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论文 关键词:山水画 儒家思想 道家学术 禅宗

论文摘要:山水是 中国 画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山水画的水赛写意中,充分体现了“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两大特征。这是中国传统饰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和道家崇尚 自然 思想的共同产物。本文将分别阐迷中国传统丈化中擂、道及佛教中禅宗思想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绘画 艺术 是一颗光彩夺目、魅力永驻的明珠,而其中的山水画则以对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及 哲学 观念的充分体现,在中国几千年来的绘画题材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主要以儒、道两家的哲学体系为中流砒柱,兼以南北朝时渐入我国的佛教。它们在各自的 发展 中又逐渐有机融合,对一千多年中国文人的处世态度、人生理想乃至观察宇宙及人生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人对自己生存环境一大自然的观照,深深的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两大特征。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那时的古希腊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种有创见的、有发展前途的西方山水艺术。它远远先于远东地区的山水画,但后来的基督教改变了变了这一切。西方山水画艺术被扼杀、中断了,直到文化复兴运动后,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山水画才得以重新发展。然而在中国,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做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山水画提供了创作前提。宗炳在《画山水序》中称:“圣人以神发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又说,“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就是说,不仅“以形媚道”的自然山水能给人以审美愉悦,这就充分概述了山水画崛起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模式和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共同产物。中国山水画正如宗炳所述,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审美世界观。《论语》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自然与人类的癖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明知者从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动”),而仁者则从山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静”)。古人以为天地之气,凝而为山,融而为川,山水与人的气本相通,山水与人之间存在着形同构交互感应的物质,如《林泉高致》所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中庸》中关于这个看法描述得更加全面:“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由此可见,自然法则的存在是由自然本身决定的,自然秩序和自然 规律 贯穿在一切事物之中,所以我们应去研究每件事物。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中的第一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法,就是“气韵生动”,它表达出了画与律的合理联系(同时也表达出了道家对宇宙的神秘概念)。在山水画史上,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道家学术更直接也来源于崇拜 自然 神的观念,它以最纯的形式对自然作了直观的直接的反映。因此,道家思想也影响 中国 山水画的创作。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不是站在客体之外去认识把握客观 规律 ,而是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客体之内去体会、理解,使主、客体完全融合。道家的这种 哲学 精神,转化成了中国 艺术 的主要精神。道为本体存在,是艺之灵魂;艺为道存在,为现象的显现。在绘画中,画家以道的观点去观察、审视宇宙间万物,把自己置于大自然中,强调神与物游,在游玩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这种以道为本体存在,在空间意识上建构一个永恒的“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术表现,惟有山水画特殊的散点透视法才可以表达。宗炳的山水画论中的“会心”、“感神”、“神超理行”等观念是传神论美学的 发展 ,是佛道合流形成的山水画美学思想。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川》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后来韩拙在《山水论》中提出了“阔远”、“迷远”、“幽远”予以补充合称“六远”透视法。这“六远”中观察自然没有一个固定观察点,却注意从整体视角表现局部,其语文含糊、玄奥,正表达出了道家思想的精髓。道家对自然的直观一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神秘的一面,直至后来披上了禅宗的外衣。

禅宗是佛教中惟一推动山水画发展的部分,南宗禅问世于中唐以后。禅的实质是“释迎其表,老庄其实”;但是禅对人生及宇宙的直觉体验,“顿悟”其中的奥妙玄机,比道家略高一筹。禅的神秘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印度教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禅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认为无忧无虑,纵情于山野就是“道”之所在,这是一种独特的化神秘为单纯的悟道方式。禅宗无视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公式主义即任何约束和限制的东西,禅宗象征着绝对自由,这给画家们发挥创造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禅宗还主张心造万物”,强调心是物质世界的主宰。这些观念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石涛在其“一画论”中强调,艺术形象必须经过K,dL%”炉铸造,画家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一笔收束,应由心主宰画面中天地间万物。禅宗对有限与无限的自然空间的体验,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更灵远的意境。郭熙提出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中强调“远”的意境,体现出宇宙的无限的远和有限的近的感觉,这正是禅宗思想中“言不尽意”含义的充分显现。

总之,中国山水画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精神形成的基础,了解山水画艺术的本质特征,以求继承和发展中国山水画艺术。 现代 山水画家追求对时空意识的变化,抽象形式的表现,传统技法和材料的变革,其实不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割裂,而是延续和发展,中国人千百年形成的观察体验人生、自然、宇宙方法“精神”实质,依然存在于现代山水画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开卷有益
记一次辩论会
二十年后回故乡
父母的爱
二十年后回故乡
记一次辩论会
二十年后回故乡
记一次辩论会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乱花钱检讨书
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作弊检讨书
上班迟到检讨书
遗失校徽的检讨书
打架检讨书范文
女朋友乱发脾气检讨书
没完成作业的检讨书
学生检讨书范文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
教师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无故旷课、离校的检讨书
一位老师的检讨书
工作未及时到岗检讨书
旷课检讨书范文
早上上课迟到检讨书
建筑工程技术员年终总结
建筑工程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有机玻璃和亚克力的区别
混凝土修补与调色之清水混凝土调整材
通信工程施工员先进事迹材料
建筑工地实习报告
工程技术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建筑新人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2012年某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项目部施工员个人年终总结
建筑职称评定专业技术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度施工员年终总结
建筑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土建技术员2012个人工作总结
大学生逃出施工单位的几条路线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二)
《乌鸦喝水》重点问题探究
《四个太阳》教学重点
《四个太阳》美文赏析:济南的冬天
《四个太阳》教学目标
《四个太阳》考点练兵(二)
《四个太阳》美文赏析:春
《四个太阳》考点练兵(一)
《乌鸦喝水》老师语录
《乌鸦喝水》整体阅读感知
《乌鸦喝水》考点练兵:积累篇
《四个太阳》趣闻故事:后羿射日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难点
《四个太阳》范文习作: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