻,( ) 以为她从此再也不可能爱他爱得像那一刻那样强烈、那样伤心欲碎。
( 黄怀仁)译文 5: 起初在十二根橡树的客厅里,她亲眼看着他与媚兰结婚,( ) 认为即使自己以后还爱他,也绝不会像那一刻( )的情感强烈。( 简宗)译文 6: 当初站在十二棵橡树的客厅里,目睹她娶梅拉妮为妻,( ) 那一刻还以为( ) 对他的强烈爱情往后再也不会如此令人肝肠寸断。
原文中出现了四处指称,加下划线的三处 she 均指代前文出现的主语 she; him 指代第一个小句的宾语。这种用代词指代前文出现的名词的行文方式在英文中非常普遍,这样可以使文章简洁、明了、主题鲜明。
六篇译文在处理代词 she和 him 时所采取的策略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各自译文对原文的处理列出来进行对比,以便找出各译本在处理原文指称衔接手段时所采用翻译策略的异同: 表中为六篇译文在翻译原文中代词时的处理方式,原文中括号表示省略,表中用 0 表示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翻译原文中出现的起指称衔接作用的代词时,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 1. 直接用汉语中对应的代词对译; 2. 重复前文出现的名词( 代词) ; 3. 省略相同的主语。英语是典型的形合语言,为了表意清晰,行文简洁,常常使用复合句。
而复合句中每一个意群都需要清晰的主谓结构,而代词的使用便是这种结构的显性标记。翻译时,译者需要用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信息,因此必须做一些调整。
上述六个译文在处理句中代词 him 时有个显着的共性,就是用汉语中对应的人称代词“他”对译,可以看出汉语中完全有对应的代词系统来传达原文信息。但是,在处理代词 she 是,情况却有所不同。
译文 1,3,5 在处理第二个 she时使用了汉语中名词“自己”一词。虽然并未用汉语中相对的代词“她”但译文读起来并无生涩,拗口之感。
这是因为这一意群中 thought 的主语“she”正好与宾语从句中的主语“she”指代同一个人。汉语讲究意合,因此“自己”正好符合汉语中语义表达的需要,也是合理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其他两处代词“she”时,六个译本则如出一辙地在翻译时省略了代词,采用了“零式指称”。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主题链”( topic chain) 的原则[8]64 -66,即两( 多) 小句主题一致时,汉语更倾向于用一个代词统领全句,这也同时解释了译文 2 和 4在处理第二个“she”时采取省略代词的策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相比之下,汉语使用零式指称远比英语多; 另一方面,汉语的零式指称不受语法限制。文学作品大多强调主题意义的表达,因此除非在原文出于某种修辞意义或效果时而特殊使用的代词,译者完全可以发挥其主体性,决定是否需要复制原文中的代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赏识
- 我最敬佩的人
- 老师,我想对你说
- 微笑
- 妈妈的手
- 我的姥爷
- 幸福的时刻
- 晨
- 捉狗小记
- 运动会开幕式
- 30年后的济南
- 诚信最可贵
- 下了一场春雨
- 彩排
- 春真的来了
- 论化学工业材料科学中的纳米技术
- 谈英语长句的翻译
- 谈节能机械产品设计和趋势
- 谈翻译应符合外语的表达习惯
- 论财政发展观的创新
- 总分支机构所得税管理和财政收入划分的国际经验
- 试论行政不作为与否定性作为之不同_行政法论文(1)
- 美国农村中小学的地方化学习
- 行政法诚信原则的内涵分析_行政法论文(1)
- 建立绿色化学
- 金属丝网蜂窝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制度的思考
-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
- 浅论行政处分争议的可诉性_行政法论文(1)
- 西部大开发中的财政投资政策研究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2
- 《索溪峪的“野”》
- 《童年的发现》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4
- 《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实录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3
- 《一夜的工作》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 《只有一个地球》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
- 《穷人》教学设计3
- 《索溪峪的“野”》教案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凡卡》
- 《穷人》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