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税收强制措施”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税收强制措施”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税收强制措施”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税收强制措施”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作为税务机关的一种法定的强制手段,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起到不可替代的震慑作用。然而,由于其适用范围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成为税务人员的执法难点。
税务机关适用强制措施的依据为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缴、少缴应纳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而税收征管法第四十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级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执行措施:(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依照上述法律规定,税收强制执行的范围仅限于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经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对于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则不适用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在没有其他法律对税收强制执行的适用范围另作出规定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对不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实际上不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这就意味着,当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出现上述类似情形时,税务机关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仅限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其范围的过于狭窄,有悖于税收征管公平、公正的立法原则,也容易使得税收执法行为效率低下。只有对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也同样适用强制执行措施,才能体现税收征管的公平与公正。建议有关部门修订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适当扩大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范围,使执法难点不再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游
- 篮球真好玩
- 父亲
- 我爬到雪山
- 换牙的苦恼
- 我的高中生活
- 我
- 眼睛超群的叶老师
- 珍惜时间
- 苹果丰收了
- 君子兰开花了
- 骑自行车的启示
- 游富春桃园
- 我是一颗小种子
- 书包里的故事
- 欧盟的农业和税收政策
- 电子商务与税收
- 1999年税收政策主要变化一览
- 完善民营经济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
- 论税收筹划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电子商务税收理念与制度探析
-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思考
- 减税:分析与抉择
-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下)
-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提升财税立法
- 另一种视野下的税收法定主义
- 要把企业走出国门的国内税收问题解决好
- 国外社会保障税制比较与启示
- 税收竞争有害论质疑(二)
- “税收强制措施”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 合理利用多媒体感悟文本──《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 新的学习方式 活的语文课堂──《葡萄沟》教学案例分析
- 评邱小平老师的《葡萄沟》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以读品文──《葡萄沟》教学反思
- 《葡萄沟》教学随笔
- 《葡萄沟》第二自然段学习案例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课上吃葡萄干──《葡萄沟》课后教学笔记
- 《葡萄沟》教学后感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五光十色”如何教学?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读课文,一遍有一遍的目的
- 《葡萄沟》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