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理解《逍遥游》的两把钥匙

理解《逍遥游》的两把钥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理解《逍遥游》的两把钥匙

苏教版高中语文所选庄子的作品有两篇古文《秋水》《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体现了庄子作品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风格,其意象光怪陆离、荒诞虚幻,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且多用寓言故事让读者自己感悟其中深邃的道理,所以对于此文的诠释历来见仁见智,议论纷纷,聚讼不已,这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难度,也给本课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何谓“逍遥游”?马恒君以为“逍遥,得道后无所依赖,进入自由王国的一种境界。字面意思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游,泛指人的一切活动。”陈鼓应谓:“精神活动臻于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唐释湛然引王瞀夜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摇。”可见古往今来对于逍遥的理解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其主要分歧在于鲲、鹏、蜩、学鸠、朝菌、蟪蛄、大椿等意象和彭祖、商汤、棘、宋荣子、列子等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一种看法认为:无论是大鹏还是蜩与学鸠,都没有达到真正自由的境界,它们都有所依赖。但庄子对大鹏鸟更欣赏,而对于蝉、斑鸠和麻雀的描述则充满了戏谑、嘲讽。另一种看法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是庄子的观点,庄子阐发要消除大小之见,对任何事物不要虚妄分别的观点。即使是“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的大鹏,在斥看来,也不屑一顾,它并不像“小年”的“众”去匹“大年”的彭祖那样去做一些徒劳的事,而是以“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满足了。亦即鲲、鹏、蜩、学鸠、朝菌、蟪蛄、大椿等意象和彭祖、商汤、棘、宋荣子、列子等人物无任何区别,均在同一层面上达不到逍遥境界,此观点来自郭庆藩《庄子集释》注文:“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其“逍遥一也”意谓“不逍遥一也”。而郭庆藩注实来自于郭象的意见。郭象还注云:“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

究竟何种看法更接近庄子原意,我以为要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话,这段话给了我们破解课文的两把钥匙,但是我们一般仅仅只找到一把,即“待”(依赖)字,原文谓“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以此可判断出鲲、鹏、蜩、学鸠、朝菌、蟪蛄、斥、大椿、彭祖、商汤、棘、宋荣子、列子等均有所待而无法达到“逍遥”之境。但据此我们还是无法得知究竟何者更接近逍遥之境,或者不逍遥之程度是否一样。如谓所待愈大,去逍遥愈远,则大鹏所待为积雄厚力量之六月大风,显然比蜩与学鸠或斥所待为大,难道其逍遥程度反不如它们吗?“适千里者”需“三月聚粮”,而“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显然“适莽苍者”所待更小,难道“适莽苍者”更接近逍遥吗?

文章又说“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可见庄子认为这些人和斥差不多,目光都很短浅。而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显然境界要高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列子能御风而行,“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境界就要更高。当然他们都达不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绝对逍遥的境界。但也由此可见,人们不逍遥之程度是不一样的。“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这几句中的几个虚词“而”“虽然”“犹”更是鲜明地反映了庄子的态度。

那么,如何解释前面的问题?理解《逍遥游》的第二把钥匙在哪里呢?我以为就是“虽然,犹有未树也”这句话中的“树”字,“树”,树立也,树立什么?就是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神人、圣人树立并达到的境界最高,故即达到逍遥境界,列子高于宋荣子,故离逍遥境界更近,以下依次分别就是宋荣子,“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了。这样再看大鹏和蜩与学鸠或赤究竟谁离逍遥更近就有依据了,大鹏所待虽多,然而它形体大,变化神奇,飞腾时气势壮观,高高在上,俯视一切,超群绝伦,“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它精神深厚博大,有着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精神飞升的渴望,即大鹏所“树”者大,而蜩与学鸠或赤目光短浅、志趣低下,庸庸碌碌,虽然所“待”小,然而所“树”也极小,故其境界与大鹏不可道里计,离逍遥更是遥不可及了。蜩、学鸠或赤嘲笑大鹏,是因为它们飞得低矮,对于大鹏之高翔远翥不能理解,正是体现出它们“小”的局限。再者,庄子说“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积水和积风,虽然所待要大,但所树也大,表明致远致大者必当厚积,同理可见“适千里者”要比“适百里者”、“适莽苍者”境界要高。

《世说新语・文学》云:“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议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郭象、向秀、支道林的见解虽有差异,但本质一样,他们都严重歪曲了庄子的思想,他们都以为大鹏和小鸟的境界没有差别,这就导致了后世的聚讼纷纭,而本文旨在通过“待”和“树”这两个关键词进一步探讨逍遥的境界,以求教于方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社区小主人
荷花淀派作品
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里
我们的社区
心声(续写)
脚踏大地
《凡卡》续写
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
脚踏一方土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一处美景
曙光社区居民文明公约
穿越时空的对话
读《老人与海》有感
变色龙(续写)
庭院设计十大原则
美国的老桥与北京的门楼
园林规划设计软件实用性和园林设计图纸规范化浅谈
为住宅规划设计挑“刺”
如何保持景观要素的一致性
小庭园设计的20个要素
城市文化环境的评价标准
中外景区规划师切磋规划理念
假山叠石的基本技法二
论现今园林景观设计不足
首博追求建筑特色木质幕墙独领风骚
景观设计中的“灰色空间”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方法
建筑的模仿与抄袭
个性装饰风格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美文欣赏 夜送鸡毛信
《小英雄雨来》趣闻故事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阅读篇
《小英雄雨来》范文习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范文习作:给外公的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重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重点字词梳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范文习作:给表姐的一封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训练素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作指导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难点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积累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重点字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