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点、串、联、渗——简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点、串、联、渗——简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点、串、联、渗——简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

【论文关键词】能力的基点;知识;点知识的串接;理论联系实际;渗透

【论文摘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行“点、串、联、渗”的教学模式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抓能力的基点即知识点:首先理清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其次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最后是释疑点,明晰易错点;二是搞好知识的串接,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建筑工人“搭框架”的教学本领;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充实丰富教材,做到与时俱进;四是跨学科的渗秀,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出。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转变观念,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高中教学第一线,在长期的政治课教学中,逐步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实行“点、串、渗”的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教育界同仁的一致好评。那么,什么是“点、申、联、渗”教学模式呢?

一、点—所谓的“点”能力的基点.知识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指出,综合能力测试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蓦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的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但能力的载体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这个基点;同时,国家教育部颁布《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可见基础知识点的讲解是多么重要。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纲,以高考考试说明为线,分析教学知识点时,应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着力为学生打造能力提升的平台。首先,要理清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从识记、理解、运用等不同的层次上明确知识传授的具体要求。其次,要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思想实际,运用深入浅出,具体形象,层层剖析的方法来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最后,释疑点,明晰易错点。即引导学生质疑,又必须善于释疑:根据教学反馈,明晰知识易错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实效。在高二哲学“联系的普遍性”一框的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找出联系的哲学概念、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抓住知识点,掌握联系的方法论意义;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的知识点,重点分析了联系的含义结合实例说明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最后在联系的客观性上下功夫,通过结合跨世纪的四大工程来剖析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二、串—知识点的串接

自1999年开始,(考试说明》中新增了一条能力要求掌握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因此,突破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整合考查是文综测试的又一重要特点。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就应该像建筑工人那样搭建建筑框架,搞好知识的串接,使学生明确每一堂课的学习都是他们知识构建中的一门一窗,一砖一瓦;教师应是“建筑工人中的设计师和领路人,也只有师生合力,才能构建知识的大厦。在知识传授中,教师就该扮演一个“客申”的角色,不仅要把一堂课的知识申接起来,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搭建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每当授完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册时,都要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和申接,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在讲高三政治常识总结时,让学生谈谈高三政治常识的知识点是怎样贯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双百”的教学理念,即每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每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这样有利地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嫁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联—联系即理论联系实际"

如果把思想政治课教学比做一棵大树,那么,社会生活便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水分。脱离社会生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空洞、虚脱和苍白无力的,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思想政治课才会生命之树常青。作为政治教师,应努力拉近课本与现实的距离。现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从源头上把教学引向了培养学生学科综合能力上。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成为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我的着法是,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的考核目标的确定,促进了思想政治课向社会生括的回归,还给它本来面目,政治教师再也不必羞羞答答死抱课本不敢越雷池半步。既然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社会生活,那么我们就让它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在现实生活中实践、验证和发展,与时俱进。我的做法是:

(一)精心筛选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时事热点材料,丰富理论教学。教学中我注意收集最新热点时事,如:青藏铁路的峻工,神舟六号飞船的发射成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等,把它融汇在蓦础理论知识之中。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材具有滞后性缺陷,抽象的理论加上陈旧过时的感性材料,除了生涩乏味之外,是很难调动学生兴趣的。中学生是社会生活最敏感的人群,也是认识最缺乏理性的群体。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和正在改革开放中走向世界的中国,每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吸引其好奇的眼晴,锁定其好动的思维。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一有利的契机,及时准确地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特大热点问题引进课堂,并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剖析,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时事学习与研讨、主题班会以及一周时事点评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能力。“书上得来终 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其本原则之一,我实施了“联系三个实际、实行两个结合和开展一个学习的方案。即联系教材内容实际、学生心理与思想实际以及社会现实等;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知识理论传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采用“小课堂大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科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努力探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学内容的切人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渗—渗姗即跨学科的渗透

《文综考试说明》中指出:“力图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整体,以期知识的交融。”因此,高考文综测试注重学科间渗透、交叉和综合,即以社会现实为交叉点,巧妙地把各学科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考查学生所学的政、史、地知识是否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高二哲学“联系的普遍性”一框的教学中,我用了青藏铁路建设来说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但是,事物的联系又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是外部力盘强加的。同学们很容易认为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人们主观愿望的结果,在教学时,我剖析了这个难点之后,又从地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了青藏铁路之所以难修的自然地理原因,学生从教师的分析中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效果;接着我又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剖析了我国修筑这条铁路的必要性。一个间题渗透了政治、地理、历史三科的教学知识,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整个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作为政治教师的我,除了更新教学观念,完普自身的知识结构外,还应注重熟悉中学与政治科相关联的其它学科知识,让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相互介人。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科内知识讲解的同时,努力寻求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等其它学科知识相融点,相汇点,经常举办经济、政治、人文、地理、历史等跨学科的专题讲座。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形成立体式的思维体系,培养学生能善于把握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通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在联系的思维中处理带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造就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材。

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探求高考轨迹,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时代重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顽皮的熊欣宇
令箭荷花
第一次看大海
寻找春天
第一场雪
游奎盛园
可爱的小狗
家乡的公园
美丽的秋天
我变成了仙女
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
小记者,新感受
我自豪,我是一名小记者
吊兰
十七大入党思想汇报
实习生入党思想汇报
医生入党思想汇报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迎奥运入党思想汇报
部队入党思想汇报
入党思想报告
入党思想汇报范例
公安入党思想汇报
入党前的思想汇报
大学生入党思想报告
社区入党思想汇报
高中生入党思想汇报
入党后思想汇报
医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浅析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1)
培训中心综合大楼混凝土施工方案
加强海铁联运促进物流业发展(1)
浅析住宅照明电气插座及其回路设计探讨
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下)
电力电缆计算规则
第三方物流决策(1)
油漆工安全技术交底
建立监理工作检查、考核与评价制度(1)
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施工实践(1)
电气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罗隆基人权理论与中共革命理论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1)
砼修补方案
论高层住宅楼电气设计的相关问题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八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
《荷花》怎样教
《翠鸟》导读
《珍珠泉》阅读导读
《珍珠泉》教学设计三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
《珍珠泉》教学设计二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十
《荷花》评课
《珍珠泉》教学设计一
《翠鸟》综合资料
《翠鸟》教学建议
《荷花》片断赏析一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