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关于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9

关于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 本文选取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一典型的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状况,揭示不同亚群体教师之间价值取向的差异,以便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

一、调查结果

贫困地区中学教师的价值观总体状况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在价值观排序上中学教师把品格公益和公众利益放在靠前的位置,其次是工作成就、法律规范、家族家庭和人伦前提;金钱权利和从众认同被放在最后。在了解了贫困地区中学教师的价值观总体状况后,进一步比较分析不同亚群体教师的价值取向差异,结果如下。 2.年龄差异比较。以年龄为自变量,控制其他变量,对价值取向8个因素进行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中学教师在金钱权利、品格公益、从众认同和人伦前提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F=5.118,Sig=.000;F=2.663,Sig=.032;F=2.432,Sig=.046;F=3.188,Sig=.0

1

3)。在金钱权利因素上,31~40岁之间的教师得分最高(M=3.

60),41岁以上的教师得分最低(M=3.

1

1);在品格公益上,25岁以下的教师得分最低(M=4.

9

6),41岁以上的教师得分最高(M=5.

3

1);在从众认同因素上,25岁以下的教师得分最低(M=3.

2

2),31~40岁的教师得分较高(M=3.

5

5);在人伦前提方面,35岁以上的教师得分最高(M=4.

1

7),而25岁以下的教师得分最低(M=3.

70)。 4.家庭收入差异比较。以家庭收入为自变量,控制其他变量,对价值取向8个因素进行ANOVA分析,发现在金钱权利(F=3.789,Sig=.00

1)、品格公益(F=2.234,Sig=.0

3

8)、从众认同(F=2.146,Sig=.0

4

6)、公共利益(F=3.343,Sig=.00

3)上,不同家庭收入的教师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收入在700-1000元之间的教师在金钱权利上的得分最低(M=3.

1

6),而家庭收入在1500-2000元之间的教师得分最高(M=3.

8

5);在品格公益上,家庭收入在150元以下的教师得分最低(M=4.

7

2),而家庭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教师得分最高(M=5.

2

2);在公共利益上,家庭收入在200-350元之间的教师得分最低(M=4.

20),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上的教师得分最高(M=4.

9

7)。

贫困地区中学教师的价值取向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强调品格公益和公众利益。同时也主张努力工作、遵守法律规范,并且看重家庭和人伦。尤其在追求民主平等,提倡依靠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提高知识技能等方面表现出比较强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他们在从众认同上的得分比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贫困地区中学教师没有忽略对个人品德的要求和自我个性的发展。特别对年龄比较小的教师来说,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后面将对此着重分析。此外,贫困地区中学教师在金钱权利因素上的得分最低。这可能受到教师职业本身特性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条件过多地追求金钱和权利,因此得分相对较低。 "

二、问题探讨

1.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金钱权利上男教师高于女教师,这一现象可以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角度来分析,就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来看,应该是“男主外、女主内”,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在比较偏僻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男女差异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在给予男性更多的重视的时候,也对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男性要自强自立,要能够养家糊口,因此男性需要得到更多的金钱权利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博得社会的认可和赞扬。而在法律规范因素上,则是女教师得分高于男教师。对于女教师来说,虽然身处相对落后的地区,但是教师职业和本身的知识阅历让她们充分意识到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她们和男性相比相对处于劣势,她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法律和社会规范来保护自己各方面的利益。 3.婚姻状况影响。未婚和已婚的教师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公共利益和人伦前提上,均是已婚教师的得分高于未婚教师。这可能是因为已婚教师已经在婚姻家庭中体会到家庭责任感,会表现出更加注重家庭和孩子。这方面的关注也会相对少一些。而且这种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可能会泛化开,表现为对国家、社会负责任,也就表现为更关注公共利益。此外,一般来说,已婚群体的年龄要大于未婚群体,因此年龄在这里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年龄越大,道德发展水平相对完善,也就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2] 金盛华,孙娜等.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现状的调查研究.心理学探新,2003

(2):30-34.

[3] 辛志勇.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

[4] 阴国恩,戴斌荣,金东贤.天津市大学生价值取向类型的调查研究.天津师大学报,2000

(2):34-37.

[5] 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黄希庭、郑涌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 熊春兰.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点更新.中国集体经济,2002

(1):36-38.

[8] 贾俊民.贫困文化:贫困的贫困.社会科学论坛,1999

(5):68-70.

[9] 王兆萍.解读贫困文化的本质.中州学刊,2004

(6):173-17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件事,我真惭愧
学纸牌游戏
做贺卡
吹泡泡比赛
帮妈妈做家务
丰富多彩的周末
我的发现
“三八”节的特别礼物
帮妈妈洗碗
献给妈妈的爱
任老师出板报
数学考试
第一次网上QQ聊天
我的寒假生活
我主持家庭会议
提高中学地理学习兴趣的若干尝试
民间音乐传播现况及保护的思考
黄河下游处断流日益严重
从“普罗米修斯精神”看理想人格塑造
社会心理的演变与对审美文学的作用
美是“数的和谐”
对唐诗美术艺术教学分析
煤矿矿区的综合地质勘探与煤炭资源的开发
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析新课程化学教学方式与应对策略
谈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
走出生物新课改的认识误区
地方文艺作风对文化建设的启发
打破时空界限与抒胸怀创意境
群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学评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课
自主阅读 以读代讲──《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听《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有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卡罗纳》近义词反义词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后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案例
“激情·本色”的语文课堂──听王雷英老师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有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用情感穿针引线──评析芮春燕教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诗意语文,大课堂──听周利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有感
《卡罗纳》难句解析
用血脉亲情滋养学生的心灵──《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