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满族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迁

浅谈满族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8

浅谈满族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迁

浅谈满族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迁

http://wWw.LWlm.Com满族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与汉族等少数民族杂居。满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它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满族所建立的清朝,统治中国长达近三百年并使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同时晚清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满族的不断发展,直至封建社会末期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闭关锁国到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直至今日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满族的社会、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巨变,满族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也有自己发展变化的轨迹。

一、物质文化的变迁

物质文化也称之为物态文化或显形文化。满族传统物质文化如服饰、饮食、居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1.满族传统服饰被现代服饰取代

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服饰文化是比较容易随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变化的,文化的整体变迁往往都是最先由服饰的变化表现出来的。满族传统服饰主要包括长袍(统称旗袍)、马褂、坎肩、套裤、兜肚等,满族男子多带瓜皮帽,女性多为扇形冠,即俗称的“旗头”。这是由于满族先民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和林海雪原的广袤大地上,四季分明,冬季较长,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渔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服饰的用料和款式。

但在今天,这些传统服饰已经很难觅得踪影了。据了解,在吉林省满族自治县伊通县还有少量的满族传统服饰,但也多放于衣柜中,平时很少有人穿,只在节日等表演节目时会穿。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他们小时候是穿满族长袍的,村里的满族人家里条件稍好些的都穿满族服装,妇女穿旗袍。但现在,人们基本都是以汉族服饰为主了。只是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满族的旗袍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审美价值的开发,已经成为适合现代人穿着的服饰样式,不仅让其他民族的同胞喜爱接受,更是具有国际知名度,成为中国服饰的标示之一。但这并不能改变满族传统服饰已经逐渐被汉族服饰所取代的事实,真正可以代表满族文化的传统服饰已经成为只能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成为历史的标志。

2.日常饮食结构与汉族基本趋于一致,民族特色食品地域化。

饮食习惯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也是体现民族特色和风情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满族世居东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使满族形成了自己的饮食特点和习惯。偏好粘软甜酸、口味偏咸,喜食野味,忌食狗肉等,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满族在日常基本的饮食结构方面也和以往不同,以前满族多种植黍、粟、糜子、高粱等,现在,满族的主食多数都是以大米、白面等为主,和汉族基本一致。传统满族饮食是忌食狗肉的,但现在很多满族并不在乎这点,甚至不了解,就这一点我们在调查中做了比较,我们发现满族人知道忌食狗肉这一习俗的很少,相比之下,伊通满族自治县满族人对这一点知道的人明显多一些。不过,即使是知道这一点,很多满族人还是会吃狗肉。传统的饮食习俗并不会约束他们的饮食选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满族的特色食品并没有彻底消逝,它依然存在人们的餐桌上,并且成为东北各族人民都很喜欢的食品,形成了地域化的饮食特色。满族喜食的粘食,如苏子叶饽饽,粘火烧、粘豆包,还有酸汤子,都是大家喜爱的食品,萨其马更是最为驰名的满族糕点。

3.满族传统房屋日趋现代、新潮

满族传统房屋有三大特点:口袋房、落地烟囱、蔓子炕(万字炕)。另外,传统满族房屋西炕不住人,一般在西墙供奉祖宗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满族人民住进楼房或者新式平房,内部装饰更加新潮,东西炕也都住人了。随着老人的离世,年轻一代祭祖意识淡漠,在西墙供奉祖宗板的传统也就少了。满族与汉族居室没有太大区别。当然,传统的房屋虽然不再作为居住使用,但是在吉林等地还依然能看到一些这样的老房子,但它们基本已经不再作为平时居住的房屋,而是被闲置做仓库之类。它们作为社会发展的见证,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

通过这三方面物质文化的考察,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满族传统物质文化大部分由于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很好的融入现代化价值体系,因此已经随着社会演变而变成了历史,即使有一部分物质文化如旗袍、饮食等随着文化的交流而成为地域文化,仍能发挥一定的影响力,但从总体上说,满族传统物质文化已经呈现出“历史化”以及被“同化”的特点。

二、精神文化的变迁

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一样,它也是由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理论。具体的表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艺术的品位和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于满族来说,它的精神产品是值得关注的,无论是满语满文、民间文艺、文学、宗教信仰等都极具民族特点,是满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

瑰宝。只是随着“五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满族的这些精神财富也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变迁。

1.满文、满语不http://wWw.LWlm.Com再是交流工具

语言文字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一个民族的外在表现之一,满语满文是满族历史上使用过的语言文字,清代历代君王都力图大力推行学习使用满语满文,但满语文之于汉语文来说是在是太弱势,尤其是满文,自创制之日起,它的推广就是在汉文的层层包围下开展的,它的衰微也就是可以预见的。对于口头交流的满语来说,虽然它的群众基础在历史上更加广泛,但随着满族和汉族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呈现出开放性,原来一些满语说的较好的地区,现在会说满语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了。现在会说满语的人,除了少量从事满语文满族研究的学者之外,一些满族聚居地的极少数居民会说如“阿玛”(汉语意为爸爸)、“讷讷”(汉语意为妈妈)这样简单的词,其余绝大部分满族是不会说满语的了。在我们调查中,本人会满语的只有寥寥无几,几乎所有的被访问者都是一个满语词都不会说的。满语确实已经走出了历史的舞台,逐步被边缘化,已经不再是满族的交流工具,更多的是作为满族和满族文化研究的工具而出现。

2.萨满和祭祀文化趋于模糊。

满族的宗教信仰表现为,早在其先民时期就信仰原始多神教——萨满教,它是建立在渔猎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原始的渔猎经济的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和产物。它包括自然崇拜、植物动物崇拜和祖先崇拜。它最具特点的是:介于人和神灵之间的使者——萨满。满族萨满信仰表现在满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满族的婚丧嫁娶、生育居住等方面都要进行萨满仪式。传统满族的生产、军事行动中也一定要进行萨满教的宗教仪式。不仅于此,萨满还渗透到满族文化生活,萨满教宗教活动中的神歌、跳神等等动作对满族的说唱、歌舞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促进了满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对于满族来说,萨满教不单单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早已形成了属于满族特色的萨满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纯正的满族萨满教信仰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风俗了,只有个别满族风俗较浓郁地区的少数老人还信奉。像有的满族自治村、县还信奉狐(狐狸)、黄(黄鼠狼)、长(蛇)、蟒、柳(柳树)、榆(榆树)等,平时遇事或有心愿都会祈求护佑。但对于大多数满族来说,萨满信仰已经是历史,甚至是没听说过。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宗教信仰的满族人多选择佛教或者基督教。很多家庭为求发达,都会很虔诚的祭拜财神。对他们来说,拜财神远比拜一些动物植物的仙更实际。至于萨满,在我们调查的这些满族聚居地,基本已经没有真正的萨满了。吉林是对萨满挖掘研究较突出的省份,但按照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尹郁山老师的说法,即使在吉林,目前已经没有一个既能唱又能跳及完成祭祀的满族萨满。原来全省有上百个萨满,现在只有2个。而且还不能完整的表演下来,唱的神曲都不完整。可以肯定的说,萨满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我们还会在一些旅游景点看到萨满舞、和萨满祭祀等表演,萨满已经成为了一种营销的节目而已,但是这些萨满表演的水平参差不齐,层次较低,大多数表演都将萨满变成了跳大神,严重歪曲了萨满的本来面目。

3.传统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满族传统民间艺术是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它是满族先民的智慧在生活劳动中的结晶。

和其它精神文化不同的是,满族传统民间艺术在新的时期并没有完全没落,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像满族秧歌、剪纸、满族民间故事、说部等都表现出了这种发展生机。

以满族秧歌为例,秧歌是满族每逢上元夜或遇有喜庆之日,官兵一致、军民一体的同行歌舞。

它源于满族舞蹈。满族秧歌一直充满着满族色彩,因此被称为“满族秧歌”,也叫“鞑子秧歌”。虽然经历了280年的流传,已经和最初的秧歌有了差别,但是其中的满族风格还是很明显,颇具满族风情的。

又比如满族说部,满语称为乌勒本,是指由满族民间艺人创作并传讲的、旨在反映历史上满族人民征战生活与情感世界的一种长篇散文体叙事文学。因其体式与汉族民间艺人的说书比较接近,每部书可独立讲述,故称“说部”。它是满族传统的民间口碑文化遗产,其主要包括两大宗内容:即广藏在满族民众中之口碑民间文学传说故事和谣谚以及具有独立情节、自成完整结构体系、内容恢魂的长篇说部艺术。它是满族口碑文学艺术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古卉,2006年5月20日,满族说部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满族这种珍贵的民间文化的最有效保护。吉林省对目前健在的10位说部传承人讲述的说部进行了记录和整理,建立了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多方面的档案资料库。目前,已收集了35部说部。而作为满族说部抢救与保护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已经整理成书稿并计划出版的

有10部,包括《红罗女的传说》、《比剑联姻》、《女真谱评》、《金兀术传》等。

另外,满族剪纸、满族民间故事等也都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满族文化的肯定,也是对满族文化有效的保护。相较于满族其他文化,满族的文化艺术方面的变化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

曾经的满族依http://wWw.LWlm.Com靠武力征服了中原,带来了深刻的民族矛盾,但随着对汉族文化的接受,满族、汉族之间的矛盾最终消解,达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民族融合,现在的满族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相融合,并且有新的发展与创新使满族的文化加以扩大,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加以沿袭,这才是满族传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运动会
陀螺
夹菜
有趣的体育活动课
西瓜皮
堆雪人
听讲座
踢球
吃牛排
做早餐
清蒸鲫鱼
社会体验记
我的“孕妇”爸爸
吃药
外出考察报告及改版设想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
武进区中小学校本情况调研
预备党员转正问题的支部考察报告
2006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科技实验报告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医院信息系统考察报告
如何写外出考察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电路实验报告要求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构建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
西方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勒夏特列原理中“弹簧现象”的探究教学
中国特色词汇及英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的研究
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1)
化学教学与德育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汉英翻译实践是再创造的过程
经合组织国家保险准备金财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逆向审查”在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中的运用(1)
英语姓名的翻译
化学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若干问题的探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九
《匆匆》教学设计之四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三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一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二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写训练
《匆匆》教学设计之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十
《卖火柴的小女孩》比较教案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三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五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