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教师转变观念学生全面发展

论教师转变观念学生全面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0

论教师转变观念学生全面发展

"

论文摘要: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教育观念;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不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还将与发达国家拉开更大距离。而在欧美国家实行的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

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创新型的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如在实验设计的教学中,教师除提出问题,做出适当引导外,主要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如问题思考、讨论形式、理论分析、归纳小结等),使学生亲自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老师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然而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人。教师应树立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潜力都得以发展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工作中做到“目中有人”,高度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的许多做法如只凭一些“主课”成绩给孩子排队,搞得学生压力很大,也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样就束缚了能力的发展。现代科学表明,人有巨大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这些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达到比现在高得多的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可表现自我的环境,挖掘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潜能优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六、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意志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成长的必要前提。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在《晁错论》中精辟地指出“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今中外成才者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点。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往往要求人有坚强的意志参与,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意志与情感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励上产生,高尚的情感是意志行动的推动力。另一方面,意志对情感又有调控作用。意志越坚强,越能使积极的情感持续下去,而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克制。因此,要成为21世纪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一定要不失时机的抓住素材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和锻炼,更要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地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的身心影响,如孜孜不倦的求知,科学严谨的治学,持之以恒的耐心辅导与教诲,自始而终的高标准、严要求。要对培养学生具备坚韧的学习态度;集中精神投入学习,克服自己浮躁的情绪,克服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坏习惯,能面对并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各种困难,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因遭受挫折而灰心丧气,认定目标而坚持不懈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在行动中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的过程,都属于意志过程,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加强学生的意志教育,可谓意义深远,教师应切实做好学生的意志教育工作,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就让我们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不断探索教改的新思路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回故乡
妈妈,我想对你说
童年,我想念你
云彩里的棉花糖
贴广告
慈祥的孔老师
二十年后回故乡
玩了一半的游戏
水浒传读后感
垃圾
老师,节日快乐
父爱绵绵母爱浓浓
美丽的校园
暑假日记一则
观烟花
再论宪政的复权(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画与诗的交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古代设计文化与美学思想探析
谈民族传统休闲体育项目——空竹
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大通土族婚嫁习俗文化意蕴初探
《浅谈维吾尔族帽子的特色》
浅谈演绎东方韵律美一一传统服饰文化之旗袍
从《论语》看孔子的孝道思想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当代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以“互补方法论”的观点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火车的故事》朗读感悟教学设计
《司马光》说课(第二课时)
《检阅》教学设计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3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2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之一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5
《小熊住山洞》教学案例
《小熊住山洞》教学杂谈
《荷花》教学设计之一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4
《翠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1
《司马光》精彩说课稿
《荷花》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