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构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初探

构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4

构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初探

3 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3.1 以360度绩效考核法为导向:

360度考核法也叫立体考核法、全方位考核法,它是指被考核者的考核人,不仅包括上级,还包括同行、下级、自身。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被考核者多层次的信息,还能获得多角度的反馈,还可以从反馈中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360度考核法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如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就需要上级(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处相关人员)、同行、学生对其进行考评,获得不同人员的全方位反映。

3.2 完善考评指标体系:

一个 科学 、高效的考评体系应该全面、具体,并且要有实际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因此,本文认为构建教学科研人员的考评体系应该对不同岗位区别考评,在考评之前做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和对比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研究。以教学科研人员的过程行为为主要考评对象,从被考评者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影响因素入手,设置能力素质、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等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相应地设置二级和三级指标,如能力素质设置道德素养、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三个二级指标,过程考核可以从师德,表达能力,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来设置二级指标,结果考核可以从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奖等三个方面来设置二级指标,最后对二级指标进行详细的分类。

3.3 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从绩效考核的方式来看,可分为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定性考核是运用综合分析的形式,对被考核人员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定量考核是运用数据形式,对被考核人员的各项考核因素进行量化,获取考核结果。在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中,其能力考核、过程考核中虽然有定量的成分,但对能力素质、授课质量等的评价往往都是“性质”的概念。但工作业绩却是直接的“数量”概念,如讲授的课程、承担的科研任务、发表的 论文 、出版的论著或教材、获得的奖励,甚至担任的学术兼职等都可以用数字来反映。因此,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比较符合考核及其工作业绩的特点。

3.4 建立有效的绩效反馈制度: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动态的反馈可以确保教师对绩效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作出明智的判断和建议,其中,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更为重要,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是考核的真正目的。通过绩效的反馈与沟通,使教学科研人员了解组织者和学生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工作绩效;组织者应依据考评结果对教学科研人员不足的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学科研人员的优点给予鼓励;同时绩效考评的结果应该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奖惩、职位的晋升等联系在一起,做到赏罚分明,这样考评才能不只是流于形式。并针对考核结果建立教师申诉制度,将考核结果进行校内公示,接受全校教师监督,允许教师通过合理渠道进行申诉。

参考 文献 [2] 李志河等.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现状及体系构建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四季的森林公园
柿子熟了
我的老师
我最喜欢双休日
蚂蚁
我的妈妈
家乡四季
比美
我的妈妈
赠爸爸----爸爸我想对您说
三轮车师傅
我的同学
义卖活动
可爱的秋风娃娃
我的同学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7)法学理论论文
罪刑法定原则中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2)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3)法学理论论文(1)
电子垃圾邮件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8)法学理论论文
我国当前影响独立审判的原因与对策(2)法学理论论文(1)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我国物权立法不应采纳物权行为理论(3)法学理论论文(1)
混业经营模式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3)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4)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2)法学理论论文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3)法学理论论文(1)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观潮》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观潮》课文简说
《观潮》教学设计1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观潮》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