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邢台市第十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关于邢台市第十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2

关于邢台市第十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论文摘要:邢台市第十中学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为切入点,构建和完善切合学校实际的德育课程,推動了学校德育建设,彰显了学校特色,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会做人,成就未来。

论文关键词:邢台市第十中学;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突显了教育民主化与课程自主化两大亮点。在这一背景下,邢台市第十中学从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历时四年,依托省级课题“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结合校情况,摸索、探究、研发了一系列的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与完善了学校新的课程体系。

一、学校开发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背景

邢台十中创办于1976年,原为全日制初级中学,1999年起增加高中部,现为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解决。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地处市区商业中心。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校生源质量差,学生家长90%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明显欠缺,致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基础、学习兴趣都明显偏低。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个体发展,也必然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种状况,2006年9月,学校决定开展“进楼即静,入室即学”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活動,并以此搭建校本课题研究平台,开展了以“学会做人与学会学习”为核心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途径。

这既符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必然选择。

二、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

2008年3月,学校成为河北省校本课程开发试验学校。学校按照开发流程开展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开发试验工作。

1 科学规划,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项目。为使校本课程稳定、健康、持续、有效地开发与实施,学校加强了项目管理,建立由校长挂帅、副校长具体负责、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参与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聘请教授、教研员等专家指导、参与课题研究: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動: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特点;查阅历史资料,访问学生家长,了解校史,摸清学校周边环境和校外资源;汇总、筛选、归纳、整理调查得到的各种信息。最后,确定了学校校本课程的性质和项目。

性质定位:既符合学校“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尊严,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为了所有师生的幸福”的办学宗旨和“实施精细化管理,创建精品式学校”的办学目标要求,又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项目定位:以必修课规格开发中学生德育校本课程《学会做人,成就未来》,以选修课规格开发学科延伸与兴趣类等一系列校本课程。

2 根据校情,开发适合的校本教材。按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根据学生的总体特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首先由学校领导小组编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从宏观上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拟定了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发大纲,并及时申报省厅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性文件,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前景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

在“大纲”指导下,大家积极利用假期编写校本教材,由负责实施校本课程的老师对自己原有讲义进行补充、完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负责的教材编写工作,开发了中学生德育校本课程《学会做人,成就未来》;学校还采取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校本教材,引进了中学法制教育教材,延伸和开发了其他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实现了对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了与国家政策的一致。

3 全员参与,建设校本课程。自2008年9月,学校采取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同步操作,开始了课题实验,把校本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纳入课程表中。

(1)必修课施教《学会做人,成就未来》教材。它分为“诵读经典规范行为”、“理解经典养成习惯”、“感悟经典提升品质”等模块,均在每周一次班会时间在不同年级分别开设。

第一个模块《诵读经典规范行为》,适用于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具体内容包括: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的规章制度等,引导起始年级学生对照学习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二个模块《理解经典养成习惯》,适用于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内容,研究学校优秀学生的典型案例,学习榜样的事例,促使学生逐步养成爱老孝亲、尊敬师长的行为和习惯。

第三个模块《感悟经典提升品质》,适用于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展示《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的相关内容,设计并开展一系列相关德育体验活動,在活動中提升道德品质。 "

这项校本德育必修课的开发、施教,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以国学经典为载体,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古为今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国学经典俯拾皆是,但是中国数千年沉积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也有很多“不合适的内容”,例如《弟子规》中所提倡的“号泣随,挞无怨”、“父母责,须顺承”等,过去被认为是美德,现在已经不符合时代精神了。

第二,以现实生活为平台,体验生活,感悟生命。例如在讲“孝”时,讲中南大学学生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领养妹妹的家庭重担的事迹;讲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农民林秀贞30年如一日克服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的事迹;讲汶川地震中最美的女警察蒋敏给地震中的孤儿喂奶的大爱精神……使学生认识传统道德的光芒仍辉映在我们身边。

(2)选修课的开发及其施教。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所开设的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均在非毕业年级实施。例如,语文学科开设了“阅读课”,数学学科开设了“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运用课”,物理学科开设了“家电维修课”,信息技术学科开设了“计算机与网络”。此外,还开设了“刺绣课”等,还围绕校本课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以及第二课堂活動。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课程实施方式体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特色,并辅之以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课程还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以选修课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3)德育校本教材的建设。开设德育校本课程的关键在于校本教材的建设。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充分考虑教师的整体实力和科研水平,调動老师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去主動学习编写校本教材;学校还不时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校本教材的编写针对的是本校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校本教材的编写还在内容和特色上下功夫,做到教材生動、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其次,在开设校本课程时,保证学生人手一册校本教材,或者是教师编写好装订成册的讲义,或者是学校统一装订的教材,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通过教师的编写、调整和学生的循环使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体现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体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德育校本教材也在时时更新着,丰富着,发展着。

4 适时调整,规范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学校校本课程开设半年后,于2009年3月起开始调整,对所开设的德育选修课程《学会做人与学会学习》加大了开发与评价力度,补充了新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在广泛宣传学校学生好人好事的基础上,提出了“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主题活動;特别是在2010年5月,又举办了课题实验两年来的全校首次诵读展示活動,还邀请了市教育局领导莅临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还增设了必修课《中学阅读——文学鉴赏》,购买了5千多册书籍,订购了《读者》、《青年文摘》、《意林》、《青年博览》、《中学校园》、《中学生》、《中国青年》等五十多种报刊供师生阅读,使学生拓宽了阅读的涉猎广度,提高了阅读水平。

几年来,德育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了思想品质,规范了举止言行,丰富、提升了内在气质。现在,校园里处处能看到学生文明的行为,时时能看到学生自信的笑容,学生们见到老师能主動打招呼、问好,还涌现出了许多好人好事。

5 与时俱进,形成特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采取了多种评定方式,涉及成绩采集来源、评定记分方法等,并对课程开发、实施的评价进行了全过程的初步探索。我们认为校本课程评价应以学校的经常性自我评价为主,要通过评价诊断来修正课程设计、发现课程的开设价值,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来预测教育对这项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以推動校本课程深入、持久地进行。由于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时间短,对评价的研究还缺乏深度,还没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有待于在课程改革的深入阶段继续研究,以形成具有特色的评价体系。

6 不断反思,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我校校本课程开设之初,就制定出《校本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从课程的开发、备课、上课、活動和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进行了规范要求,但是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效,我们也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个问题。

我们通过不断反思,以期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具体做法有三。

一是课前反思。教师要反思自己对备课行为的认知程度:对自己所教的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否熟悉,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是否熟悉,对自己的课堂环境是否熟悉。

二是课堂反思。教师要反思自己对学生的认识程度:要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反思学生是否快乐,反思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動;要审视自己的教学状况,反思教学预设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连贯,课堂生成是否与课前预设吻合。

三是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反思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表现,反思如何扬长避短,调整、更新、完善。

由于我们在课程开设和实施时就十分注重教师的反思,所以,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就体现的很明显,在校本课程开设、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学生认可度和满意度。

7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开设与常规教育、教学的矛盾。有的老师一贯注重常规教学,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的认识、重视、关注尚显不够,思想深处持有“保留意见”,需更新理念,促进这些老师提高认识,转变思想。

(2)校本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的矛盾。目前,升学率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学校工作,课时紧张是很现实的问题,而校本课程必然要占用一定的时空,这就必然产生与常规教学争占时间的问题。

(3)校本课程学习与升学学科学习的矛盾。升学是学生对学习自我评价的主流价值观,而校本课程的学习效果目前还不能直接反映到升学成绩上来,因此,有些学生对待校本课程不热情、不关心、不重视就在所难免,这有待我们不断设法提高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总之,在几年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也有困难;有喜悦,也有忧心。无论前面的路如何艰辛,我们一定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坚定地将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下去。 <>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桥梁
绝不妥协的鲁迅
语言,人类的骄傲
渠清如许
沟通,勿轻语言
咀嚼“桑提亚哥”——读海明威《老人与海》
壮哉,猛士!
语言与沟通
转折
远逝的风筝 远逝的梦
我爱唐装
语言—沟通的加速
此时有声胜无声
水的凝重 山的沉稳
情感—认知—文化
小湾水电站主体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洪水分析
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湖州船闸扩建工程交通桥梁板施工工艺
水工混凝土结构与材料学科发展
九曲湾水利枢纽工程聚乙烯(PE)给水管施工技术
航道申请
浅析小型危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七子山拦砂坝施工组织设计
浅论水工金属结构产品的焊接检验
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与防治措施探讨
堤防工程施工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
隧道衬砌台车加工技术
中小水电发电引水系统施工技术
《三个儿子》 教案讲义1
《三个儿子》 教师语录
《三个儿子》 作者简介
《三个儿子》 教案讲义2
《我为你骄傲》 教案讲义2
《我为你骄傲》 趣闻故事
《三个儿子》 考点练兵1
《我为你骄傲》 写作指导
《我为你骄傲》随堂练习 提高篇
《三个儿子》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我为你骄傲》 训练素材
《三个儿子》 范文习作
《我为你骄傲》 教案讲义1
《三个儿子》 重难点分析
《我为你骄傲》 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