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的建构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的建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的建构

摘要:依托国家中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建构三方联动、三维并举、三者共赢的“333研训”模式,能有效提高中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质量,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构建

一、“333研训”模式的依据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是丰富企业经历、强化职业技能、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和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已成为社会共识,并受到各界高度重视。但是,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薄弱,诸如“企业实践的目标任务不明确,个性化不足、针对性不强,企业与院校联动不够、管理和考核不力,教师企业实践成果不能及时有效回馈教学”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有效性。“333研训”模式从实际出发,以确保培训质量为归宿,充分发挥培训学校、企业单位、送培学校的合力,优化、完善了培训过程,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三方通力合作是提高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的前提。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是一项跨界、开放、互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校-企-校三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真正给力,也需要校-企-校三方管理团队的精诚团结并真正协力,还需要“一徒双师”的教学相长并真正努力,更需要校-企-校三个方面及领导-管理-教学三个层面上交互联动、相互理解、通力合作,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二)“三标”连环是提高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针对性的关键。一是示标:校-企-校三方联手共同为参加企业实践的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和考核细则。二是达标:“一徒双师”三方紧紧围绕个性化培训方案,以任务驱动形式开展工学研训系列实践活动。三是测标:校-企-校三方依据考核细则对青年教师实践情况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成果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1]使示标、达标、测标连环合拍。

(三)“三元”贯通是提高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可操作性的保障。建立以目标责任管理为主体,责、权、利“三元”统一的有效执行责任体系,是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有效性和长效性的根本保障。在这个体系中,执行主体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措施明确,完成进度明确,考核标准明确,惩奖细则明确。校-企-校三方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具体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师的三级责、权、利高度统一,贯穿于企业实践管理的始终。

二、“333研训”模式的内涵

三方联动。建立由校-企-校三方互动的联合体,共同研制实践方案、共同遴选指导教师、共同确定实践内容、共同制定实践制度、共同组织实践教学、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研发技术标准、共同评价实践效果、共同分享实践成果。

三维并举。从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三个维度重点培训参加企业实践的青年教师。通过任务驱动、专家引领、团队合作、工学交替、研训一体方式,将微型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贯穿于企业实践的始终,将企业实践资源有效整合为鲜活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及时转化为课程教学能力,在有效提高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同时,提升了创新能力,凸显了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应用性、学术性和创新性。

三者共赢。通过“三方联动”和“三维并举”, 促进学员在提高“双师”素质的同时,具有“三能”:能运用理论知识,能进行实践操作,能开展科学研究;指导教师(基地院校和基地企业)在指导学员工学研训一体化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了带教能力和科研水平。校-企-校三方在共创培训资源、共享培训成果中,提高了质量效益和社会美誉度,有效实现学员、指导教师及单位(校-企-校)三者共赢。

三、“333研训”模式的实施

(一)一本个性化实践手册。为每一位学员研制了一本个性化专业实践手册,内容包括实践指南、规章制度、培训方案、日程安排、阶段工作记录和考核意见等。其中,培训方案是根据学员学校对学员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结合学员的学历结构、专业背景及课程教学等情况,由校-企-校三方共同研究,量身定制“一人一方案”。方案涵盖了实践技术项目的内容、流程、标准及考核细则,明确和规范师徒教学双边活动,并在实践前一个月发放到学员及其导师手上。以《专业实践手册》为抓手,辅以学员的《专业实践日志》、《专业实践教学记录》以及导师的《专业实践带教手册》等过程性文本材料,科学规范地实施培训项目。

(二)两位导师双重指导。为每一位学员选聘职业素养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和教学导师2位。根据学员学校对学员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及学员基本情况,由基地学校和基地企业共同研究,分别为每位学员遴选出能满足个性化培训的双导师,并将导师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学员学校,供学员选择和确认,实现“一徒双导师”。双导师密切沟通与交流,在实践之前为学员量身研制个性化培训方案,在实践全过程中以“师带徒”的形式悉心带教和务实指导,共同开展临床护理新技术的应用、专项课题的研究、微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关注学员实践、关心学员生活、关爱学员成长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三方携手责任管理。校-企-校三方都明确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成立了项目管理联合体,明晰三方的责、权、利,实现“三方共管理”。通过师徒结对、开班典礼、中期汇报、结业典礼、课题开题及结题等活动形式进行定期研讨交流;通过QQ群、电子简报等网络平台开展及时广泛的融会贯通,联合开展指导教师遴选、培训方案研制、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研发、专项课题研究、微型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效果评价及成果分享,积极探索校-企-校融合发展的机制。

(四)四个阶段工学研训。将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有机划分为热身、实战、转化、反思四个提升阶段,明确各阶段提升的项目内容和要求,通过任务驱动、专家引领、团队合作,将微型课程开发和专项课题研究贯穿于企业实践的始终,以研促训,研训一体,实现“四段研促训”。第一阶段(1周):学员在基地企业经历开班典礼的洗礼,感悟企业实践的意义;接受职教专家和医院专家临床实践岗前培训,加快角色转变;举行师徒结对仪式,明确和细化临床专业实践、专项课题研究、微型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双边工作任务;参观医院和考察当地城乡情况,用临床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华西精神”勉励自己求实务真,提升职业素养。第二阶段(17周):学员在基地企业的临床导师指导下,根据个性化培训方案的要求分科顶岗轮训,体验医院文化及先进护理理念,熟悉护理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熟练主要岗位操作技能;学习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查找文献,搜集临床护理案例、视频、图文资料;开展中期汇报和课题开题活动等。第三阶段(5周):学员在基地学校通过专家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导师的帮助,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微型课程开发和实施为主线,将在基地企业实践中获得的临床护理情境案例及护理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回馈课堂教学。第四阶段(1周):学员回到各自学校开展实践技能及教学、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成果汇报展示,通过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如何成为优秀的护理职业教育教师,实现自我总结与反思。之后,结合自身教学岗位实际继续在双导师的指导下深化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准备工作,结题于下一年度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为后续学员的企业实践提供借鉴和示范。

(五)五项考核评价效果。由校-企-校三方共同对学员的企业实践情况实施综合性评价,突出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及专业教学综合能力五个重点,强调过程性、成果性及创新性。第

一、二阶段由基地企业根据护理行业标准重点考核学员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占比60%;第三阶段由基地学校重点考核学员的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能力,占比30%;第四阶段由学员学校重点考核学员的专业教学综合能力,占比10%。依据考核成绩,按照10%比例评选出优秀学员。

四、“333研训”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显然,参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素养,而是思考、思维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将受益终身。目前,她们正在各自学校的教学岗位上分享和推广企业实践的成果,积极营造护理工作情境,努力回归护理职教本真,切实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成了优秀的校-企-校联合教学和管理团队。校-企-校三方在联手实施国培项目过程中,积极倡导“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心设计每一项教学和管理流程,精准把握每一个教学和管理细节,精心做好每一项教学和管理工作。教、学、管三方互为依托、相得益彰,营造了和谐、稳定、有序的互融互动氛围,组建了优秀的校-企-校联合教学和管理团队,有效推进了培训教学和管理的精细化,在提高了培训效果和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

(二)探索了校-企-校融合发展的路径。培训理念、机制、文化的交流、互动和创新,催生了校-企-校联合体的雏形,初步建立了管理共同体、师资共同体、专业共同体、资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与产学研共同体,探索实践了校-企-校“共创培训资源、共享培训成果”的融合发展路径。

校-企-校联合体的基地企业将用人标准、管理文化及医院的发展前景直接传递给职业院校及教师,为其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准护士,同时获得规范管理学校文化,提升了医院教学科研能力和知名度。学员学校不仅获得参培教师的“双师”素质的提升,还通过交流共享平台分享所有教师企业实践的成果。如每个学员已形成的“十个一”物化成果:“个性化”培训手册、临床实践日志、实践教学记录、研究课题、微型课程、前沿护理技术实践教学录像、护理临床情境案例、职业生涯规划书、论文及导师指导手册等,及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与用人标准的对接、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的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对接,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了学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基地学校在密切校企-校校合作、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开发共享教学资源库、指导学员转化企业实践成果中积累了宝贵的师资培训工作经验,提升了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养金鱼
战争中的孩子(1)
战争中的孩子
蝉发音的秘密
沉痛的教训
动物给人类了许多启示
绿树的启示
战争中的孩子
我的发现
大自然老师
大自然的启示真多
一件真实的事情
大自然的启示
“白杨胡”落地的奥秘
住宅设计中存在问题刍议
工程技术人员的十大忠告
简谈如何设计建筑节水型住宅
建筑工程常用术语解释
迅速提高看图识图能力
某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智能建筑市场要注重经济性
浅谈价值工程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人防电站施工图总结
房地产开发创新研究
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探讨
如何快速看懂结构施工图
浅谈钢筋工程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办公楼毕业设计说明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语句探究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一讲义
《松鼠和松果》随堂练习 巩固篇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整体阅读感知
《两只鸟蛋》趣闻故事
《松鼠和松果》老师语录
《松鼠和松果》背景知识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梳理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种小鸟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小小鸟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二讲义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意思
《两只鸟蛋》范文 爱护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