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阅读教学中“热”现象的“冷”思考

对阅读教学中“热”现象的“冷”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9

对阅读教学中“热”现象的“冷”思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 “热”现象 “冷”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83-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一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获取成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凸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和表现欲,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教学的“热”现象令人堪忧,具体有以下几种现象:一是“满堂问”热,二是“用课件”热,三是“教教材”热,四是“成人化教学”热。这些“热”现象是对语文教学认识的偏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呢?笔者认为,有效避免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热”现象是当务之急。

现象一:“满堂问”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凭经验教学“吃老本”,他们认为:教语文读读背背、问问答答就可以了。有些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次数达40多次,其中大部分问题是“是不是”“对不对”,甚至有些问题学生已经回答得很好了,却因为与教师的标准答案仍有距离,教师执着于层层追问,办求学生的回答与教学预设相一致。试想,这样的课堂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吗?

分析与思考:

在教师一问到底,或者学生盲目朗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究竟有多少自我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呢?教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并非真正学得多,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想改变教师“满堂问”的现象,就要倡导教师与时俱进,多学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草原》一课时,教师要改变传统读读背背、问问答答的教学形式,列出具体教学提纲,具体来说,可以将课堂教学分成以下几个板块:第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会简单地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二,细读课文,欣赏美、领略美,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地方细细品读,读出美感,读出情感。第三,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并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做批注,想一想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第四,回顾全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以读促悟、自读自悟的教学目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满堂问”的形式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教师只有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象二:“用课件”热

时下,年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他们年轻气盛、思想活跃,愿意尝试新东西,尤其是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网上各种教学课件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导致许多年轻教师用课件热,几乎逢课必用。对于许多教学课件,教师随手转为己用,甚至没有仔细研究是否适合本校学生和课堂教学的特点,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成了动漫课、课件展示课。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根本无法沉下心来静心阅读,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

分析与思考: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多媒体走进课堂有着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值得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学中学习、运用。但是,语文是一门以学习语言运用为主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通过课件展示来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三顾茅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舍弃一些不必要的课件展示,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了解文章主要描写“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再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从而领悟文本内涵,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拒绝“用课件”热,并不是指不能用课件,而是提倡因需而用、合理运用,不能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相悖离。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起到以课件为教学服务,不断深化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现象三:“教教材”热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强调了教材只是载体,用教材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在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课文里有什么就应当讲什么,课文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

分析与思考:

教师把“教教材”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过于重视课文原文内容的教学价值,而忽视了课文例子的教学价值。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就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沿用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材料,教出语用方面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对课文进行加工,从而使课文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素材。

现象四:“成人化教学”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时,往往不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解读文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化意识浓厚,经常造成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所学脱节,或者不易于被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时,当有学生提出“法布尔的父母太不讲道理了,法布尔好不容易捉到昆虫却在父母的责骂声中把昆虫丢掉了,多么可惜啊”,有位教师立刻说道:“作为学生,就应当以学业为重,不要去搞乱七八糟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果我的孩子是这样,我也会像法布尔的父母那样狠狠地批评他。”教师的一席话浇灭了学生心中美好的想象,也浇灭了学生对探究自然科学的渴望。

分析与思考:

所谓“成人化”意识浓厚,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基于儿童立场,从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进行教学,造成本应该很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文本语言莫名地被教师提升了高度。学生解读教材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却不顾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把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强加于学生,致使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孩子的心灵是幼小的,也是脆弱的,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教师要改变“成人化教学”的思想意识,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时,教师应基于儿童立场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说这样的话吗?对于昆虫我会有着怎样的心理?”教学只有走进学生心里,才能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趣味,彰显精彩的课堂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拒绝“成人化”的教学思维,真正站在儿童立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提供必要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教师就要有效避免“满堂问、用课件、教教材、成人化教学”四种“热”现象的发生,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神秘的他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草船借箭》缩写
谈电影片尾曲与电影记忆
论中国共产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加强电影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束焕访谈:笑点“细分”以后
关于政治传播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意义
大器晚成的金明民
试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政府公共服务改革
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论中国电视电影艺术的个性化创作
浅谈共产党员应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带头人
电影产业的钻石模型解析
论传媒时代文学的影视化生存
关于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特点、问题及建议
电影审查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英美文学对电影文学性的影响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巩固篇
《最大的“书”》 重点问题探究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相关介绍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提高篇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最大的“书”》 整体阅读感知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