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语文教学营养的有效途径

从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语文教学营养的有效途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从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语文教学营养的有效途径

摘 要: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趋势下,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文化潮流,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问题又回到现代文化的阵地里。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利用传统民俗 文化,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角度重新感悟民俗文化,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走进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走进语文世界,充分发挥 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得以光大。

关键词:民俗文化; 教学资源; 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 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 新,离不开语文。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探寻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渠道,深入研究民俗文化,丰 富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得以光大。

一、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1.经典诗文背后氤氲着传统民俗文化的气息

通过阅读《江南》,可以了解江南水乡人们亲水采莲民俗风情,通过理解《敕勒歌》,可以明白塞北草原游牧民族骑马纵歌的生活习惯。我们语文教材 所选的诗、词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 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 的传统文化。

2.名家文本里面荟萃着传统民俗文化的精神

“语文的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的完美结合。”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已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鸭蛋、精神层面的鸭蛋,它更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它承载着作者自 我的精神,更承载着一个民族应有的精神。只有用文化视野和生命的历程去解读它,人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一刻,学生的情感在民俗的熏陶中得以升华。端 午的鸭蛋,就是一卷精神的胶片,上面承载着作者对童心的复苏、故乡的缅怀和对民俗风情的追念。

3.山光水色中间流连着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子

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山伟岸、水奔腾,草木有情,蜂蝶有意。利用好这些蕴含在文字、景色背后的人类几千年来赋予“物”的特殊含义,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

4.故事传说背后掩藏着民俗文化的精髓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更多经典的、优秀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这些不仅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且往往蕴藏在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它使孩子求真、向善、尚美,使孩子了解悠久灿烂的华夏文化。

二、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教授曾说:如何对待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还是一个关系民族的命运与走向的问题。当前,外来文化对学生的影 响越来越多,在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的不断冲击下,传统民俗文化在学生的思想中日益淡化,作为语文教师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1.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

比如举行一些“元宵节——我和花灯有个约会”;“清明——追寻英烈的足迹”、“端午——走进屈原的世界”等活动,对于发掘和弘扬民俗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搜集身边的民俗风情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正是说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如参观名胜,收集对联。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诵读欣赏”中介绍了 一些脍炙人口的对联,教师可以在讲授了文本中对联知识之后,要求学生收集体现家乡文化特色的对联。这样,学生既能巩固文本知识,又加深了对家乡民俗文化的 了解。家乡的西楚霸王项羽故里,泗水古国遗址、嶂山森林公园等名胜古迹,均有反映家乡历史、展现家乡文化的对联。

3.开发乡土资源

在用好文本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应努力开发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乡土资源作为拓展,把民俗文化教育由小课堂带入大社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亲近 家乡,培养深厚的乡土情结。开发乡土资源,当以活动为载体。在明确活动目的、细化活动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放手由学生具体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 国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民俗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是我们语文教学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是大势所趋,弘扬民俗文化是时代的强 烈呼唤,也是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坚记鲁迅先生所说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民俗文化教育,努力将民俗文化 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走进生活,走进语文世界,走进语文课堂,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开满民俗文化之花的精神家园。 中国

参考文献: [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精彩的消防表演
我的愿望
祖国在我心中
小虾
家乡的小河
Li Ping ’s Bedroom(李平的卧室)
电----人类的导航者
迎接奥运,让文明在心中传递
一次有意义的班会
三军过后尽开颜
体会奶奶的一天
扫墓有感
保护水资源
诚信的价值
东方明珠——上海
有关金融专业毕业生生产实习报告
物业公司实习毕业报告
2012年最新毕业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实习报告
教育专业毕业实习总结
民用建筑实习报告
小学语文教育实习报告
会计专业毕业生公司实习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总结
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房屋建筑实习报告总结
信用社实习报告
大学生检察院实习报告
会计电算化实习总结
师范生毕业实习总结
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最低法律标准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10)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15)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13)法学理论论文(1)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14)法学理论论文(1)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4)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知识产权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3)法学理论论文(1)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农民、民工与权利保护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9)法学理论论文(1)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3)法学理论论文(1)
《白杨》中心思想和结构分析
《丝绸之路》疑点解析
《草原》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5
《丝绸之路》教学建议
《丝绸之路》教学杂谈
《草原》一得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4
《丝绸之路》词语解释
《白杨》疑点解析
《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丝绸之路》探究感悟
《草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