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

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6

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

"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是儿童行为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形成了一套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的模式和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和基本能力。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当代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优缺点较之过去更加明显,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为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中小学教育要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规范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认识和行为的统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人们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行为教育,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存在着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如把养成教育仅变成守则规范的讲解和口头要求,使学生只会背诵条文,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只重视行为的规范,而忽视行为的矫正和行为能力的开发。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只重视教育原则的简单运用,而忽视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很多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儿童智力的开发远比培养儿童文明行为习惯重视,他们可以容忍儿童偏食、不劳动、不遵守会公德等习惯的存在,却难以容忍孩子少考几分。这说明,适应新形势加强德育工作已迫在眉睫。“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德育践行,注意养成学生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学校走出德育误区的一条可行路径,对优化公民素质,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

3.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中小学生处于个体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行为体系雏形确立、奠基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行为规德定着一个人未来行为发展的方向,制约着未来行为能力的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不重视文髓习惯的建立和巩固,不重视坏习惯的有效矫正,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得不到健康展,坏习惯就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他一生,同时还会影响他的社会化行为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行为协调。进行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对他们一生的行为发展起着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积极探索,形成科学规范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

几年来我校通过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1.明理。明理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文明行为习惯重要性的道理。知是行的基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理”。我校依据《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结合市场经济 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增添新内容,把《规范》分解成在家怎么做,在校怎么做,在社会上怎么做。利用班会、校会、课堂 教学等形式,采取教师讲、学生讲、家长讲等多种方式,向学生社讲清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性的道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明理活动要与学生的认识、交往、活动相联 系,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做实验等形式来帮助理解和记忆道德概念。

2.导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文明行为习惯仍需在实践中培养,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指导,不但可以帮助儿童深化道德认识,形成技能技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实践呢?首先在设计行为实践情景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行为所能达到的水平和他现有行为水平之间的差距。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要做到“按时”,即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目标,同时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因为教师的榜样示范使学生可见、可学、可仿、可行。

4.达标。即建立达到文明习惯培养的目标体系。建立适当的目标体系,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学校以《规范》为依据,有机渗透现代化市场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制订不同的目标要求,把《规范》分解成不同层次。中小学生还基本处于形象、具体的感性思维阶段,对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较难理解,因此,制定的目标要适度,内容应贴近他们的生活,即尽量生活化。

5.考评。考评是督促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手段。科学的考评应当把行为训练当成一项系统的工程来看待。训练到一定阶段应当及时、全方位的考评,对学生评价要多元化。平时学校开展“文明行为班级大检查”活动,对不文明行为曝光。并结合达标情况,每月评出文明学生、先进学生、模范学生,期末评出总冠军、文明班级、先进集体、模范班级并及时进行表彰奖励。"

6.反馈。根据达标要求对考评结果进行矫正和激励,并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学生一种行为习惯养成之后,还会受到非教育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异。因此又要进行明理、导行、训练、再达标、再考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第一次循环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通过反馈周而复始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使学生养成的文明习惯日趋稳定,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打开一扇美丽的窗,绘成一道别样的景。经过努力,我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六步法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德育体系日趋规范,学生文明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这些做法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尊重和了解学生是基础。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正在发展和变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发展变化中了解学生。其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同时要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伙伴、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

2.教师身体力行是关键。中小学生模仿性强,教师的身教比言教往往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教师要加强自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表率。

3.注重实效是重点。在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要有效地控制各个环节,切忌流于形式、纸上谈兵。注重实效性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实践教育;坚持形象化教育;坚持开放式教育;坚持传统教育;坚持自我教育。

4.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是保障。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完成,尤其注意家庭教育这个环节,要尽量排除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有机联系,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明天我想当居里夫人
井底之蛙“移居”记
假如我是机器小叮当
假如我是一只小闹钟
动物王国失踪纪
20年后的我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豆芽成长记
鲨鱼星奇遇
我想发明时空穿梭仪
破解宇宙生命之谜
二十年后的变化
未来的衣服
20年后的聚会
那件事至今令我后悔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之我见
论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建设
点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浅谈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
审计报告质量相关问题探讨
浅谈我国审计公告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
浅论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的处理
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分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如何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
论网络会计对审计的影响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