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7
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的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已经启动,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的展开。因此,探讨地理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揭示其本质特点,而且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地推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实现地理课程目标。
1、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三维一体”模式
新高中地理课程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制订,在总体目标之下,又有三个领域的分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形成一种“三维一体”交互作用模式。
2、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体现的教学理念
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地理课程目标中体现了以下几方面教学理念:
2.1基于“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教学的整体观。人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如新课程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感受理解知识的内在意志,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2.2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进行教学的体验观。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新高中地理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亲历”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使他们获得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印象深刻的经验、体验和经历;。例如在新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标准中提出: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扮演角色,交流看法”、“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等等。
2.3基于“对话与交流”进行教学的师生观。新高中地理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
2.4基于“问题探究”进行教学的过程观。现代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结果记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传统的地理教学在讲授规律、原理时,通常是直接指向结论,很少让学生经历当初科学家发现的思维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力开发,让学生解决的问题过于模式化和公式化,不易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新高中地理课程强调,地理教学要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之经历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通过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3、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
3.1变注重“双基”为关注“三维”。新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是在环境中教育,让学生直接接触环境,通过亲身的体验来培养观察、欣赏、关注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环境意识;三是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培养学生对环境关注和负责的态度,并使之自觉地投入到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行动之中。上述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环境知识、意识、责任感和行为等综合环境素质,从而使环境道德由内在的环境意识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品质,由环境道德认知上升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促使环境道德的真正形成。
3.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知识的生长,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接受。新高中地理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地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使地理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地理知识的过程,变成一种伴随着学生对地理知识思考,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3.3变“单一接受式”学习为“有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识取向”。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单向传授性的,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单一接受性的弊端。新高中地理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即提倡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考试
- 小狐狸变了
- 我的失望
-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 我的荷兰猪
- 痛苦的小鸟
- 小草花
- 淘气的小星星
- 青蛙和蚂蚁
- 小时候的趣事
- 妈妈的爱
- 我的书包
- 我喜欢的书
- 含羞草
- 去乡下玩的一天
- 2011年电视台主持人个人工作总结
- 大学生村官2011年个人工作总结
- 2011-2012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 2011年公司保安个人工作总结
- 统计员2011年个人工作总结
- 大学生村干部村委主任助理个人工作总结
- 副校长个人工作总结
- 大一上学期副班长工作总结学期总结
- 巾帼示范岗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 2011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 2011年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11年设计公司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 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 驻村大学生村官个人工作总结
- 2011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经营模式浅析
- 我国石油企业开发拉美地区石油市场的对策
-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探析
- 对企业资本运营与扩张的一点思考
- 天津市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应用调查与分析
- 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战略
- 中美矿难比较分析及警示
- 经济危机下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
- 通化市制药企业发展战略联盟可行性研究
- 试论公司法主体的人合性
- 用平衡计分卡辅助产品差异化战略
-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期的战略选择研究
- 关于国内中小MP3企业立足越南市场的战略方案设计
- 国内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运行问题探析
- 《给予树》词语全解
- 《给予树》教学案例
- 《给予树》难句解析
-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 《给予树》教学片段
- 《给予树》教学反思
- 《给予树》结构图示
- 《给予树》教学片段
- 分享快乐的语文课──《给予树》课堂实录及点评
- 返璞归真,简约致美──解读《给予树》教学设计
- 爱的教育──《给予树》教学反思
- 感悟、感动、感染──《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 《给予树》案例分析
- 《给予树》教学杂谈
- 《给予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