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职教学中如何教“活”语文课

浅析中职教学中如何教“活”语文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7

浅析中职教学中如何教“活”语文课

"

论文关健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方法

论文摘要:语文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情感、激活思维的学科。教“活”语文课,让每一节课充分体现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潜移放化地接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洒养品格,应当是语文教师追求的一个较高境界、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在中职教学中,知何教“活”语文课,进行了论述。

语文是一门民族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因此,它应当走民族化和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语文教学实际是一种多重对话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文本、学生三者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彼此交融,最终实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故此,上“活”语文课,应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

1重视积累,追求个性,教师自身活起来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积累和学习,要下心思,夯实基础,使自身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果教师没有广博的学识,上课时就难免捉襟见肘,教学会陷人困窘状态。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不仅熟知古今中外的名篇巨著,对当下的流行文化、主流文化的趋向也应了解。语文教师要“术业有专攻”,对于语文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最新科研成果有较系统全面的掌握,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胸有成竹是教“活”的前提,教师本人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才有自如驾驭课堂的可能,才能在教学时处理好语言学习、思维训练、思想教育、情感陶冶的关系。

语文教师还必须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追求教学的个性,不能只是手捧教参,“依样画葫芦”,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成为一只“传声筒”。应有目的的培养自己的特长,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或幽默风趣、或质厚严谨、或情韵悠长、或知识丰富,用风格感染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每一节课都应成为教师教学艺术的一次创造,这样的课堂,才会呈现活力与生机。

要教“活”语文,语文教师还要强化沟通交往能力。教师不仅要与学生沟通,在社会群体中也要做一个善于沟通者。要多方面锻炼自己的活动能力,让性格开朗大方、乐观向上、方圆相谐,这样,不仅能使自己的课堂改变死气沉沉的面貌,更利于创造条件,延伸语文课的天地,把语文带出狭小的课堂,带到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实现立体的“活”教学。

2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学习主体活起来

现代教学观视教学为一种富有社会性的沟通,教与学是沟通中的伙伴关系,师与生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教学相长。华东师大的叶栩教授讲过:“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要教“活”语文,就得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气氛,创设一种主动、生动、互动的学习局面。教师可以坐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也可以走上讲台,谈出自己的发现。语文作品的内蕴往往是丰富的、多解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作品理解忌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豉励学生的那些与教师、教参不一致甚至相左的见解,允许学生对一些权威的观点和传统的结论进行大胆的颠覆和解构。教师要少下定论,要多教给学生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来听、说、读、写,把课堂交给学生。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从而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会解决问题,还得让学生能自主提出题。朱熹说讲,“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课才能向“活”迈进。"

要教“活”语文,还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新《大纲》第一次提出要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明确了人在学习中的地位。语文教师要随时提醒自己,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的人。“语文教育要唤起人的一种想像力,一种探索的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钱理群)。我们通过上语文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情感和意志,要激励学生去求真、去扬善、去审美、去创造,并且能以真挚的感情、理性的思维看待自己、他人、社会、生命,并发展创造这些美好的感情和理性,完成对自我个体的塑造和发展。

3直面生活、融情创新,语文课堂活起来

直面生活,让生活的鲜活之水在语文课堂里奔涌。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上学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课外阅读书报期刊也是语文学习,生活中因一道风景心有所悟也是语文学习,亲身经历生活有所思考还是语文学习。而语文教学也不应仅仅是传统的“课堂一教材”型的教学旧模式,一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形成、人格品质养成的教学形式都应是语文教学。活在生活中的语文才有生命,白居易写诗要老太太也听得懂,蒲松龄在柳泉旁搜集村人琐谈创作《聊斋志异》都是这方面的明证。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教材教学的老师,更是指导学生全方位学语文的老师,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做“人”的老师,生活中的人事物象,比如人际间的语言交流、书信交往,比如自然界的雨雪风霜,比如千姿百态的自然、人文景观,再比如古今中外的名篇巨著、温情小品、流行文化、影视作品等等,语文教师都可以将其转化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语文,从语文学习中认知生活。语文走人生活,语文教学才有活的课堂和课堂的活水。

语文课堂的“活”离不开一个“情”字,要让情感始终伴随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要深人把握文本作者的情感脉络,善于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因素,要让自身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发生共鸣,进而在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表情、形象的体态语,创设出情境,以情诱情,使学生进人教材的情境,充分思考教材的“情”和“理”。有“情”,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气,就有活力洋溢。

语文课要“活”还应不断出新。既要教学有法,又要教无定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每一文章的特点,灵活创造多样的教法,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趣味无穷,从而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景和氛围,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机制。新课的导人要不拘一格有创意,要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人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是一种突破传统的现代新型教学方法。它能浓缩教学内容,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并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直观、形象、生动的状态,用之得法,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的“活”还在语文活动中。活动是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其知识、情感、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语文是最有生气、最有创造的学科,语文教学最具活动特质,听、说、读、写,都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演讲、朗诵会、故事会、辩论赛、读书交流会、征文比赛、课本剧、手抄报、等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并愿意身体力行的活动内容。实践证明,活动出精彩,活动挖潜能。在活动中,教师做好主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勃勃生机。

语文教学如何“活”,教师、学生、与教学文本紧密相联的课堂这三方面都要下功夫。只要语文教师有积极探索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坚持不懈地优化教学方法,同时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那么,语文教学“活”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老师:您累了
一个热心肠的人.
冬天的歌
我的新年愿望
过年真好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我拥有的一个小秘密
盼望冬天
一个热心肠的人
老师,您累了
我的快乐寒假
我拥有的
我学会了分担
冬天来了
我的压岁钱
《家畜繁殖学》教学特色与多媒体辅助技术的应用效果
冬春季节家禽呼吸道疾病防控
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提出构建畜牧业“六大体系”
浅谈高中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畜牧多种经营与畜牧业经营创新
家禽MHC分子多态性与抗病育种
“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家畜传染病学》课程中的应用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农学人才培养探讨
向动物学习生存之道
竹山县畜牧业发展浅析
四川凉山建成现代畜牧科技园等
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之我见
加强畜牧科技期刊的引领作用 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畜牧场环境保护 促进畜牧业科学发展
浅议家畜结核病和口蹄疫等传染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从北京看中国的变化
摔不破的“蛋”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北平的四季
“机智”源于“积淀”──《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感悟
北京故宫风光揽胜
《北京亮起来了》课后反思
老北京与新北京
美丽的北海公园
语文有效对话中要披文入情──《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案例
人文北京·名胜古迹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杂谈
《北京亮起来了》教后感
北京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