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2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高考考纲要求:“初步鉴赏作品形象、语言、技巧,简要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纵观全国18套高考试卷,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考点出现的频率最高,学生在答此题时得分又很低。如何在备考中开展“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教学,就成为当前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结合平时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策略。
一、抓题目中的关键字来体味诗歌情感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题材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例如:河北省唐山市模拟题中有曾几《道中喜雨》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审清了这个标题,就能够确定该诗情感之一表达了在夏秋季节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又如2012安徽卷中(宋)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本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题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
二、从注释中的信息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例如,2007年福建高考题谢枋(fāng)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张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背景中的信息为我们把握诗歌中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一片空旷寂寞中抒发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痛苦之情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从固定的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在诗歌中,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出现了“黄花、秋风、落雁、梧桐”等一系列景与物,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词人哀愁、凄苦、悲愤的内心世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学生便能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正确把握诗中意象,实现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解读,不断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总之,情感是诗歌的生命,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作为重点考查的对象,了解诗歌一般的情感类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目、注释、意象等去体味诗歌情感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六一的灾区儿童
- 地震可吓人了
- 我跟妈妈去上班
- 端午节
- 水果
- 小花猫
- 难忘的体育课
- 放假的第一天
- 我爱我的小白兔
- 我发明的帽子
-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 父亲节
- 四川地震感受
- 狮子与海豚
- 节约用水
- 园林树木生长期应如何灌水
- 波涌灌技术
- 几种抗旱耕作方法
- 夏季如何降低水泵能耗
- 地下滴灌技术的应用
- 小管出流灌溉技术
- 微灌技术的作用和效益分析
- 防堵滴灌技术
- 微滴灌高效固态复合肥的施用方法
- 灌溉施肥
- 冬枣树灌溉
- 节水技术-植物营养与病害防治技术
- 渠道沉陷、滑坡及裂缝的修复
- 地畦灌溉技术
- 灌区高效用水
- 《桃花心木》之美文欣赏1 百合花开
- 《桃花心木》 随堂练习提高篇
- 《桃花心木》 重点问题探究
- 《桂林山水》同步参考范文-校园中的奇松
- 《桃花心木》老师语录
- 《桃花心木》 教案1
- 《匆匆》同步作文 审题指导
- 《桃花心木》小升初考点衔接2
- 《桂林山水》同步参考范文-可爱的校园
- 《桃花心木》 整体阅读感知
- 《匆匆》考点练兵之诗歌类提高篇阅读理解
- 《桃花心木》 随堂练习巩固篇
- 《桃花心木》之美文欣赏 阳光的香味
- 《桃花心木》趣闻故事
- 《匆匆》考点练兵之诗歌类巩固篇阅读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