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信息技术教材直接关系到未来人材的培养,本文就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一、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1.部分教材以应用软件(主要是MSOffice)的教学为中心,以学习操作使用软件的方法顺序为主线安排教材体系,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实用技术。这类教材的发展趋势是编排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彩色印刷、操作细分、循序渐进,有利于初学者对照操练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和示范演示为主,学生跟着反复操练,然后完成课后作业,以掌握软件实用技术为主要教学目的和评价标准。

2.部分教材以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原理,软件操作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材体系,辅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习信息与计算机知识和软件使用技术。这类教材的主线索是计算机应用软件(MSOffice系列软件)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软件的教学,把学生机械地模仿软件操作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这种教材安排体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软件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少部分教材的表达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等教学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不仅适合教师的教,也适合学生的上机实习和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4.少部分教材根据科学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原则,采用模块组合、弹性结构。教师在保证完成必学部分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根据学校教学条件选择选学内容。如教学设备状况改善了,就可以马上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这为学校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可发展的教学空间。

5.大部分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即信息技术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及综合素质。教材既注重以操作功能带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注意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原理性知识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6.部分教材在版面设计上图文并茂,在知识结构与技能培养上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较好地体现了“模块化”的要求,不少教材还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的思想。

二、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主要局限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出现了一些好的信息技术教材,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存在许多不当之处:

1.首先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的问题。目前有一些教材基本上属于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材的翻版,不能体现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的区别,一翻开书就是计算机知识与操作界面,让不少教师产生了“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的印象。教材体系基本上还是没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的思路,没有真正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没有将任务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生活区联系起来。大多数教材实际上只是对某个软件知识点的罗列,信息技术课基本上是对某个软件的功能介绍,只是对软件功能的讲解。这样的教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更不用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不在于这些教材的编写没有一个明确的理念指导,没有找到教材开发的适宜切入点。 2.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陈旧,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不能拿过时的、淘汰的知识去教学生。选入教材的内容应用适应发展潮流,具有先进性。但这一点我们很明显做得还不够,比如,校外Windows2000系统已风靡多时,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Windows98版。这固然与我们各校的硬件设备有关,但教材内容陈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信息技术教材体现人文方面的内容太少。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在体现技术性、科学性的同时,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而大部分信息技术教材只是知识的讲解,没有体现技术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与道德责任。

4.系统研究中小学教材,就会发现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有问题。例如有些内容小学讲过了,到了初中还讲,甚至到了高中还要再讲,重复交叉很严重。

5.大部分信息技术教材只采用书本教材,对于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显得过于单一。采用书本教材与光盘教材配套的形式,有利于弥补单纯书本教材的不足,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6.进入21世纪,步入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要,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因此,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应当体现研究性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们现在的教材在这方面是很欠缺的。

三、当代信息技术教材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已经成为共识,教材的编写应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渗透人文精神,突出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教材的编写要于信息技术之中始终体现人文精神的蕴含,用信息技术中表达的艺术、文化和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信息时代的信息伦理与道德、虚拟世界的法制观念,将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基本信条。教材要重点加强对这方面意识的培养,引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对错误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相关责任人受到的惩罚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3.立体化出版。教材应包括书本教材、光盘资料以及支持网站三部分。计算机是处理信息最便捷的工具。为了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自身的优势进行辅助教学,笔者认为在书本教材发行时,配套的光盘教材也应随之发行。增加视觉、听觉信息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载有操作示范、过程讲解、模拟练习以及技能测验等内容的光盘教材,图文声像动画并茂,能有效补充书本教材的不足。支持网站是学科教师获取更多资料的途径,是交流和表达教学问题的空间,也是通过反馈修订教材的通道。

4.体现信息技术的技能评估思想。传统的评价基本停留在问卷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寄托在常规应试教育上既不现实,也不正确。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是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理论,而是以应用性学习为主,因此应主要考核学生利用软件完成任务的水平。如果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考试,只会产生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将这门新兴学科引入死胡同,成为应试教育的又一牺牲品。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台湾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法:完全抛开传统的笔头测验,代之以口头回答,以操作性评量和实际活动报告等为主,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充分开展创造条件。另外,同学科结合的活动则应以学科目标的有效达到为主。 6.强调知识迁移。信息技术课不是计算机课的别名,而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到社会上去谋生,而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其中,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驾驭和认识各种不同信息环境和软件的共性上,体现在对未知环境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一一介绍和列举,而应该以具体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具有与未知环境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虽然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虽然软件版本升级很快,但是新旧版本所涉及的许多基本概念是一致的,有的新版本只是对旧概念进行拓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处理技术将永远不停地发展,但信息技术的内涵却是永恒不变的。信息技术课涉及的具体软件实际上是教学所依托的一种“媒介”。无论是进行语言编辑教学还是进行应用软件教学,无论是Windows98还是Windows2000,无论是Word2000还是老WPS,无论是比较落后的环境还是最现代的环境,只要通过它们的教学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对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正确的。要做好从计算机软件使用手册向信息技术教材的转变。 8.重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对学生高级智慧活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克服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低认知水平、重操作的倾向”,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编排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中研究性问题的设计,重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对不生高级智慧活动的训练。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研究型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基本条件:

(1)与学生学习生活区的相关性,即选择那些学生能够理解的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

(2)研究问题的开放性,即所选择的问题是可以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挥的,而不是简单问题的操练,或只是让学生去重复别人已有的结论,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信息技术的技能训练与问题解决的关联性,即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资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研究问题、完成任务和做出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

开发新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需要将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以及对之的态度融合在一起,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进程,兼顾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将模拟操作、任务驱动、研究驱动结合起来,形成几个学习循环。通过循序渐近的学习,学生在从简单的模拟操练到复杂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培养高级认知智慧和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巧),从而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和有目的地使用计算机,并能够将信息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狗
孔明的“略懂”让我肃然起敬
我上网体会到了……
时钟里的风波
打雪仗真好玩
游戏血战上海滩
失踪的小狗
放飞小鸟
给妈妈洗脚
我的玩具手枪
包饺子
第一次当国旗班
我学会了游泳
我最喜欢的课余活动
我的玩具朋友——恐龙合体战队
简析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探析民法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区别与体系互补(1)论文
析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概念(1)论文
试析提高幼儿音乐鉴赏能力的研究
浅析当今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与前景
浅论经济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1)论文
浅议音乐基础教育中的个性培养
“我的觉醒”与“美学的觉醒”(1)
论知识产权法的法技术特点(1)论文
探析我国经济法的法侓地位(1)论文
浅析中国知识产权法落后的文化原因(1)论文
浅论经济法对利益冲突的平衡与协调(1)论文
关于开启中华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学之旅
知识产权性质的理论分析
尼采与克罗齐:朱光潜美学的二律背反(1)
《纸船和风筝》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从现在开始》教学建议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3
《称赞》教学设计2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2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片断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1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2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纸船和风筝》教学建议
《称赞》教学设计1
《赵州桥》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