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1
论分裂国家罪的几个问题(4)刑法论文(1)
其二,“罪行重大的”。所谓“罪行重大的”,是指在除首要分子以外的,在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或者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除首要分子以外的其他主犯。
这类犯罪分子虽然并不直接组织、策划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但由于是分裂国家罪的主要实行者和主要责任者,因此,他们在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中也属于那种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最为重大的一种。其三,“积极参加的”。
所谓“积极参加的”,是指在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中态度积极、行为主动、意志坚定或者在犯罪活动中起积极作用但还不属于“首要分子”和“罪行重大”的那部分人。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属于积极参加,是对参与共同犯罪活动的人参与犯罪程度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既考虑其实施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大小,也考虑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及其人身危险的轻重。
如率领他人积极实施危害行为,冲锋在前,或者虽然参与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但尚未直接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等。有学者认为,“积极参加的”从共同犯罪中的地位角度考虑,大致相当于从犯。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似近武断。因为,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既然是积极参加的,并非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显然起的是积极作用,只不过和首要分子与罪行重大的相比所起的作用弱些而已,但绝不能以其没有首要分子和罪行重大的所起作用强大为由而认为他们是从犯,或者相当于从犯。
对于“积极参加的”那部份人,应当根据他们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还是次要或者辅助作用而将其认定为主犯或者从犯。其四,“其他参加的”。
所谓“其他参加的”,是指除上述参与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人以外的、受蒙骗、被胁迫、被利用或者随从、在犯罪活动中不起主要或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而这些人虽然参与了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但他们对于其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往往具有附合与随众的心理,他们在整个犯罪活动中仅仅起到一种所谓的规模扩大效应而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他们对于其行为的性质是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则是明知的,如果不具有这种明知,即不知道其行为是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则不属于参加分裂国家的行为,当然不构成本罪。同时也需要指出,由于犯罪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行为人也会随着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而发生身份的变化,因此,在上述四类犯罪主体中,可能存在着身份上的互相转化或者包容的问题,如事先是“一般参加者”,而随着犯罪活动的发展他也可能成为“积极参加者”甚至“罪行重大者”或“首要分子”;也可能会出现最先是“罪行重大者”、“首要分子”,而后来则变为“积极参加者”、“其他参加者”,甚至会退出整个犯罪活动。
对此应当如何处理,我们认为,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予以认定,对于由轻度行为如“积极参加者”、“其他参加者”向重度行为如“罪行重大者”、“首要分子”发展的,应当以其后来的重度行为即“罪行重大者”、“首要分子”来认定;而对于由前述重度行为向轻度行为发展的,则应以其重度行为予以认定,但对其行为向轻的方向转变的事实,在量刑时予以充分考虑。
(四)分裂国家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至于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直接故意,还是包括间接故意,刑法学界存在着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结果,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发生。另一种观点认为,背叛国家罪在主观方面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对此,我们认为,主张本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观点难以成立,而主张本罪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的观点尽管结论正确,但其理由并不足以令人信服。因为,这种表述直接将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故意的概念作为认定本罪属于直接故意犯罪的根据,而刑法总则中关于犯罪故意的概念存在着不甚协调的地方,并且不能涵盖所有的故意犯罪,仅仅适用于那些以法定的危害结果为犯罪成立要件的直接故意犯罪之中,如果某种犯罪根本不会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或者法律没有将一定的危害结果作为其犯罪成立要件,那么,这种希望或者放任就不能说是对结果的放任,而仅仅是对行为的希望或者放任。
而在我国刑法中又大量地存在着非结果犯,如举动犯、行为犯,而这些形态的犯罪并不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希望或者放任。对结果犯而言,我们可以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上判断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但对于那些非结果犯如行为犯、举动犯而言,则不能也无法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上判断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在实施一个作为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的事实行为,并且积极实施即可,并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态度。
也就是说,在行为犯中,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的实际态度不属于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不是犯罪故意的内容。就本罪而言,由于法律没有将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只要实施分裂国家的行为,即足以危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从而构成本罪,并且属于既遂。
如果把危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作为危害结果,并进而把行为人对这一结果的态度也作为本罪的构成要件,恐怕就会得出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可能持放任态度、本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结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狂人日记有感
- 珍藏
- 我懂得了关爱生命
- 家乡的变化
- 有趣的跳蚤市场
- 给校长的建议
- 爱惜我们的家园吧
- My Travel
- 愉快的周末
- 写给徐老师的一封信
- 端午节——包粽子
- 买猪千口
- ME
- 端午节
- 我的写之路
- 四(2)班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常规教育方面
- 电力营销工作总结范文
- 五(1)班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纪律方面
- 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 三(3)班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 2006年四(1)班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 三(3)班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常规教育方面
- 2006年二(3)班小学二年级班级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 教育局计财科2009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06年三(2)班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班级概况
- 幼儿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2006年一(2)班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班级概况
- 2006年一(1)班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 2006年四(3)班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思路
- 2006年五(3)班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 抢劫本人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不以抢劫论刑法论文(1)
- 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 浅谈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公民道德的有机融合
- 传统文化和思维特点对中国英语的影响
- 从《与梦相约》谈传统文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 浅议毛泽东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吸取
- 谨防传统文化的“山寨化”
- 《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认同
- 国家犯罪的犯罪形态刑法论文(1)
-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和对策刑法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 《唯一的听众》课文简说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5
- 《唯一的听众》
-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3
- 《文言文两则》(A、B案)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4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6
-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补写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7
- 《唯一的听众》情景剧
- 《唯一的听众》教学建议
- 《唯一的听众》有感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2
- 《唯一的听众》教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