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民国学者胡适等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理论探索及其启示

关于民国学者胡适等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理论探索及其启示

论文摘要:本文对国民学者胡适等各自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理论逐一探析。

论文关键词:中学;文言文教学;胡适;朱自清;夏丐尊;叶圣陶

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需要在历史沿革的链条中去把握。在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背景下,20世纪

二、三十年代的文言文教学在转型时期中面临许多问题,譬如,如何规定文言文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怎样设计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如何编纂教材?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面对这些问题,胡适、朱自清、夏丐尊、叶圣陶等学者在理论上做出了积极的重要的探索。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新研究他们的论著,还能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胡适:文言文教授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胡适对国文教学所提出的问题,其中涉及文言文教学(古文教学)的有多处,至今还有一些看法值得我们认真思索。他提出了理想的国文标准、假定的国文课程、国语文教材和教授法古文的教材和教授法、文法和作法等。作为第一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者,胡适对中学国文教育定了四条标准:

一、人人能用国语(白话)自由发表思想——作文、演说、谈话——都能明白通畅,没有文法上的错误;

二、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之类;

三、人人能作文法通顺的古文;

四、人人有获得一点古文文学的机会。

这个标准和八十年后的今天语文的教学目的:“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相同之处。他当时强调的“国语文”,就是今天的“现代语文”,即当时的白话文。“能看古书、能用古书”的能力,从今天语文教育的目的来看,则仍然是需要的。

对中学国文每周课程的学习时数,胡适作出如下规划:古文三学时(授课四年),国语文(授课两年)、文法与作文(授课四年)、演说一学时(授课一年),辩论一学时(授课一年)。从课时比例看,文言文的课时比例仍然是最高的。对古文教材,胡适主张第一年专读近人的文章,如梁任公、康长素、章太炎、蔡孑民、李守常等人的近体古文。第

二、

三、四学年,多读古人的古文。教材分为两类,一类用选本,从《老子》、《论语》、《左传》、《檀弓》、一直到姚鼐、曾国藩。一类自修书,为此他开列了一个史、子、文学书的书目。

对教授法,胡适有许多新的见解。如上课有三件事可做:第一件,学生质问疑难。第二件,大家讨论所读的书的内容。第三件,教师可以随时加入一些参考材料。胡适主张讲古文文法应该处处同国语文法对照比较,指出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何以变了,变的理由何在,变的长处或短处在什么地方。用今天新课程的理念来看,我们注意到胡适非常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开发。

朱自清:经典的训练

朱自清认为文言教学和白话教学的目的要有所区别,他主张“文言的教学从高中开始,初中只学白话”;白话要达到能读能写的目的,而“文言教学的写的方面而只到造句就成。”并进一步指出文言文的学习注重古文学的欣赏和经典的训练,逐渐把文言文作为了解古代文化的载体。1946年,他编著出版《经典常谈》,指出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文书、一些集部在内的经典,是中学语文训练的一个必要项目。这是对文言文经典文学化的伟大工作,被称为是一项“嚼饭哺人”的工作,这种工作在今天仍然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朱自清写过较多的文章强调诵读和写作的方法技巧。他认为语文教学要重视诵读,“要增进学生了解和写作白话文的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人手”。他很推重魏建功举行的“中国语文诵读方法座谈会”指出课堂诵读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因为他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最大毛病是思路不清,认为思路表现在文字里可称‘‘文脉”,表现在语言里可称“语脉”,要解决文脉语脉问题,需要多练习说明文和议论文,训练正确地朗读。

在具体的教学理论上,朱自清先生对文言文提倡诵读而不是吟唱,诵读注重对文章意思的理解,而吟唱只是机械的重复。在文言文的欣赏上,特别批评了教学中容易产生的抽象讲解的弊病,认为其实欣赏就在正确的、透彻的了解之中。欣赏并不是给课文加上“好”“美”“雅”“神妙”‘‘精致”“豪放”“婉约”“温柔敦厚”“典丽”一类抽象的、多义的评语,就算数的;得从词汇和比喻的选择,章句和全篇的组织,以及作者着意和用力的地方,找出那创新的或变古的,独特的东西,去体会去领略.才是切实的受用。这和了解是分不开的。那些抽象的、多义的评语,其实倒是避免的好。这些意见,对于分析和解决今天的文言文教学问题也是不无裨益的。

夏丐尊: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初探

夏丐尊关注文言文教学的阅读材料,他说:“‘阅读什么?’这是我屡从我的学生及一班青年接到的问题。关于这问题,曾有好几个人开过几个书目。如胡适的《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要目》,此外还有许多人发过不少零碎的意见。我在这里却不想依据这些意见,因为“国文”与“国学”不同,而且那些书目也不是为现在肄业中学校的诸君开列的。”把国文与国学的概念与内涵加以区别,就厘清了文言文在教学上的庞杂含混的选材问题。他批评当时的国文教学没有一定的轨道,今天选读一篇冰心的小说,明天采一篇柳宗元的游记,再过一日来一篇《史记》列传,教师走马灯式地讲授,学生打着呵欠敷衍,或则私自携别书观览。他认为只就学习者方面来说,中学国文课中既以选文为重要成分,占着时间的大部分,应该好好地加以利用。

为防止教师随便敷衍,他以为“不妨由学生预先请求教师定就一学年或半学年的选文系统,决定这学年共约选若干篇文字:内容方面,属于思想的若干篇,属于文艺的若干篇,属于常识或偶发事项的若干篇,属于实用的若干篇;形式方面,属于记叙体的若干篇,属于议论体的若干篇。属于传记或小说的若干篇,属于戏剧的若干篇,属于书简或小品的若干篇。”(这就在理论上开启了后来教材编选的基本体例。

选文的原则既定,那么在对选文的学习上,他以为最好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不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在选文本身。具体到一篇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夏丐尊认为对于其本身的形式与内容,首先理解,还须进而由此出发作种种有关系的探究,以扩张知识。例如选授陶潜的《桃花源记》,夏丐尊罗列了八个步骤:

(1)求了解文中未熟知的字与辞。

(2)求了解全文的意趣与各节各句的意义。

(3)文句之中如有不能用旧有的文法知识说明者,须求得其解释。

(4)依据了此文记叙文的作法。

(5)借此领略晋文风格的一斑。

(6)求知作者陶潜的事略,旁及其传记与别的诗文。最好乘此机会去一翻《陶集》,

(7)借此领略所谓乌托邦思想。

(8)追求作者思想的时代的背景。

这里不仅停留在字词的学习,还体现了文言文的教学注重文学欣赏的一面。

叶圣陶:文言文学习重在文学欣赏

自20世纪二十年代白话文进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起,教科书选人的文言文相比以前更凸显文学性,文言的学习不再是一门工具,更重要的在于进行文学熏陶。叶圣陶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除了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还有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叶圣陶所谓的欣赏,就是内心体会而有所得,踌躇满志,与作者完成一篇作品的时候不相上下。而所谓体会,他主张用内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推及作品,又得用分析的方法,解剖作品的各部。再求其综合体会,决不是冥心盲索,信口乱说的事儿。这种能力培植,全在随时的指点与诱导。这段议论将文学欣赏的层次步骤与教学相结合,是对文学欣赏的专门的正面论述,在教学上是一次全新的理论创新。而文学欣赏与教学的典型的负面例子就是“逐句讲解”。旧时书塾里的夫子讲新书是逐字逐句且不厌其烦地讲,直到学生完全弄懂为止。叶圣陶认为,这样逐句讲解,弊病极大:“它不能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平凡单调,使人厌倦);它不能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平均用力,‘讲如未讲’);它的最大毛病‘在于学生太少运用心力的机会”。

叶圣陶认为,如果课前不教学生预习,上课时候又只能做逐句讲解的工作,那就谈不到培植文学欣赏的兴趣。不教学生预习,他们便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活动,专教学生听讲,他们便渐渐养成懒得去仔细咀嚼的习惯。综合起来,就是他们对于整篇文字,不能做到透彻了解。欣赏文学要由教师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是预习之前的事儿。实际与文学对面,是预习与讨论时候的事。一个例子是:如教师讲解归有光“先妣事略”末一句,“世乃有无母之人,呜乎痛哉!”

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文句的情感的:

要与上面的话连带体会,才知是表达孺母之情的至性语。上面说母亲死后十二年,他补了学官弟子,这是一件重要的事儿,必须告诉母亲的,母亲当年责他勤学,教他背书,无非盼望他能上进;然而母亲没有了,怎么能告知她呢?有说母亲死后十六年,他结婚了,妻子是母亲所聘定的,母亲当年给他聘定妻子,就只盼望他们夫妇和好,生男育女;然而母亲没有了,怎么能告知她呢?因为要告知而无从告知,加深了对母亲的怀念。可是怀念的结果,对于母亲的生平,只有一二成“仿佛如昨”,还记得起,其余的却茫然了;这似乎连记忆中的母亲,也差不多要没有了。于是说‘世乃有无母之人,呜乎痛哉!”好象世间不应当有“无母之’似的,由于怀念得深,哀痛得切,故而这样决绝的话不同平常的话,正是流露真性情的话。

这是所谓欣赏的一个例子。这就改变了“逐句讲解”的方法,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获得文学欣赏的训练。

以上所举的几位专家学者分别从自身的学术长处着眼,对文言文教学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文化学者,如胡适,站在文化继承、扬弃国学的立场,分别设想了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文学家、语文研究教育工作者朱自清、夏丐尊、叶圣陶则特别重视在文言文学习中文学的感受能力和感悟力,注重对文言文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开掘。总之,他们对文言文教学的理论建设是一笔珍贵的研究资料,也是一笔值得继承的财富。他们的探索为文言文教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理论的支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送你一轮明月
从那一刻起
我和孙悟空一起遨游太空
说“墙”
送你一轮明月
送你一轮明月
不走寻常路
说墙
送你一轮明月
送你一轮明月
又是一年风起时
从那一刻起
打网球,太棒了!
送你一轮明月
9年陕西省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点评
教师羽毛球比赛方案
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部署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中班2011年6月家长会主持方案
学院“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合唱比赛方案
乒乓球比赛部署
党员责任区制度实施意见
体育教师自我发展规划
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意见
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会议意见
影楼销售方案
大学生演讲比赛策划
市供销社系统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网络公司企划方案
体育教学实习工作思路
“知识创作物未保护领域”之思维模式的陷阱(1)论文
浅论我国民法典编纂体例(1)论文
关于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
西方目录学史:发展历程与基本文献
视觉文化研究
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民主政党的社会学思考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中国省制问题研究
在两种宪政设计之间——自由主义与中国宪政改革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21世纪音乐教育学科研究展望
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法律父爱主义与侵权法之失(1)论文
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回声》 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酸的和甜的》一课词语教学片断及赏析
《父亲和鸟》 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二
《活化石》 教学设计一
《清澈的湖水》 教学设计一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二
《农业的变化真大》 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教学设计一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一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6
《清澈的湖水》 教学设计二
《活化石》 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