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4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还应独具慧眼,及时将动态生成资源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预设范畴之中。正如当选美国2009全国年度教师的安东尼・马伦所说的那样:“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课堂中的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感染胜过长篇的说教。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课堂气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深入挖掘,其中就有取之不尽的美的内容,以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思想,感染、感化学生,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情感得以陶冶,自然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课堂上和谐的教学氛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二、活用文本资源,促进学生自主生成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主张让学生自读教材,整体感知教材内容,自学掌握一部分知识;找出自己不熟的或难于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先开口说说对新知已经知道了多少,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已掌握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如何因人分层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当学生答问错误或提出质疑时,我们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可利用的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反诘归谬,推衍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

例如《草原》一文的教学片段──

生:大家发现了吗?课文前面说的“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后面又说:“车子飞了起来”,这是为什么?

(教师让学生细心读课文,不一会儿课堂里小手如林,个个面露喜色,急于发表自己的“发现”。)

生:一开始刚进入草原,草原十分辽阔,一碧千里,走了一百五十华里后还是望不到边际,觉得车开得特别慢,所以课文用“走”。

生:后来看到蒙古族人民那么热情,走了那么多的路,身穿节日的盛装来迎接他们,作者的心情激动极了,也就觉得车子开得很快,所以课文用“飞”。

生:其实不是车子在飞,而是作者的心在飞。“飞”表现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教材,自主感悟课文中丰富而独特的信息,与作者产生了默契。

三、活用媒体资源,促进学生探究生成

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而又难于用简单语言描述清楚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媒体手段展示出来,使相关的像、情、理,形象,生动,鲜活起来,学生听得见,看得着,这样,学生就会沿着这些清晰的印迹,进行深入探究。

在互动对话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面对学生的争论,我们应牢牢把握良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

例如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有学生质疑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进法”,他认为: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越短。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究竟打几口井?点应该定在哪儿?此时,学生情绪亢奋,正是探索的契机。为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教师为学生画示意图,学生将课文上的语言表达在示意图上,又将图示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知识达到了真正的内化,最后形成了一致的观点。

可见,教者要善于捕捉在师生互动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适时搭建支架,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从而生成新的认识。

四、活用学生资源,促进师生互动生成

教学进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客观存在,教师要摆脱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执行人的角色,真正赋予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在互动中中促进学生学习。

1.活用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

新知教学时,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学生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进行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它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观的体现。

2.活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有师生之间的,也有生生之间的。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井顺着学生的思路延伸下去,通过步步追思,从而生成新知教学的深化点,它是“教学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观的体现。

3.活用学生的题,随机应变

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话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让学生在新授环节中自己出题作为探究的材料,在巩固环节自已出题作为验证的材料。怎样将学生的这些材料用足、用活,并顺着他们的思路深入下去,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互动中生成的学习材料,当学生编的题出乎教师的意料时,要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从而生成教学的创意点,它是“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学观的体现。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凝固的课堂场景才会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雪孩子》故事梗概
《开国大典》观后感(6)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中秋赏月晚会
《精彩的篮球赛》
《开国大典》观后感(8)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女孩节”联欢会》
春天的校园
浅谈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试论农村整洁工程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对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几点建议
2012年全国建筑学专业分档排名
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和试验
屋面防水的施工质量控制
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论安全玻璃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
试论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和衰落
怎样写施工方案?
浅论工业厂房的建筑艺术
论文化广场设计
十句话记住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生态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思考
《小鹿的玫瑰花》教案二
《笋芽儿》考点练兵之量词
《笋芽儿》教案一
《戏答元珍》
《笋芽儿》教学目标
《小鹿的玫瑰花》习作指导
《小鹿的玫瑰花》随堂练习-----提高篇
《小鹿的玫瑰花》之老师语录
《小鹿的玫瑰花》教案一
《小鹿的玫瑰花》重难点分析
《小鹿的玫瑰花》同步写作范文
《小鹿的玫瑰花》随堂练习-----巩固篇
《小鹿的玫瑰花》同步写作训练素材
《一粒种子》
《小鹿的玫瑰花》 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