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精品源自语文科
“整体秩序只有将单个成分的特征隐去才能使这些单个成分融入更大的单位之中,而这个单位有倾向于被感知成一个独立的物体。”对称与均衡在实践教学中,初学者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对称与均衡的关系。何为均衡?理解其含义并不困难,但实践起来没有任何清晰的评判标准,全凭感觉控制。在此,笔者引入“力场”一词,借以帮助初学者掌握。西方传统美学理论认为,秩序美的创造多以几何法则为主。“框架,或称边缘,固定了力场的范围,框架中力场的意义梯度是朝着中心递增的”,因此秩序趋于内聚。分析西方的传统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立柱上的图案大多互为镜相,目的是运用对称法则强调建筑中心,从视觉上突出建筑结构的坚实紧固。在装饰艺术领域,为消除视觉的不安因素,艺术家通常将各元素整齐的排列,这种排列所形成的延续感减少了视觉中断,由此产生视觉的“恬静”感。这在中世纪的纺织品装饰纹样中得到了大量体现。相反,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纺织品纹样中,绝对的对称和严谨的序列则较为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气韵的均衡。气韵美的生成依赖于“势”的连贯。“气势”一词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是momentum;imposingmanner;vigor(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这与中国古人所说的“聚则成形,散则化气”中的“气”截然不同。“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中国的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生成的。他们通过观察天体运行、植物的生长、人体的生命特征等发现,有一种螺旋式的“场”影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我们从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可以找到端倪:比如,中国的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云卷、万字、鱼肠、回文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人对“曲屈有情”“曲则生吉”“吉气走曲,煞气走直”的感知和认同。相应地,在风水学上也就有了“山环水抱必有气”的认知,其中“环”“抱”就是山与川的曲。
由此我们看出,“气”是不可用直观方式表达的,必须通过实体的承载。在中国画的格局技巧中,就有“取势导向”一说,书法中的运笔遵守的是力量的转化游移。“气由势导”,“势”作为“气”的载体,在纹样设计中体现为一种具体的纹样形态和布局。比较以上两种组织形式,我们可以用音乐来作更直观的解释。将纹样中的各个元素比拟为音乐中的音符,单个音符是一个设计元素,几个元素组成一个小节,几个小节组成一个段落,几个段落组成一首曲子。运用传统西方秩序美法则组织出的乐曲,每个音符的时间间隔和有规律的重复易于把握,因而节奏鲜明,每一个和旋,每一个小节都清晰可辨,可比拟为钢琴曲。而符合东方气韵美学的瑜伽音乐和佛教音乐,旋律迂回,节奏平滑。每个和旋,每个小节之间似断非断,不易区分。这两种组织形式,象征着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均衡”表面上指的是“力”和“势”的均衡,实质上则是要达到“气”的平衡。形式与意义前文中我们谈到东西方传统纺织品纹样在构图上的一些区别,东方的传统纺织品纹样多以单独形象出现,较少形成构图严谨的序列,而西方传统纺织品纹样除家族徽章中代表权利家族的单独纹样外,多以秩序感较强的装饰性纹样为主。为证明构图形式与意义之间存着某种联系,笔者做了一个对比:A将龙纹单独放置,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皇权、至高无上等象征涵义。B将龙纹水平排列成二方连续纹样,C将龙纹组合成四方连续纹样,连续排列之后的B和C这2种形式,则很难使人联想起某种涵义了,我们更多地注意到排列后纹样的整体造型。在这个简单的对比中,我们发现,秩序和意义的力量是相互消减的。“装饰艺术家必须把植物和动物的单个形式变成风格化的纹样”是维多利亚装饰学派的主要信条之一。对单独图案的重复排列会淡化图案本身代表的涵义。单独图案的廓型会在序列中隐去,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纹样设计师需要针对不同设计主题选择构图形式,在需要体现某种涵义的作品中,主题纹样可考虑以单独纹样的形式出现,起到强化主题的效果,例如肚兜、门帘、补子等,而在一些单纯装饰用的作品中,则不适合在中心位置使用具有特殊涵义的单独纹样。
除以上总结出的几种印染纹样构图秩序中的美学原理外,还有其他原理,在此仅列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详细分析。总言之,印染纹样的构图秩序和其中所蕴涵的美学原理是不能被割裂的,二者相辅相成。从理解原理到学习方法再到实践创作,是每个印染设计师学习的必经之路。教条化的套用构图模式必然会阻碍创新思维的拓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将会出现,以往的构图形式必然存在局限性,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美学原理,活学活用,才能真正的与时代同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读后感
- 读《钉螺请医生》有感
- 知荣辱树新风
- 参加“手拉手、心连心”活动有感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 读《“故事号”潜水艇》有感
- 读《山沟里的孩子》有感
- 读《和时间赛跑》有感
- 南辕北辙
- 无限风光在顶峰——读《登山人》有感
- 让我们为北京奥运加油
- 读柳公权发奋练字有感
- 《克雷洛夫寓言》读后感
- 读《乌塔》有感
- 看《笑猫日记》
- 浅析我国行政法制监督的完善(1)论文
- 解台二线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
- 多层住宅现浇楼板裂缝的产生与防治
-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 论水土保持与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以云南省为例
- 四川洪涝灾害的若干特征和2010年前的趋势预测
- 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的要点
- 纠纷和调解理论浅谈(1)论文
- 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进展
- 试论公安民警执法权益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关系研究(1)论文
- 行政法治视野下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下)(1)论文
-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 行政法治视野下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上)(1)论文
- 探析行政法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论文
- 探析中国保安服务业法制建设(1)论文
- 与文本对话 点燃生命激情──《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教学《生命生命》一文的感悟
- 两篇《生命生命》的比较阅读
- 唱响生命之歌──《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生命生命》教后感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生命因感悟而精彩──《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 让不同的生命在课堂中成长、绽放──《生命生命》教学片段赏析
- 《生命生命》听课片段记录
- 在读中思索 在悟中升华──《生命生命》第二轮公开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