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4
地方文献之新观念与新分析
摘 要 阐述文献与文献学的发展;论述地方文献的新观念,提出应确立一定的研究范围与研究重点。
关键词 文献学 地方文献研究
一、文献是史料,其发展有校勘学、目录学
孔子观“夏殷之道”知杞、宋之文献不足道也。是时“六经皆史料”,后之学者将史料加以鉴别、增删;即所谓“删诗书,定礼乐”,使客观之史料加上主观的批判,即后之所谓“史法”,始是“史学”。
文献根本是史料之异名,以其出于“文字记录”之意,亦即“六经皆史”、“六经皆文献”之谓。将最原始之史料分类、整理、鉴别、校勘、辑录,至汉代而产生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以至班固的《艺文志》,乃是文献学之起源③,故文献学其发展而成校勘学、目录学,彼此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中央文献学与地方文献学之分流
文献是“史料”在“六经皆史”或“六经皆文献”的时代,所有“经”主要是“文学”(经史不分的时代),故早期的文献学,重点是在“文学”,即所谓“中央文献学”(是时经史同类),至汉代经学分流有“校勘”、“目录”,及魏晋时代之“类书”,及至隋唐时代,政治上大一统,在庞大版图之中,各地的文化、风习均不相同,于是中央“职方郎中”搜集各地不同的地理资料,文化、风习、交通等状况,促进对地方之了解,产生《元和郡县图志》,注重地方特点,至宋代产生“方志学”。另外由于家族之迁徙,“大宗”之法难以实行,加以唐之《氏族志》产生地方的新氏族(小宗之法),因而产生地方性的新氏族。这种重视地方特点的研究,遂产生了“地方文献学”或“地方史志”、“地方史料”等不同的名称。
地方文献与地方史同类,前者只叙地方,是横述,以客观的史料为主,未加整理,介绍不重“批判”(史论);后者是纵述,应加“史评”,亦即章学诚所谓“一国(邦国)之(地方史)与‘天下之史’不同”,而文献,则是共同所需之原始资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扫墓有感
- 祖国在我心中
- 家乡的小河
- 诚信的价值
- 电----人类的导航者
- 精彩的消防表演
- Li Ping ’s Bedroom(李平的卧室)
- 小虾
- 迎接奥运,让文明在心中传递
- 体会奶奶的一天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我的愿望
- 东方明珠——上海
- 保护水资源
- 一次有意义的班会
- 研究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两种模式
- 中国加入WTO对财务的影响
- 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
- 刍探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
- 电子商务时代财务管理的新趋势——网络财务
- 国资委:国有资产管理的新里程
- 利润及其分配表的结构分析(1)
- 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 浅议铁路转制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
- 谈谈公司财务关系协调和财务管理分层
- 要防止企业利用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调节成本和利润
- 浅探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
- 对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 探讨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 《草原》说课设计
- 《匆匆》说课设计之二
- 《火烧云》说课设计之一
- 《詹天佑》说课稿
- 《燕子》说课稿
- 《珍珠鸟》说课稿
- 《半截蜡烛》说课稿
- 《七颗钻石》说课稿
- 《翠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二
- 《和时间赛跑》说课设计
- 《秦兵马俑》说课
-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 《观潮》说课设计
- 《桂花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