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中学德育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关于中学德育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中学德育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在我国加入WTO以及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学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从创新的角度,审视德育,走德育改革创新之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

一、转变观念、理念创新。

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传统的德育往往是见事不见人,或者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独立个性和内在需求等因素,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进行呆板的说教,过于凝重,过于规范,又过于封闭,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现代的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中学德育创新,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二、丰富内涵,内容创新。

中学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就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充实。

1、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中学德育的核心内容,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人,对中学生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2、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中学生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使中学成为学习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

3、加强法纪教育。引导中学生积极学习我国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时要树立学法、用法的意识,当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道德教育。一方面努力推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践行“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着力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帮助中学生树立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生命伦理、经济伦理等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品质。

5、加强心理教育。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由于竞争机制强化,变化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生活的紧张度增加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承受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等。

另外,随着中国加入WTO,诚信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也须扩充进来。同时,还要将德育与智育的各个学科进行整合,积极寻找最佳结合点,将“两张皮”合为一体,使其良性互动。

三、有机结合,机制创新。

笔者认为,要实现德育机制创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建高立意、近距离、低姿态的运作机制。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思考、设计德育工作。这就是说德育工作立意要高,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决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应该把高立意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新这种理论上“登高望远”、运作上“拉近距离”的运作机制,教育者放低姿态,淡化身份、平等交流,能够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教育的亲和力,顺应德育改革的趋势,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经实践检验证明,这是一种效果较好的运作机制。

2、创建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教育机制。自律是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他律是外部力量对行为主体的监督和约束。他律是被动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自律是主动的,可以使受教育者进入较高层次。他律依赖于自律,通过自律发挥效用;自律以他律为先决条件,通过他律逐步养成。二者相辅相成,使其有机结合,德育工作就更有力量。

建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教育机制,通过理论学习、榜样引导、文化熏陶等途径,对人施加影响(他律),使人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从而把人从个体的自然人转变为遵规守纪的社会人,并逐步养成行为习惯,使其遵规守纪,自我约束成为下意识的、自然的反应(自律)。经过长期的严格自律,人可以逐步达到慎独的最高境界,这一机制的实践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3、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现代德育就是要通过创设人所需要的条件,激发人的动机,从而产生实现目标的特定行为。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机制已被应用于德育实践。善用精神激励,量力辅之以物质激励,这是巧用激励机制的要点。创新,重在精神激励机制的创新。

关于精神激励,人们一般在荣誉激励方面有所尝试,常见的是评优表模,“特发此证以资鼓励”。其实,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满足人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的愿望,实际上就是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让其参与,会被认为是惩罚),这是参与激励;设法将人安排在适当的专业(或岗位),让其具有学习(或工作)的兴趣,产生学习(或工作)成效,快乐学习(工作)或享受学习(工作),给人一种自我实现感,这就是学习(或工作)激励;设定集体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使人感到每一步努力都有一个诱人的目标在牵引,这就是目标激励;设法进行情感沟通,使人被真情打动,可以激发出极大的热情,这就是情感 激励。

构建各各种激励方式有机结合的机制,必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已被工作实践所证实。

4、建立教育与管理互补的制约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可以看成是一项“软工程”,而依据规章制度进行的管理,则可以看成是一项“硬工程”,实现两者之间的一种动态互补,把教育的要求体现到各项管理中,无疑将大大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成功率,使教育在更广大的空间中显示威力,同时,也使管理工作更见成效。当我们把德育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中,堵住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漏洞,消灭了每一个可能存在的盲区,我们所建立的制约机制也就完备了。

5、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践、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德育评价不像智育那样便于量化。我们不仅需要进行道德知识的评价,还要进行道德行为的评价,而道德行为是个难以把握的变量,它具有随机性,其稳定性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所以,关于德育评价机制的创新,非常值得研究。近几年来,我们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的评价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可以说这种机制能较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德育状况。

四、拓展渠道,形式创新。

德育形式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关键在于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德育形成必须多样化,必须生动活泼,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

1、德育应从单向式向多向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单向式灌输,其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收器。现代德育必须变单向式灌输为多向式交流,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各学科间交流。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他们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德育应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校园层面的德育,称为平面式封闭性德育。我们不能总把学生放在“净土”或真空中,而应该放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磨练。因此,现代德育追求开放性,力求实施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

3、德育应从包办式走向自选式。德育若能唤起学生自我思考、自主选择,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德育。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自助餐”,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改变过去教师“一人掌勺”的做法。

五、德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

德育途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大型活动、党团活动、主题班会、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咨询(个别教育),社会实践、多种媒体的宣传(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其创新的重点在于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和网络德育等。

1、心理咨询:即个别教育。作为一项专业事业,在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对挫折的忍受力,开发与发掘学生自身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特殊作用。因此,应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应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各中学设有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咨询指导机构,负责学校学生的指导工作,并在组织上、人员组成上、活动经费上、活动场地上给予妥善的安排。

2、社会实践: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学德育必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构建一个多层次,着重参与及角色预演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即必须面向世界,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首先学校应与家庭双管齐下。学校与家庭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互相配合,提高德育的实效。其次,学校与社会要共同参与。要建立包括党团队组织、社会德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关心下一代协会等在内的一个德育大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3、网络德育: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社会所有领域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对德育工作形成很大冲击,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网络这个重要阵地,我们要主动去占领。要办好德育网站,做到网上网下对接;德育教师要学会网上聊天,做到网上网下“两栖”全能。扬长避短,使网络这一利器为我所用。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弥补德育信息量的不足;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增强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利用电脑虚拟化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境,使学生在一种仿真的、独特的德育环境中,开展道德实践,感悟道德力量,既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相对的真实性。

运用这一特点,教师可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入其中活动。如“毒品的危害”“青少年能否早恋”“道德警戒线”“知法守法”“正确对待金钱”等无法在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受某些做人的道理。这样,传统的、常规的教育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网络中都能够得以解决。

总之,中学德育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具有全局意识和历史责任感,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需要不断的创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旋风来了
非典是毒物!!!!!!
剖鱼
我盼望天空变蓝
天才小八哥
春的田野
思品
“南柯一梦”后传
根之颂
读《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有感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床单风波
打蚊子
大自然的爱
绿叶赞
2011年督查科工作计划
2011年春季外语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
物业管理部门2011年工作计划
交通公路系统养护中心工作计划
学校文学社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博夏电影协会工作计划
综合管理部管理工作计划
信息科2011年工作计划
大城子镇英语服务队2011年工作计划
政研室2011年工作计划
教育局宣传科工作计划
2011年商品流通处工作计划
物业公司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度上半年网络部工作计划
中国音乐学院“博馨社”外联部工作计划
动画艺术在美术中的适用性
企业年金基金治理结构研究(1)论文
浅谈用教育艺术优化美术课堂
试论商业动画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试论戏曲的抒情中心到戏剧的叙事中心的转移
环境公益保护视野下的巴西检察机构之环境司法(1)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与我国的反垄断法(1)论文
谈王铎的书法特色
数据库法律保护问题辨析(1)论文
经济法理论的历史负重与现代化拓展(1)论文
论保险代位权的法理基础及其适用范围(下)(1)论文
浅谈提升艺院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探究
试论新课改下舞蹈教学之体会
试论艺术设计中技术的培养艺术设计中技术的培养
浅谈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与艺术素质培养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鲸》教案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案
《新型玻璃》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珍珠鸟》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落花生》教案
《梅花魂》教案
《松鼠》教案
《桂花雨》教案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窃读记》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