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从美国选举制度透视美国的民主

论从美国选举制度透视美国的民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7

论从美国选举制度透视美国的民主

"

[论文关 键 词] 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原则;冲突的两面性

[论文内容摘要]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在运转中会产生种种非民主的后果遭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深刻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现代民主及选举制度的合法性。然而,冲突有时只是表面,并未真正造成危害,拥有久远历史的选举制度有其自身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不乏合理性。自由理想与现实体制的张力就是美国的特色,民主是从其理想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从应然的推动力和实然的抗拒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形成的。美国选举制度带着自己的功能逻辑和理性展现着美国的文化。

四年一届的美国大选如期而至,在美国历史上,无论内战还是外战都没有阻止或中断美国周期性的、定期的选举,这反映了美国政治文化中忠于宪法、重视程序、相信制度的传统。选举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深刻的美国特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美国选举制度必然有其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争论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在实践中会产生非民主后果的声音不为少数。这个引起美国人民甚至全球人民关注的总统选举到底是否会与民主产生冲突?这些冲突真的会瓦解这一制度从而背离民主原则吗?本文将剖析这一矛盾冲突背后的逻辑。

一、选举制度与民主的冲突

现代选举制度,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已经发展到高度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就法律规定和程序安排而言,美国等国家的选举制度堪称完美。选举被视同民主,是现代西方政治理念中的铁律。然而,在众多著作中,批评乃至辱骂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会削弱民主的比比皆是。确实,美国选举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现代民主及选举制度的合法性。

1.卑劣消极的选举。竞选中双方互相攻击却不表达自己建设性的立场。肆无忌惮地揭露竞争对手,甚至诽谤和中伤。从1800年的美国第四届总统选举开始,相互攻击无处不在。搁置第一宪法修正案的解释、国家与州的权限、经济政策、国际地位等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粗俗的辱骂、指控与反指控,对腐败的谴责。之后众多届选举中消极的选举活动频频发生,这似乎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部分。缺乏实质性内容,回避议题,只为了获胜无所不做最终人们对候选人失去了信任,伤害到民主。

2.金钱政治。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西方,社会财富与经济资源在社会成员中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少数人掌握巨额财富并拥有影响、调动巨大经济资源的能力。而多数社会成员除去个人生活资料以外几乎所剩无几。在选举过程中,财富与经济资源的运用可间接地影响政治活动及其结果,金钱可以使具有严格、公开、公正程序的选举成为一个受控的政治过程。金钱政治使得穷人望而却步,滋生腐败,将民主作为商品出售。历史资料显示,竞选资费仍在逐年成倍增长。可是,在民主的模式中,不应该有金钱的位置,所有公民都应该是平等的。

3.大众传媒影响公众的参与程度。选举中大多数的政治信息都是来自大众传媒,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公众不知如何挑选。荒谬的、无聊的、虚构的信息比比皆是。金钱驱动着媒体,控制信息使有利信息得到最佳传递、获得最佳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衰减不利信息,并造成对竞争对手不利的局面。选民的政治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所接受的来自新闻媒体制造的舆论所左右的。有人说,媒体是政府或大公司的宣传工具,企图阻止我们发现“真理”。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的判断力,阻碍了公民的参与范围,与民主的精神相背离。

4.选举制度的内在机制安排充满矛盾。主要包括“选举人团制”“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这些既是美国选举的独特之处,又是破坏民主的制度缺陷。“选举人团制”反映了美国国内两种民主原则之间的矛盾,一个是国民性原则,另一个是联邦性原则。前者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管理,强调国民多数优先原则,主张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而后者主张各州平等、相对独立和多样性,强调总统选举的地域代表性,主张总统选举应在各州层面进行,当选的总统,除了获得多数国民选票外,还应有广泛的各州地域代表性。从实际运行的客观效果来看,“选举人团制”过多顾及了联邦性原则而忽略了国民性原则,从而导致选举人票数的分配与实际国民人口数的分布不对称。在总统选举中,实行“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一州内得普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就会获得本州在选举人团中全部代表的支持票。可见,“一人一票”的平等投票原则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并不能得到真正实现,获得全国普选票少数的总统候选人可以因获得过半数的选举人票而当选为总统。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告诉政治精英们的统治法则:统治者只有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社会才能获得真正的稳定,政权才能长治久安。现代选举制度正在把卢梭的法则变为现实①。

二、冲突的两面性

在消极选举司空见惯之下,在选举活动如此巨大的耗资、耗时、耗力下,在选举制度与民主信仰呈现出明显的紧张关系下,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却仍然长期存在着。难道美国人民会对自由、民主、平等政治价值的独有的承诺与共识动摇吗?为什么在美国的政治中竞选活动采取了这样一种形式?那些令人厌恶的部分是否真的造成了伤害?冲突有时只是表面,并未真正造成危害:

1.消极的选举活动并非总是消极的。只要不是非法和不道德的活动,让人们关注竞选人的背景和历史,从中获得信息(只要这些信息是真实可靠的),激发人们的意识,促使冷漠的选民参加投票,消极的活动便会带来收效。用夸张的方式赢得公众的政治参与之后,候选人才能激烈的争斗,展现能力,争取选民的支持。这源于美国的政治传统,好坏难辨。

2.金钱的能动作用。金钱所购买的不仅仅是通道,它还能购买政府官员的注意力,购买和影响参与权。同时,金钱不是万能的,不是竞选获胜的唯一因素。竞选策略、影响公众舆论、合理使用经费、善用新闻媒体等等都是成功竞选不可缺少的条件。无论金钱是如何的万恶之源,通过捐款增加参与者还是有其积极的一面。

3.媒体的作用不可获缺。媒体就如一个放大镜,通过对竞选活动的关注,突出了选举活动的重要性。编造也好,偏见也好,毕竟造成了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提供了获得候选人和政治选举活动的机制。而且,事实上,美国的记者在准确报道上一直在努力着。记者们的百般挑剔更加会对候选人产生约束力。只要改善媒体,它一定能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

4.“选举人团制”“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虽然与民主相悖,却是来源于美国的传统,根深蒂固。“选举人团制”体现了美国联邦制的要求。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怀疑人民直接选举,就将总统选举设计成间接选举,设立选举人团作为一个临时、独立、专门的选举总统的机构,有效地平衡了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对总统选举的影响,同时在民主不断扩展时保护了共和的原则和精神。“赢者全得制”作为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一个重要惯例,它的出现需要把政党政治和总统选举制度结合起来解释。“相对多数票当选制”被采用,是因为它能够减轻选举本身固有弊端的危害。如果选举过程历时太长,选举结果拖延不决,将使国家陷入政局动荡、社会混乱的危险中。可见,美国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这有利于候选人在选举人团中形成绝对多数,迅速判断选举结果。

民主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当民主同美国总统选举制度联系起来考察时,不得不与美国的传统相联系。也许继承传统确保政府的连贯性是美国的民主形式与众不同的方式,是否与民主相悖应该放在过去的公民与领袖所面临的挑战的背景下加以检验②。世界上没有一种政治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任何政治制度都和它的本土文化、历史传统,尤其是同其生产力水平相辅相成。这种与美国民主原则相结合的古老的选举制度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也许这是是美国人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既然不能废除这一制度,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完善。

三、完善选举制度 "

至此,笔者剖析了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民主原则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耗资巨大,令人厌恶的美国选举并未使美国民主丧失功能,所有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的出现均来自于美国的社会生活而非选举制度。在美国,选举是公众观赏和娱乐的事物,是马戏观赏的翻版。对于议题,既可以是单独乏味的,也可以是引起分裂的,但对美国人所选择以满足选举需要和要求的方式来说,它们并不重要。美国的政治选举活动的仪式和规范更多的是以娱乐和刺激为主,而非内容。但是,对因为候选人的消极行为而使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候选人的信任逐渐丧失,以致伤害到了民主的情况,是必须要警惕的。

在媒体对选举活动的报道方面,人们不乏大量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多数公民对候选人和选举活动都漠不关心,缺乏耐心;而媒体从根本上讲是商业机构,关注的是收益,向选民提供信息也许只是次要的,况且美国的宪法允许媒体按照其意愿报道选举活动。因此,改善媒体对选举活动的报道的关键之途是提高公众和记者们的职业精神,期待负责任的报道不会是徒劳。总之,谁将是最有洞察力的选民、哪位候选人将最终获胜,都不是由媒体来决定的。最终是由公民自己决定是否参加选举,了解信息之后进行投票。决定选举中的获胜者和失败者的是选民而非媒体。

选举中的耗财是遭受批评的焦点,虽然有不得已而行之的理由,但是财务改革的建议纷至沓来。限制选举活动经费的筹集和花费的时间范围,取消对一切选举活动的公共资金支持等等。同样,我们要考虑到政治现实:如今的政府官员们是现有体制的成功产物,他们是改革的强烈抑制力量。那些由金钱和选举所引发的根本问题几乎没有被任何改革所触动,对现有体制的微调根本无法触及现有选举活动的财务体制。金钱建立了一个不平等的选举活动场,建立了政治行动组织和候选人之间的过分相互依赖关系。因此,在捐款者和候选人之间建立一种带有协调性和钳制性的组织或机构是当务之急,它可以作为在美国民主理论中的制约和均衡手段,强迫选举活动经费的捐款方和接受方承担责任。一个健康的政党也许是担此重任的一种选择。面对危机四伏的选举经费,公民们有责任挽救这一症结,从体制的深层次原因来加以解决。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是“选举人团制”,其因联邦制的要求而长期存在。虽然选举人团制度受到了很多的批评,但是不少美国政治学者认为,选举人团制度作为美国式民主的一种范式,体现着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毕竟它能抑制第三党的产生,有助于两党制的稳定。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助于保持联邦与各州的关系:总统选举并不是由美国的普选投票决定,而是由各个州的普选票决定,这就保证了州与联邦之间的平衡。如果“选举人团制”取消,则“赢者全得制”根本无用武之地,“相对多数票当选制”亦会减色。如果美国总统选举制度进行改革,比如全国合格选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则“少数票总统”不会产生,各州之间和一州内部公民选票价值的不平等也会消失,无疑会更加符合民主的要求。但这样的泛民主最后很难达到集中,且社会成本非常之高。

民主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的理念,而且必须成为建立在一种属于其自身的社会、文化和伦理形式之上的生活实践。在美国总统选举中,选民在相互竞争的各位候选人之间投票选举总统,并将全国最高行政权力委托给当选总统,体现了被统治的民主的特点。“民主政府的本质,在于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对抗不了多数”③。在民主社会中,对多数原则的限制是保护少数权利,尊重个人自由所必需的。选举只能是民主的一个必要条件。由总统选举合法产生的总统和政府,在做出决策时,无论如何不得侵犯宪法的权利法案所保护的个人自由,并且在行使权力时也不得超越宪法规定的范围。尽管总统选举中会出现“少数票总统”,但其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并没有什么实际危害。另外,宪法规定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不得提前或推迟。这也反映出美国政治竞争的环境是稳定而充满信任的,奠定了民主政治良好运转的基础。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实际运作避免了一个稳定明确的多数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从而避免了多数专制的可能;在选举政治中极大地提高了统治者对民意的敏感度,这也是现行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得以长存的重要原因。

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和工业革命在美国的兴起,民主制度所释放出的个人主义的极大能量并没有为民主制度中“个人性”与“社会性”的二元对立提供一个综合的可能。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仿佛是“传说中的魔蛇独吞了所有其他的同类”,牟利的冲动消解了个人主义理念本身所内涵的一切个人实现和发展的可能性,个人主义由一种民主社会的理想变成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④。美国的民主社会没有发展出一套丰富的、可以分别私人与公众的社会形式与生活习俗,以此来安置个人的存在与自由。但是,美国文化和伦理生活的“空白”和“缺失”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于民主社会未来的期待。美国政治的核心特征就是失衡,自由理想与现实体制的张力就是美国的特色,一旦这种张力消逝了,美利坚合众国将不复存在⑤。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系统的民主,包括了种种制度、步骤、程序和结构联系。但是,民主也是一个概念,包含了一系列光辉的抽象原则和未曾实现的理想,而其常常没有清晰的体现在作为一个系统的民主中”⑥。“现实中的民主不是,也不可能同理想的民主一样;民主是从其理想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从应然的推动力和实然的抗拒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形成的”⑦。在这个意义上,美国现行的总统选举制度虽然在运转中会产生种种非民主的后果,但是,这也许是美国的政治动力。选举制度带着自己的功能逻辑和理性展现着美国的文化——活跃的、令人兴奋的!

注释:

①房 宁:“现代政治中的选举民主”,载http://www.tecn.cn/academic。 ③[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第282页,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④毛 亮:“美国民主的‘形式’问题——亨利·詹姆斯的《美国游记》”,载《国外文学》2007年第1期。

⑤[美]塞谬尓·亨廷顿:《失衡的承诺》第283页,周端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⑥刘 敏:“从民主视角剖析美国总统选举制度”,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9期。

⑦[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第9页,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文献: 2.詹姆斯.M.伯恩斯:《美国式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4.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5.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顾 昕、朱 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6.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7.理查德.K.斯克尔:《现代美国政治竞选活动》,张荣建译,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8.塞谬尓·亨廷顿:《失衡的承诺》,周 端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泳
杨旭东是我的好朋友
不翼而飞
北京
难忘的一天
我的小土豆
学做蛋炒饭
手拍核桃?
今天我浇花
看国际烟花晚会
精彩的湖南动物园
吹泡泡
我的烦恼
团结力量大
买鞋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公司卫生检查考核细则
公司小车维修保养费用承包办法
乡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及驻村干部行为准则
统计局机关工作规章制度
人员调整管理制度
公司电话管理规定
公司员工礼仪守则
工厂进出厂管理规定
公司从业人员离职制度
银行2011年度机关工作管理办法
工厂保卫组管理实施细则
公司招聘制度
职员退职金给付规则
公司员工考勤管理规定
论权责发生制在军队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
上市银行财务状况的行业特征及中美比较
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与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发展前沿研究
新一代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与平台的建设
重使命公共管理学基本问题研究之二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价值评估
高校Web管理安全的研究
从大韩航空中国市场营销谈国内民航应对
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
关于内蒙古灵东矿强制解冻监测分析
试论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美国HPL技术公司财务舞弊案及其启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插柳何须春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片段及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链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实录
叶圣陶简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词语解释
以境衬情 情境交融──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有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背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及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市秀实践课感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例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