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的一种哲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的一种哲学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的一种哲学反思

"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 理想 人的存在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以人的存在方式作为自己的研究本体,它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追求,同时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尝试。我们对人的生存方式的误解必将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理想丧失的危机。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还是高校中的课程设置,乃至各级各类学校此项工作的开展都证明了这一点。但从学科或专业的角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应该存在的状态是什么”这个问题却被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过分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影响了自身的学术视野,挤压了对这种教育自身根本价值(不是一种或一些价值的具体形态)的思考。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这一缺憾的本质是事实与根本价值的剥离,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科学主义”的支配下,事实始终高于根本价值,所以出现了教育理想对现实的迁就,错误的现实凌辱完美教育理想的现象。

对什么是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折射出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盼、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当下我们许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拿来就用的。他们认为只有对对象心理现实的把握才是真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只存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之中。就是这种思想理路把原本统一于对象其中的事实与根本价值活生生的剥离,分开了人性中的实然与应然状态,让它们各自成为游荡的孤魂。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缺失通常就会发生在教育被看成是技术问题的时候,在教育过程技术化的条件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发生。人们竭力去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把它当成是心理教育的法宝,从这个意义来说,心理教育本质就异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我们知道每种教育实践都是“给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正确与错误并存。心理健康教育怎样把前者发挥到极致?怎样尽量地减少后者的影响?这要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来甄别和遴选。

人们对某种教育缺乏理想的时候就是这种教育出现危机的时候,以我国基础教育为例,过去我们对基础教育的理想缺乏思考,结果“应试”成为基础教育的特点;当教育的理想回归到教育中的时候,素质教育的春天也就来临了。基础教育的改革是艰巨的,基础教育缺乏理想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其实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可以体会到这种切肤之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中获得足够的警示,我们现在缺乏的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也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终止在某个规律的发现和一种理论的推出,我们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思考,缺乏对什么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怎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思考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哲学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人,它的理想首先要对人进行反思。人的存在是事实与根本价值的统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物条件之中。}}}1](p.441)据此,事实的存在指的是人生活在他的客观对象物之中,受到它们的影响;根本价值存在是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超越客观对象物。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对人的把握以其事实存在为基点,但人是灵物,他对事实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期望,“思想和理想不是客观给定的事实与规律。没有它,人就会失却人的本质,也就不会有人的历史,而只能有同其他物种一样的自然史。正如马克思所说:‘光是思想竭力表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迈向思想’。从最原始的人开始,人就以这种应然化、理想化的方式而存在,那时他们主要在神的身上投射着这方面的本质。”[’」所以,人的存在方式根本应该是价值存在,人的事实存在与其说是自然物对人的规定性,倒不如理解成人的价值与自然物有着必然的“巧合”。

现实世界所认同的人又是个什么样子呢?

首先是“物质人”。物质的积累更加刺激了人的物欲,物欲是否得到满足变成人们是否获得幸福的意识。“人的一切理想都物质化,而物质化了的理想,其实是作为人的理想的泯灭与丧失。人为物质、为对象物、为自然本能与情欲所牢牢栓住,为它所限定、所规定。’,川对物质的贪婪追逐取代了对理想的追求。

其次是“技术人”。斯宾塞在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时,实际上就模糊了人的精神价值;而今,科学技术更戴着“全盘通吃”的面具为我们这个世界制造着无数让人着魔的神话。人成为‘.技术动物”(韦伯)。"

心理健康教育的要义是让人从事实的规定性中摆脱出来。但我们要看到这是一个科学实证思维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人们已经习惯用它来看待自然和人类。“至于人生、社会理想的追求,人生境界的提升,这一人性应然面的发展,都往往被视为‘假、大、空’,或冠之以‘理想主义’之大帽”。fsl0人们的生存状态被分离,价值存在被抛弃。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凭借睿智的思考来抵抗常常显得有些悲壮。

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质的规定性做这样的概括:

(一)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本体是人的幸福存在。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7((a.2t)他把人的存在作为研究的基点。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逻辑应是从关注人、关注人性、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不是臆造令人费解的抽象概念,由于它从开始就对人予以终极关怀,从发端就直面人的生存状态,所以它是投身实践的,籍此获得了鲜活的力量。海德格尔在后期把诊释学称为“实践哲学”,正因为诊释学在解释世界的同时思考着人类的生存。实现人的美好的生存状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追求,也可以使我们揭开困扰教育实践的谜障。

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不仅对教育的对象充满关怀,同时也关怀着教育者,它成为教育者自我成长的方式。理想是面向心灵的教化,它超越了任何一种功利。事实上“我们可以从每个时期大量的教育文章里读出相同的味道来……不得不接受时下流行的话语系统,否则有人将指责‘难以沟通”’。[4]0患上了这样的流行病,教育就正在被玩弄。当大谈特谈教育的时候,我们其实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

(二)心理健康教育理想能够提出永恒的精神,这个根本价值无法在现实的某些个阶段被完全的实现,甚至它叙述的是现实中一直无法实现的东西,但它自始至终是现实的追求。它提出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精神的方向。当人的生存被教育“放逐”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处于艰难处境,而理想能揭示困难并为未来开辟道路。这里还应指出,一定的理论不是理想,理论只是对现实抽象出的一种意见,对现实的一种解释;理想是现实的超越,是现实不懈追求的目标。理论的价值在于被现实说明,理想的根本价值却是自身所固有的思想。“‘科学并不能打开直接通向‘应当是什么’的大门,不能由此导出我们人类所向往的目标是什么,它‘必须来自另一源泉’。对于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的人询问,所需要的是一种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超验的、理念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以反叛作为自己创造的特征。哲学让人一直处在讨论之中,它对思想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创造性首先构成了理想自身,在是非善恶的辩驳中展现其根本价值,不断催生出新的思想。如前所言,每种教育实践都是“给予性”的,所以它兼具良秀,更何况眼下的教育实践日益“技术化”、.‘经济化”、“工具化”,人性被肢解,人成为“非人”,个人为了服从一定的利益而被复制。我们的教育中具有浓重的’‘快餐的味道”,它习惯使用教条替代对人生的谋划。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要对此进行坚决地反击,它通常总以反叛者的面目出现。

“唯科学主义”下的教育“技术化”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大毛病,“如何做”的盲从替代了“为何做”的话问,一些教育的规律、模式、策略如同吃语一样,被梦境般地合法化了,它阻碍了我们对教育本体的询问,这是一种精神萎靡。海德格尔论述了精神萎靡表现出的几个特征:“把精神曲解为智能,计算的能力。作为计算式的智能,精神沦为为其它事物服务的工具。把精神工具化以后就可以把精神的创造力量转移到各式各样的有意识地培植于规划的范围内。文化与根据相结合又把精神弄成了文化摆设。

另一种精神萎靡表现为“价值中立”,这种思路试图以“中立的价值”来健全教育对象的心理。它至少在三个方面出现错误:一是中立的价值是虚假的—他们的教育实践永远无法回避自己价值观的影响;二是落人两难的尴尬—特定社会的主导价值受制于该社会相应的状态,社会的秩序依靠主导价值的维持。它势必代表社会阶层的不同利益,所以社会的主导价值具有趋向性。教育者若以中立的价值实践,就培养不出具有一定价值倾向的人。一个人如果缺乏和社会一致的价值倾向,他与生活在其中的社会不协调,此人就是不健康的人。因此如果承认心理健康教育是价值中立的实践,也就是同时承认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不健康的人;三是标榜的所谓“价值中立”,实际上是追随当代社会盛行的“唯科学主义”,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每个人,每个具体的实践都囿于时空的限制,就此而言,人们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特定环境的奴隶,他们需要精神的引导,需要有某种状态来启迪。心理健康教育理想通过审慎具体而又超脱任何具体的羁绊,诉说着』L理健康教育的完美状态。它对教育的应然状态有着清醒的认识与理解,内在地关切人们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理想通过思想的叙述,通过智慧的演说,通过精神的教化,本质地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阐释,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价值。

看一看我们生活的时代,这是一个缺乏理想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被“科学化”、“经济化”而最终走向“工具化”。人成为物,成为自己实践对象的工具。教育者的精神在追求理想与拒绝理想中徘徊,失去理想状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自己的应然状态,不在追求完美的人生,它在异化人和甘当被异化了的人的工具。失去理想状态的心理健康教育象一只到处闯荡的野牛,又像一只迷失方向的羊羔。它失去了对“什么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的盘问,失去了理应的根本价值追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会媚俗于现实,进行一种“即时行乐”般的消费,丧失正直的信念并且浑身裹挟着“市侩气”。一夜间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周围竟然有那么多的人心理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了那么多的方法与理论和心理教育的现实会如此不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再也无暇顾及自己应有的使命,它不但对教育中的许多丑陋置之不理,相反还为人的种种异化推波助澜。心理健康教育屈从于一定的利益,因而需要用理想来拯救它。

我们期待着教育理想成为教育者整体自觉时期的到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月亮
小乌龟
太阳
接力赛
月亮
爸爸的缺点
一件感人的事
可爱的变色龙
菊花
我家的小猫
接力赛
XX优秀入党申请书
抗震救灾医护人员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对党的认识过程
通用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本
汶川地震后的入党申请书
XX最新个人入党申请自愿书
XX年9月份入党申请书范文
XX优秀入党申请书
XX最新入党转正申请书
一篇不错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XX在职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XX年7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最新)
汶川地震后的入党申请书
XX年大学生汶川震后入党申请书
我的入党申请书
地铁车站深基坑监测与分析
减振原理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库房接触网开关的接地方案探讨
浅谈让“兴趣”带着孩子畅游音乐殿堂
浅析轨道交通在优化交通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轨道交通与我国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地铁5号线高架桥整体道床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施工工艺
音乐图像的辨伪的策略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监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邻近建筑物的振动分析
略论我国医院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造价分析
浅议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途径和前景
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车站影响因素研究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一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二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三(第一课时)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三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一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1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第三课时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1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A案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B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