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身份正义的诉求与实现

论身份正义的诉求与实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8

论身份正义的诉求与实现

关键词: 身份 正义 身份正义 实现机制 内容提要: 法律中的形式正义需要超越身份,实质正义需要通过身份,身份正义是基本的社会正义。强势身份集团控制社会资源形成势力,借助制度安排获得超额利益,并使这种利益格局获得文化心理认同;产生身份特权、身份歧视、社会排斥与身份摧残等现象,侵害了身份正义。

身份正义吁求:奉行法治理念,明晰并均衡身份利益,兼顾分配与发展功能,有序身份流动,保护基本身份利益;通过身份区分、身份利益表达与提供、身份救济等机制实现身份正义。 人是社会性存在,生来就别无选择地处于身份制度框架之中,身份安排着人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益,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状态;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身份制度的存在,都在遵循身份规则,人们都在追求身份位置提升并享受身份利益。

然而,近代以来,在人们普遍的法律意识中,身份与特权发生捆绑,身份本身成为落后和非正义的同义语,立法中有意无意地回避身份。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工具,抽象的身份制度本身无所谓正义与否;但是,现实中的身份制度为人们划定利益范围,进行权利、权力、义务、责任的配置,无处不在地安排着人类社会生活,所以,身份制度又涉及正义的理念和基本实践。

身份正义是指依据公认标准划分的身份得到合理的利益配置,使各种身份者各得其所,社会获得和谐秩序和发展动力的理想状态。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是首要的正义,身份安排了社会基本结构,身份同时兼容并造就善与恶,其影响深刻并自始至终,身份正义当然成为社会正义的主要问题。

许多身份制度都在侵害正义,其背后存在着发挥不良影响的作用机制,人们必须同非正义抗争才能获得身份正义;同时,身份制度本身也会负载某些正义,并可用作实现实质正义的有效手段。探索身份制度中存在哪些陷阱,它们如何吞噬正义?分析身份正义有哪些基本诉求,通过哪些法律机制实现身份正义?这是现代法学理论研究中极有价值的选题。

一、身份正义的陷阱:非正义身份现象 身份规则是任何群体的主要生活规则,是实际运作的法律。置身于特定生活情景,联系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我们就能理解每一种身份制度规则存在的理由,明白即使是非正义的身份现象也是现实性的存在。

它们构成陷阱,曾经或正在吞噬着公平正义,我们将其置于理论分析的显要位置,无异于在陷阱旁边设置警示牌。市民社会生活中侵害正义的身份现象包括:

(一)身份屏蔽与特权。身份表现为纵向地位的差序结构,在差序结构中,不同地位的身份阶层对应不同的利益空间。

身份屏蔽是指身份制度作为一种区隔措施,将特定的社会利益配置给特定的身份群体,而将其他人群排斥在外。身份屏蔽从正面维护强势身份集团的利益,将本来应该属于公众的利益归属于特殊利益集团,造就了身份特权。

欧洲历史上的血缘贵族制度,就是将国家政权利益屏蔽在贵族范围之内,形成了贵族特权。中国古代社会将国家的政治权力归属于皇帝,形成了皇权专制社会。

中国当前社会中,在户籍制的屏蔽下,形成非正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农民不能获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社会福利,农民工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也难分享这种福利。值得关注的是:市场机制的运行结果也会造成社会屏蔽现象,人们被分割在不同的消费区域中,高消费领域的活动和利益被圈定给特定的富裕人群。

在身份法律制度规则发挥实际调整作用的现实情形中,如果进行价值分析,身份法律可能是“最高的公正和最大的不公正”。虽然差异性本身并非不公平,但是与身份差异性伴生的身份屏蔽与特权则有违公平正义,强化特权的身份法就属于最大的不公正。

(二)身份歧视。身份歧视直接针对弱势身份群体,剥夺了他们分享特定利益的可能性。

身份歧视具有自然、文化的厚重基础,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成为社会化运作的强制力量,这种强制力量借助制度安排进一步放大。对于被歧视的身份群体,他们在社会中应有的利益份额被侵占甚至剥夺,被迫承担社会存在与变革的成本。

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煤资源丰富,近年煤价上涨,经营煤业的老板利润丰厚;但是,普通矿工仍然相对贫困,煤业带来的财富与他们似乎无关;然而,煤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却强加给了他们,甚至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劳动保护也难以落实。现代社会中身份歧视使经济增长无法惠及贫困者,他们不能有效地分享经济增长果实,因而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在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中,与中国近30年的持续经济增长相反衬的是农民在社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分钟的考验
保护生鸡蛋
画头像
念亲恩
小淘气
比长短
人蚜大战
接着画
我学会了发短信
爱之歌
难忘的元宵节
弹杏核
图形的剪拼
公共汽车上
谈研究性学习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文学理论创建与反思探索
文艺理论教育的民主化疑问
如何将幽默融入地理教学
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的隽永之美
职校舞蹈课程教育透析
民间美术纳入高校艺术设计的路径
高中物理知识揭秘医疗中的滴液现象
如何消除物理现象错误经验产生的负迁移
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析渡边淳一说创作的美学关照
试析悟妙与审美—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选择与发展
试论洛阳博物馆的陶瓷
关于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从现实生活中分析奇妙的物理现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心思想
剖析人物语言 洞察内心情感──评洪婵娟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词句积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结构分析
作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难句解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题解
作文: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杂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