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主体间性:现代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价值

关于主体间性:现代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价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9

关于主体间性:现代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价值

"

[论文关键词]主体间性 师生关系 教育 价值

[论文摘要]主体间性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活动中的本体关系,应在现代师生关系中得到最明显的呈现,主体间性所表现出来的交互性、理解性、共生性、平等性,为师生关系分析提供了基、本的价值维度,将主体间性作为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有利于推动师生关系的变革。

教育依从什么思想指导,进行何种课程设置,怎样组织教学活动,达到何种结果,与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密切相关。正确认识主体间性的内涵,并将其作为现代师生关系变革的基本价值,生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得以实现。

一、主体间性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特性

主体间性教育是由主体性教育发展而来,主体性教育是在主客关系指导下的教育理论,而主体同性教育是在主体关系指导下的新教育理论,主客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主体间的关系为中介,包括文化、语言社会关系等中介。在此意义上,主体问性比主体性更根本,现代教育的主体间性作为本体论规定是对主体性的现实超越。当然教育的主体间性并不是反主体性,而只是对单子式的主体性的否定,认为自我与其他主体是共在共生的,教育的主体间性是主体间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反对以个体主体性取代社会性,同时也警惕主体的社会性淹没于个体主体性。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教育还没有实现主体性教育,就过早的走向主体间性教育是不合适的,我们以为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既然西方的教育经历已向我们昭示了主体性教育的弊端,我们就应该防患于未然,把主体性教育放到—个适当的位置和尺度,使个体的主体性和主体的社会性统一,走主体问性教育。在此意义上说,主体间性质成了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特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目的的主体间性。教育是形成人的活动,从笛卡儿“我思”开始,高扬人的主体地位,把人的主体性张扬至极,导致生态失衡、人性失落,人类生存受到威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他人关系的疏离异化,单子式占有性的个人主体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目的就不能单单注重培养主体性的人、工具性的人,更应该培养适应与超越时代发展要求的主体间性的人、和谐的人,强调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平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超越主客体的对立与控制。当然我们在强调主体模式时,应掌握一个“度”,在超越主客对立的工具思维率、技思维的同时,不能无限夸大“主体间性”的意义。倡导用“主体间性”思想改造现代教育时,切莫有意无意将主体间性作为反科学、反理性的种子,使教育领域成为滋生反科学与反理性的土壤。

第二,教育本质的主体间性。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现象之间的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与纯客观现象之间的联系有根本的不同,后者的联系与主体思想在场与否基本没关系,而前者不仅不是离开主体人的必然,更主要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主体与主体之间稳定必然的联系,也可以说是精神与精神、思想与思想、心理与心理的必然联系,一定程度上教育的本质就是主体间的思想建构。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主体间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直接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主体问的指导学习。教育规律就是主体间交往的规律。

第三,教育管理的主体间性。教育管理包括对人、才、物的管理,但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人对人的管理。一般认为管理者是主体,被管理者是客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主客体关系,在这种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指导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就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约束与被约束的非人文关系。管理者盲目发挥其主体性,把被管理者视为无生命、无感情的物或器,使被管理者格支离、个性扭曲。其实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关系,他们始终都是主体,管理是主体问共同分享经验、意义和价值,人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形成主体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信息平台。使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经过协调、保持—致,这样教育管理才能高效。

第四,课程的主体同性。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主体与文本之间没有唯一的理解,只有不同的理解。课程文本不是一个与师生主体无涉的自主客休,而是像一部乐谱一样,要求演奏者将其具体化为活生生流动的音乐,才是真正的课程。课程未被师生内化时,它仅仅是潜在的未实现了的课程,还未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课程只有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主体间的相互领悟学习中,才能转化为名副其实的课程,使得教师、学生和课程背后编写者在理解和“前理解”的交流沟通中,达成“视界融合”。 "

二、主体间性为师生关系分析提供了基本价值维度

主体间性作为现代教育的最基本特性,既是师生关系变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判师生关系的基础性价值。从主体问性的内涵出发,笔者认为,交互性、理解性、平等性、发展性是师生关系分析的四个基本价值维度。

1 交互性;主体间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交互性,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单向的、不通约的、异质的,不可能形成交互性,而主体间是同质的双向的。主体间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只有主体间才能形成交互性。“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互惠的,教师会改变学生,或被改变,反之亦然。”师生双方在相互作用、相互沟通湘互理解中,才能不断重构原有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和情感内涵:师生的交互性不单单表现在课堂的一言一行、一情一感上,也包括表现在课程、校园以外的看见的看不见的语言的非语言的诸多方面,交互的内容外在的是知识、思想、意见等,内在的是情感、智慧等。现行主体性教育理论与制度下,师生关系是以主客体关系为前提,即便有双主体、复杂主客体等论述,最终仍然没有走向主体问,而是落入主客关系中。在这样的前提下,把学生看作了客体同时又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主体性人,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不衔接不统一,所以我们的确应从根本前提上转换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走向合理的师生交互关系。

2 理解性。理解性主要表现为主体间的视界融合。师生之问的视界不应是封闭孤立、单向流动的,而是相遇碰撞、互相交融。形成新的视界。如果教师把自己的看法生吞活剥的塞给学生,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简单的记住它,而不是深入的领悟理解,那么这样的师生关系就是主客体二元对立思想指导下的线性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被知识的灌输和应试的思想所遮蔽。应去蔽澄明,师生双方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在视界相互的交融中,师生主体间的“前理解”不断开放,视界不断融合,从而达到师生的相互理解,成为真正的师生关系。

3 平等性。在主客对立思想的指导下,教师是教育的操纵者、控制者,平等会抹杀教师的威信,使师生会失去应有的师道尊严秩序。其实师生之间是完整的人与人的交往,是主体闻的“我与你”的关系,把对方作为‘你’来交往,只有这样才能使交往双方完全融入交往当中,发挥出交往双方真正的主体性来。具体表现在师生主体都有对问题讨论分析的均等机会,都有自己表达认识呈现兴趣的平等地位。在主体间性平等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绝不能以霸权的话语来侵占学生的思维,一般来说,教师知识、能力、思想等储备高于学生,但这不能成为师生不平等的理由,在教学的同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说是“指挥者”,学生可以说是“演唱者”,二者的意向是不同,但落脚点是一致的,过程是有意义的平等交流,只有在主体间平等的理念引领下,受教育者才能与老师一道进行生命的交融和成长。

4 发展性。主体同性具有社会的本体意味,言说的是主体与主体的平等交往、默切合作、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是为了教学相长,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把学生当作主体来培养就比教师把学生当作客体来培养更有可能把学生培养为有较高主体性的人,反之培养较高主体性的人的可能性就小。因为教师和学生无论怎样看,无论在怎样的一种关系下,它的本体状态一定是主体,不会因为你把他看成是客体它就成为了客体,也不会因为你把他看成是主体他就是主体,而是他本来就是主体,所以当你把他看成主体培养时,他就比你看成客体培养更有可能成为主体。主体间性教育就是反对把师生间关系看作主客体关系,哈贝马斯曾经严格的区分了工其行为和交往行为,其中工具行为就是主客体关系,而交往行为则以主体间性为本质。在教育中就要既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更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但二者的主体性发挥就不是主客体关系下那种被约束、被控制的单子主体性发挥,而是平等自由的、交往对话的双向互动的主体性发挥。 "

三、以主体同性为师生关系变革的基本价值的意义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推崇的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是国家教育的代言人,是绝对的主体,学生是国家教育规范的对象,是客体,教师用国家的通编教材、统一的教育思想、同一的灌输方式,培养出统一的合乎规格的学生。把学生当作产品,学校当作工厂,教师当作制作师,把教育中本来的主体间师生关系降格为主客体间的师生关系,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偏差,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以主体同性为基本价值构建师生关系,能够阻止师生关系本体价值缺失,使师生关系走向合理化的发展之路。

第一,以主体同性为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是推动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理念的有效路径。作为关系在世界之中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对关系的认识具有复杂性,强势关系对弱小关系往往就是一种遮蔽。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黑格尔的“人为自然立法”等思想,使得主客体二元对立关系从此扎根在人们的观念之中,主体性日益膨胀,主体对客体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调整,服务于主体,这—观念在工业经济中屡试不爽。表现在教育中,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规范,把学生培养成适合国家、教师意图的人,单从政治、品德等方面分析,有—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单向灌输。缺乏主体间的互动、理解,必然使师生关系伦为人与物的关系,所以要真正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形成优秀健康的人,就必须树立主体间性的师生观,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师生的内在关系就是教学过程中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正如胡塞尔所言,“知识的基础并不是客观,而是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我是通过与客观世界以及他之间的互惠式关系而获得人性的。”

第二,以主体间性为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师生关系评估范式。师生关系评估与其基本价值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基本价值就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教育是形成人、促进人的事业,主体间性本来就是师生关系的应然状态,我们不能认为历史中占主要地位的师生关系是主客关系,就默认其是正确的,我们通过批判现实、反思理论,我们的师生关系不能以主客关系来作为评判的依据,这样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应该以主体间性的交互性、理解性、平等性和发展性作为标准,评估在实践中存在这样或那样偏差的师生实然状态,从而有益于对师生关系正负效果作出公正的评定,并使其不断的完善,充分发挥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以主体同性为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行为境域,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离开主体间性,一方面可能造成师生关系进一步陷入主客线性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可能造成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恶化,教育的个人与社会功能失效。这样的师生行为更多表现为工具性存在,师生关系无不笼罩在“控制”、“特权”的氛围之中,从而限制了教育良性运转和发展。以主体间性为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和选择发展的权利,教师应该去掉知识化身和权威光环,以本真的生命情怀面对学生,达到师生间心灵的交融和共通,师生通过对话、体验、沟通、理解等建立属人的主体间良好的行为境域,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以主体同性为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可以保证对师生关系中存在问题的认定合理有效。目前我国师生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无论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还是师生双主体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论,最终都落入了师生不平等的主客关系之中,实际中经常是教师被自然推定为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执行者、国家的代言人,学生是被领导者、被监护者,学生的言行必须以教师要求为准则。而以主体间性为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从根本上建立交往的师生关系,师生始终是主体,师生主体间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中,解蔽了被物化的师生关系,还以“我与你”的本真师生关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就是我
我与福娃
篮球
我的爷爷
我十岁了
“无敌杀手”的自述
这就是我
生命——和谐的乐章
小小的我
难忘的一句话
看侄女历险记
中彩那天
美丽的校园
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提升方案
暑期教师培训方案
证据保全申请书
关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案
关于开展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工作方案
公安局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行动方案
提前离校就业申请书
小学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宿舍申请书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书
个人企业土地申请书
岗检工作方案
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申请书
低保申请书
中学远程教育工作材料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法学理论论文(1)
ABS若干法律问题论析(2)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人权法在线资源概述(4)法学理论论文(1)
国有资产信托的法律问题探究(5)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5)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9)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0)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1)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人权法在线资源概述(3)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9)法学理论论文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8)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9)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7)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3)法学理论论文(1)
《搭石》教学设计8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建议
《搭石》教学设计9
《搭石》教学设计10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5
《搭石》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词句解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快乐练习:同步达纲练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9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