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研究

摘要:本文从环境 影响 论的角度出发, 分析 了民营 企业 发展 中存在的 问题 ,阐述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 内容 、审计方式和审计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审计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诚信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由于缺乏诚信,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相互拖欠的现象十分严重(见表

1)。

(二)资本、风险、决策管理权三个“高度集中”是民营企业的普遍特征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资本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本人(见表

2),投资的收益和风险也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本人。私企业主不但握有决策权,还都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表1单位:万元

表2单位:万元

注:事实上在调查中民营企业类型与 法律 要求的投资人数并不完全相符。民营独资企业中一人投资的占85.5%, 14.5%为两人或两人以上投资;而民营有限责任公司中有约七分之一实际上是一个人投资。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 在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很不健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营企业的决策管理权高度集中,股东之间、股东与关键管理人员之间存在密切的血缘及亲友关系,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的 现代 企业制度特征不明显,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原本应该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的作用,都被业主所谓的“一人说了算”所代替。

(四)缺乏社会审计监督

社会审计的业务范围目前尚未全面涉及到民营企业,还不是民营企业 会计 监督的主要形式。一是法律上尚未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方能报出;二是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和内控制度很不完善,经营活动中违规违纪现象较为普遍,对其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会有很高的执业风险,会计师事务所不愿从事民营企业的审计。目前,仅在政府需要时或有民事纠纷或产权变动时,才不得不涉及。这样民营企业便成了社会审计的“真空地带”。从我国目前来看,对民营企业进行约束的主要是政府监督,那么政府监督的效果如何呢?

(五)政府监督很不规范

政府对企业管理不规范,集中反映在“三乱”的问题上,税务、工商、财政等部门的公务员随意减免税收,收受贿赂等腐败现象较为普遍。另外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加之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使得这种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之国有企业更加明显。要获取监督所必需的、充分可靠的财务信息,提高事后监督的有效性,政府为此而支付的监督成本会很高,较之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来讲是很不经济的。

我国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克服问题使其步入健康的发展道路呢?从根本说,还得靠内因,即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革新。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不难看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致命缺陷是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发产生的民营企业在它们的发展初期,多半采取家族企业形态,由家长充当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在企业规模很小的情况下,采取U型组织结构(Unitaryform),由业主直接指挥通常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但随着民营企业“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二次创业的进行,规模不断扩大,子公司、孙公司等经营层次增多,地域不断扩展,甚至有境外企业,随之而来的是组织机构日益庞大,传统的家族管理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正逐渐转向公司制。这就要求切实加强内部控制监管和以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建立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

总之,民营企业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从企业内部及时发现、监控和规避风险,不断提高公司的资信影响力,增强公司的诚信度;才能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不仅节省时间、精力和成本,也容易深入下去,比较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症结,取得良好的审计效果;才能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建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可行性

首先,民营企业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清晰,或者所有者直接从事经营管理,或者所有者通过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权机制来控制经营管理,但在民营企业里只需通过一层委托代理,委托人和代理人主体明确,委托代理链简洁,所以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存在构筑合理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

其次,在合理公司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一层次为经营者受托于资产所有者,第二个层次为内部组织科层受托于经营者。一方面,由于代理方具有信息优势,信息不对称使委托方对代理方的努力程度及经营业绩监督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代理人的自利追求行为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甚至与委托方的利益背道而驰,严重损害委托方的利益,那么委托方必然会寻求一种方式来代替其行使监督代理方的职能,内部审计作为有效的监督方式既适用于第一层次,又适用于第二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也就是说资产所有者需要借助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经理层的经营业绩、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经营者也需要借助内部审计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以增强自我约束力,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再次,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实践来看,仅1999年以来,全国内部审计机构总共审计了105.8万个单位,累计纠正违纪金额948.1亿元,查处损失浪费金额413.3亿元,内部审计正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发展。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日前发布实施的《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和《内部审计人员后续 教育 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正式建立。这又为确保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所以,建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仅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具有 理论 和实践的可行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在遵循内部审计发展一般 规律 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逐步建立起来。

四、建立民营 企业 内部审计需要解决的 问题

(一)在审计 内容 上:是以财务审计为重点还是以经营审计为重点

我们先回顾一下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相互交织的 发展 历程,这可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对内部审计所下定义的变化中清楚地反映出来。

协会于1947年最初发布的《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师主要处理 会计 和财务方面的问题,但也可以适当处理经营方面的问题。”这时,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根本职能是进行会计和财务审计,审计对象刚刚涉足经营活动领域。1957年修订后的《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会计、财务及其它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从而将经营审计和财务审计并列起来,同等重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71年,协会再次修订《职责说明书》时进一步指出“内部审计作为对管理当局的一种服务,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这就将 现代 内部审计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组织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大大拓宽了内部审计的作用领域。此外,1971年的说明书还为内部审计师增加了一项新的职责,即“提出改善经营的建议”,从而极大增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性。此后,协会于1981年和1993年修订说明书时又更明确地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评价所在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从增强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着眼,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顾问服务。

经营审计逐渐取代财务审计而成为审计内容的重心,那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应该顺应内部审计发展轨迹一步一步地进行,还是直接以经营审计为重点?民营企业是否具备经营审计的条件?民营企业真需要的是财务审计还是经营审计呢?

在前面的 分析 中我们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是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例如缺乏诚信、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机制欠缺等,这些仅仅靠以查错防弊为目的的财务审计是很难奏效的,在资源稀缺性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种严峻经营环境的挑战下,必须实施全面的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协助企业提高 经济 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

再者,民营企业内部经营审计已有大量的国际国内经验可资借鉴,起点比较高,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应以经营审计为重点。

(二)在审计方式上:是以供给驱动的被动审计为重点还是以需求驱动的参与式审计为重点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是以“警察”的姿态出现,其身份是监督者,对被审部门的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因此是组织中不受欢迎的人。哪些项目将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取决于内审人员的判断,不管被审部门是否愿意,他们都得接受审计并予以配合。这种被动的审计和消极的配合有悖内部审计的宗旨,因为内部审计不同于 社会 审计和国家审计,其首要目标是要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其主要的方式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经营审计,所以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并要将所提建议当作本部门的服务产品向管理当局积极推销,以大大提高审计的效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就要努力与被审对象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对象伙伴似的合作关系,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其潜在的 影响 ,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以管理创新为基础,提高经营效率,从而充当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济责任的参谋和助手,即实施参与式审计。

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要从以监督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不仅看病,还开方配药,并提出预防措施。采取这种新型的解决问题导向型的参与式审计方式改善了内审部门与管理人员的关系,增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

(三)在审计策略上:坚持风险管理审计与战略审计并重

如前所述,风险高度集中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严重缺陷,随着民营企业“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二次创业的进行,民营企业的规模会随之不断扩大,民营企业会逐渐融入到国内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这样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不仅面临着经营风险,而且还面临着财务风险和 金融 风险。

而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其他部门相比,更能从组织的全局角度,更清醒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与外部审计相比,它更能从组织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更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内部审计还具有综合性,它要对组织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审查、评价,因而它能对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此外内部审计更具有经常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它能随时针对组织的实际需要和发生的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范和化解组织面临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与风险管理审计相对应的是战略审计,因为随着风险的不断规避,民营企业逐渐向更高目标发展,即迈向自己的发展战略———那些关系到组织未来的关键的长远计划,优先权安排,投资和决策等。对组织来说,这些确实是重要事项,影响到组织的生死存亡,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没有正确的战略方针,经营的改善只是使企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加速组织的灭亡。因此对组织战略的审计是内部审计应该最关注的根本环节,也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战略决策和战略管理是管理职能中最重要和最高的层次,内部审计要提升自身地位和价值,应参与到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中来。

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注重微观效益,更要注重宏观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不仅要审查各种计划和投资项目及技术改造的可行性 研究 等涉及未来的事项,而且在评价企业业绩时也不再把视野局限在过去和现状,还要根据过去和现状预见未来,不失时机地为实现预期效益、避免未来的困境提出可行性建议,实行民营企业的再一次腾飞。

参考 文献

[2]谭劲松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理论 框架与发展对策[J].审计研究,2003,

(3).

[3]杜兴强.内部审计的功能及异质性:一种基于代理理论的解读[J].四川会计,2000,

(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姑姑家的小黑和小白
老虎
我喜爱的小鸽子
鹦鹉
我发现了野鹿
永别了,亲爱的拉拉
有趣的鹦鹉
我家的猫宝
我爱我的小猫咪
可爱的小猫咪
永别了,小金鱼们
我心爱的黄骠马
可爱的小猫
虎妞
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论文
浅论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探讨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对策(1)论文
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影响论述
对人力资源配置中信息不对称的思考(1)论文
谈舞蹈教育中学生美感培育
探讨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1)论文
普高培养舞蹈人才的实践
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论文
谈人力资源会计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运用(1)论文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探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实施对策(1)论文
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1)论文
论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1)论文
浅析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1)论文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趣中求实 趣中求新——《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与诗人“心灵”的相会——《静夜思》教学案例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诗情 秋韵――人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的画》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激活学生的心——《阳光》教学片段评析
学生充分参与 教师适度引导——《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四季》教学设计之五
你为小树做了什么?——《爷爷和小树》课堂教学片段与反思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小的船》教学片断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