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0
让美贯穿音乐课堂
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更应该是对学生一次美的熏陶。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让音乐课成为感受美、创造美的殿堂,让美贯穿音乐课堂。
一、音乐课堂中的“感受美”与“欣赏美”
良好的音乐课堂,要引导学生认识音乐赋予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及音乐本身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完整地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提高他们对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引起感情的共鸣,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感受歌曲的美。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学习环境:形象生动的课件、声情并茂的范唱、酣畅淋漓的伴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随着旋律或节奏动一动,甚至教师一个简单的手势、表情,都要让学生有美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和欣赏音乐的美。这样,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音乐课堂中的“创造美”与“表现美”
“鼓励音乐创造”和“重视音乐实践”都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魅力,激活学生表现美的欲望和创造美的冲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的。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表现,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与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外化的形式结合起来,既带给别人美的享受,也让自己获得参与表现的满足感。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还要为学生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如创编歌词、创造声音、自编动作、即兴表演等等,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世界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并受到美的熏陶。
三、音乐课堂中的“评价美”与“追求美”
音乐课堂中的评价一般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以及教师的评价等。好的评价不仅要求评价本身具有语言美、听觉美,更要注重评价是否建立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及课堂的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态度和情感反映,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的生活体验与需求,激发其主体精神,从而促进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只有这样,评价才能发挥其特有的魅力,才能让学生正确地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美,进而向往美、追求美,成为“美” 的人。
总之,美的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的渗透,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音乐课堂成为良好的育人课。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心灵中的美的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汤逊湖
- 小鱼和小河
- 蜗牛的收获
- 快乐的儿童节
- 我的一家
- 卷笔刀
- 雾娃娃
- 读日记
- 第一次乘飞机
- 音乐喷泉
- 这种愉快只有我知道
- 拍电视
- 妈妈的爱
- 春天
- 妈妈的爱
- 浅谈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的流失(1)
-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 房地产档案风险与对策
- 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研究
- 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 刍议农村房地产档案管理
- 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之我见
- 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研究(1)
- 浅议电子档案的整理与保护
- 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 论医学院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 满足公众休闲与档案利用的对策
- 网络档案管理待规范
- 浅谈档案缩微品的利用(1)
- 浅谈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的流失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五
- 《司马光》教学处理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三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四
- 《司马光》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十一(第一课时)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二
- 《司马光》教学案例
- 《司马光》教案
- 《司马光》教后
- 《司马光》教学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