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的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化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正是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点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提倡启发式教学的今天,课堂提问更突出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然而,在目前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却显得相当突出,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提问普遍存在。诸如,一节课提几十个问题的“满堂提问”;一口气提五六个问题的“轰炸式”提问;学生只须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口头禅式”提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半截话”提问;“胶体为什么属于分散系”的“无效性”提问几乎随处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本人认为,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提问时要做到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案例一:在“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幅轿车图片,并对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老师今天早上是怎样从家里到达学校的吗?”有的学生说是老师自己开车来的,有的学生说是打的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坐公交车来的……学生回答了半天也答不出老师心中想要的答案。看到学生实在猜不出来,老师提示说:“这是一个和环保有关的问题。”终于有个学生说:“老师坐自行车来的。”老师终于如释重担并很高兴地说:“对,老师是坐自行车来的!”然后老师继续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汽车会污染环境吗?”……就这样,一节课40分钟,他花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讨论他是怎么来学校上班的,以致后面的教学活动匆匆忙忙,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案例一中,老师的问题是:“你们知道老师今天早上是怎样从家里到达学校的吗?”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却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而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则能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发展化学思维能力,为下面的内容教学的展开作好“引子”。如果教师直接这样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汽车尾气的排放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汽车尾气的危害和防治。”这样的提问紧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脑思考的过程中对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后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教师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人深思,促进学生散发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仅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只要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该予以肯定。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可以在探索顿悟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在案例二中教师先设计“物质溶于水可分为几种情况?”的简单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成就感,并为“氯气溶于水中属于哪种情况?”的问题设下了悬念,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氯水的成分的求知欲,为后面探究“氯水中又有哪些微粒?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的实验教学做好了铺垫,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师提问要难易适中,深浅有度,启发有方

课堂提问的语言力求简单,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深浅有度,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才能树立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要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启发式提问,重在“善诱”、“引喻”,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心志,培养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一语道破天机”,学生就会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案例三: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是一个难点,在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中,本人让学生随堂制取氯气并通入水中制得氯水后,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引入的问题。 问题2:氯水由哪些元素组成?在物质的分类中应该属于哪一类物质呢?(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氯水是由氯、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问题3:大家尽可能的猜测氯水中可能存在的成分,并思考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检验这些物质?(学生参与很积极,并写出了很多的物质。我边走边观察,并及时修正了学生的一些错误的化学式。)

…… 当学生往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发现溶液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了,觉得很困惑,于是我趁机引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4:往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何变红?为什么又褪色了?难道是试剂变质了?我在实验室中换新试剂也试过,现象也一样,大家说说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溶液变红能证明有盐酸存在,褪色说明有漂白性物质存在)

问题5:“有道理。但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呢?是氯气、水、盐酸?还是别的物质呢?”我追问道。(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很快否定了氯气,水和盐酸。说明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 当完成这节课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后,本人感觉到很满足,学生的探究活动一直围绕着学科的主干知识在开展,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上,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探究活动,还从中培养了探究的能力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美,这些都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

四、教师提问要富有趣味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如果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又会如何呢?那一定是一堂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这种场景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教师设计简洁、恰当而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就能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案例四:我在“钠的性质”的教学中,在课前将一小块钠暗藏在酒精灯的灯芯里,导入新课时设计了几个问题。我问:“水能灭火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能”。我接着问:“水能点火吗?”学生都说不能。于是我接着拿出那只事先准备好的酒精灯说:“下面我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用水来点这只酒精灯,看能不能点燃”……对于魔术中的奇妙现象——水竟然能将酒精灯点燃,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并渴望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乘胜追击:“我想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下面就来学习钠的性质,相信你一定能从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设计简洁、恰当而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导入问题,能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四中,我设计的问题虽然很平常,但放在“水点酒精灯实验”的反常实验现象中,却让学生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学生会苦苦思寻:为什么水竟然会把酒精灯点燃呢?是不是水一定就能灭火呢?这就为后面的“钠于水反应”和“钠燃烧时的事故处理”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既给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新课导入常常以设计问题作为主要形式之一,精心设计的导入提问,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并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从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该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化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次特殊的期末考试
小猴结婚
小鸟,是我们的朋友
可爱的小虾
躲雨
我爱我的家乡
快乐的冬令营
别问这是为什么
小熊拔牙
美丽的星空
小毛驴和牛大哥
续写课文《水乡歌》
笋芽儿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最好吃的苹果和梨
深化拓展公道正派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公司)
2004党员教育活动方案
剖析医疗广告企划与方案
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企业年度工作总结暨未来发展和内部管理企划书
xx县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方案
娱乐狂欢活动策划
组建龙游职业教育集团方案
市教育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别墅策划案
计划生育服务站改革方案
2005年春运工作实施方案
“满意在基层,争做好公仆”活动方案
乡扶贫开发实施方案
在*城区开展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活动方案
网络财务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1)
高校音乐教师在现代数字环境下的应对和提升
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品牌建设(1)
论流行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企业效益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1)
戏曲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与组合功能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
红色经典音乐的“超时空经典性”研究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分析(1)
有效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几个前提(1)
审计证据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的可行性研究(1)
幼师打击乐教学的实践探索
论戏曲打击乐的组成与功能
公允价值在中国的特别性(1)
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凡卡》教案
《美丽的小路》教案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比尾巴》教学设计
《将相和》整体教案设计及评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松鼠和松果》教学片段实录及教学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詹天佑》课堂实施设计
《有的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