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让语言在课堂上自由“飞翔”
让语言在课堂上自由“飞翔”
-------谈语文课堂中语言文字的训练
道澳学校 林熔
关键词:创设情境 利用教材 巧设练习 训练语言
摘要: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语言文字上,语文课堂不仅要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也要体现工具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致力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形成能力,是当前我们阅读教学急需探讨的问题。但是现在的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人文相辅相成,有机整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训练落在实处时,又要相机整合兴趣培养、情感体验、文化渗透,将这些因素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紧密交织,让学生获得心灵与情感的积极体验因此,语文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每一堂课都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提供用武之地,融语言文字训练于阅读课程中。
一、创设情境,畅所欲言
1、创设语言训练情境
2、再现图画情境
图画是鼓动学生说话的“兴奋剂”,是展开想象的重要手段。现在的教材中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画。图画实际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易于儿童接受,这样能唤起学生观察、思考、说话的兴趣。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如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教师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蚂蚁和睡莲的表情、动作,想想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同学们看着生动的画面,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不难理解夏夜的“美”了。
二、借助教材,发展语言
1、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复述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积累在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中是多么重要啊。语文课堂中,复述则是一种非常好的的积累手段。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的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如《盘古开天地》一课,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顺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练习复述。可以用画面配音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复述。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更加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2、抓住课文有关词句启发学生扩想后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文字简练,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虽然比较抽象,但有丰富的内涵。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化“简”为“繁”,对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变成自己的语言,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如《孔子拜师》一课,孔子拜师的辛苦路程只有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可抓住“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这几个词,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具体的语言表达孔子在一路上的艰辛。学生结合生活感受,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都能想象出孔子的各种艰辛。有的说“他路上遇到了下大雨,可是连躲的地方都没有”;有的说“他路上生病了,可他都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加强了语言的训练。
3、抓住课文“空白”,启发学生补想后说
记叙文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对有关的内容做选择与剪接。因此,课文对有些情节有时会有省略和跳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做必要的补充。如《窗前的气球》一课,科利亚独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独的心情,同学们在升起气球前有哪些争论,这些文本空白都给学生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语言训练。
抓住课文结尾,启发学生续想后说
有些课文的结尾虽言尽而意未尽,余味无穷。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如教学《我为你骄傲》,结尾处老奶奶把我赔玻璃的7美元还给了我,还给我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这里,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我看到这7美元和这张便条时,我会怎么想,还会怎么做,是什么样的表情?
三、巧设练习,训练语言
1、布置有启发性的作业
实施有效作业,教师必须在选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选择和编制技能;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跳进“题海”精选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
2、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的练习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充分利用语言材料中的比较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较,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加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体会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在此片断训练中,运用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逐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句子训练中,除了常见的造句训练之外,还可进行“仿句训练”、“读句训练”、“改句训练”、“扩句训练”、“缩句训练”等
总之,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中无处不在,我们只有认识到位,才能积极的去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全面去寻求训练途径。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桔子
- 日记
- 放风筝
- 春游
- 冬天
- 下雪了
- 可爱的小白兔
- 学骑自行车
- 春雪
- 日记
- 虚惊一场
- 我家的小狗
- 家乡的胡杨树
- 观灯
- 春雨
-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 文化的民间传承机制与传统诉讼理念的形成
-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
- 刑事犯与行政犯之区别初探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效力的法哲学反思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法学理论论文(1)
- 最大诚信原则下的如实告知义务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非典”事件的法律性质法学理论论文(1)
- 所有权概念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 再论当代中国的判例法学理论论文(1)
- 侵犯宪法权利是否属于行政诉讼范围法学理论论文(1)
- 侵权行为的概念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理论论文(1)
- 《杨氏之子》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 《杨氏之子》重点与难点提示
- 《儿童诗两首》美文欣赏一
- 《儿童诗两首》美文欣赏二
- 《杨氏之子》重点问题探究
- 《儿童诗两首》重点问题探究
- 《儿童诗两首》教案二
- 《杨氏之子》整体阅读感知
- 《儿童诗两首》教案一
- 《杨氏之子》重点字词梳理
-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杨氏之子》老师语录
- 《儿童诗两首》趣闻故事
-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写作篇
-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巩固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