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讨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与意义,着重论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角色转变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的创新人才,以及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首先,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培养目标的调整,使新一代国民具有全面的素质。它强调的是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业。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财富蕴含其中》这一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英国1999年颁布的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发展的四项目标:精神方面的发展、道德方面的发展、社会方面的发展、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发展;同时强调学生需具备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据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其次,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这里所提及的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主要是强调学生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再次,课程改革也强调课程内容的调整。这就强调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中的体现。这就更多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及选择性。

课程改革将带来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课程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全新的人才培养观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对其进行科学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生存能力的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人才。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两种层次,一种是深层次整合,另一种是表面层次整合。

深层次整合考虑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的整体中,改变课程目标、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表面层次整合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即考虑课程与教学直接联系。

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各个层面中,促进教和学的发展,提高效率,这也是表面层次的整合。从整个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表面层次的整合是符合当前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1.关注实践能力,将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传递是单向的,即教师讲,学生机械接受的教学模式。此时,学生接受的知识就是静态的,仅限于书本上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中,对所学的知识似懂非懂。这样怎么能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呢?这样的人才又怎么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仅仅靠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是脱节的。没有实践的指引,知识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成为信息交流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者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的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锻炼。

2.双向情感交流,促进教学开展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呈现和传递知识的工具,而是一种激励情感和促进学生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当今教学信息资源包括教的理论、学的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信息技术能够使各种教学信息资源、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之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使教师和学生有多种选择,充分体现了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才能真正成为现代教育观念体系的核心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味着在已有的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范式。信息技术不仅是作为辅助教和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习自主学习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打破课本是知识唯一获取渠道的局限,把学生带到计算机网络所构建的探索空间,扩展学生的知识空间,使其情感体验更加鲜明,认知投入更加深入。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好教学的新规律和新特征;同时又要更新观念,运用新的方法、积累新的结构能力。表1显示了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及教师的角色转变。

表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及教师角色

新时代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意识和方法。教师需要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个要素和关系进行协调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以改进教学。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教师就需要成为课程开发者,利用建构主义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以一堂课或者一门课为任务,完成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后作业。 教学实施,也就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强调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呈现新的规律。教育实践活动是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也是尝试新方法和创造新理论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觉得原则和方法不够用。主要原因是在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中,教师参与度相对较低,所以一般停留在方法论层面。现如今而言,教师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还应该是教育规律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学全面监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的监控需要从课堂监控到情境监控,从集体监控到个人监控,同时注重小组监控和同伴关系监控。教师监控即要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教学活动。要具备监控能力,教师就要成为团队协作者、学生的导师、学生顾问。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主要职能已经从“教”变为“导”: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在教学的大团队中,教师是团队的协作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学生的顾问,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信息素养,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教师要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需要有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同时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要较好地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素养是必须要具备的。教师的角色中,要能够设计、搜索对应的教学资源,以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同时教师处在终身化学习的社会,也必须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对于学习者而言,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整合,同样需要改变传统学习者的角色。传统的学习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时代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它具有构建的、交流的、协作等特点。表2中罗列了学习者角色的转变。

表2 学生角色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育有了新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必将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2]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赵呈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8.

[4]杜萍,王莉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与学生的作为[J].科技教育,2009

(11).

[5]孙爱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雪孩子》故事梗概
《开国大典》观后感(8)
《“女孩节”联欢会》
《精彩的篮球赛》
《开国大典》观后感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开国大典》观后感
春天的校园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开国大典》观后感(6)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中秋赏月晚会
《开国大典》观后感
建筑工程常用术语解释
办公楼毕业设计说明
迅速提高看图识图能力
工程技术人员的十大忠告
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探讨
住宅设计中存在问题刍议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智能建筑市场要注重经济性
浅谈价值工程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简谈如何设计建筑节水型住宅
如何快速看懂结构施工图
某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创新研究
人防电站施工图总结
浅谈钢筋工程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整体阅读感知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一讲义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种小鸟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梳理
《两只鸟蛋》范文 爱护小鸟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小小鸟
《松鼠和松果》随堂练习 巩固篇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意思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语句探究
《松鼠和松果》背景知识
《两只鸟蛋》趣闻故事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二讲义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松鼠和松果》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