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自拟加味通气汤治疗耳闭的临床研究

自拟加味通气汤治疗耳闭的临床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5

自拟加味通气汤治疗耳闭的临床研究

耳闭,是以耳内闭塞感、减退为主的疾病,多由耳胀反复发作或失治迁延而成,病史较长,相当于西医耳科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自2005年开始,使用自拟加味通气汤西医疗法耳闭,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感耳内闭塞感,患侧头闷胀感,自听过强及低音调的耳鸣。全身症状不明显,个别患者兼见脾胃虚弱、肾虚弱、肾阴虚的表现,两组患者均除外腺样体肥大、鼻腔及鼻咽部肿瘤等疾病。体检检查:两组病例均见骨膜内陷,标志不清,骨膜呈浅黄、橙红或琥珀色,多处可见液平面。纯音听觉测定:治疗组,语言频率气导损失25——45 ,平均30 ,对照组,语言频率气导损失25——50 ,平均35 ,经 检验,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声阻抗测试:治疗组,呈B型图者32例,呈C型图者18例,对照组,呈B型图者35例,呈C型图者15例,经 检验,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中耳腔液体形成是,即行鼓膜穿刺抽液术。每天做咽鼓管吹张1次。每天自行鼓膜按摩数次。

2.2 治疗组

按照对照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外,同时服用自拟加味道气汤。

加味道气汤的药物组成:柴胡、川 、香附、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白术、茯苓、泽泻、石 普,10剂为一疗程。脾胃虚弱者配合补中益气汤,胃阴虚者配合耳聋左慈丸,肾阴虚者配合附件八煨汤。

3 疗效判定标准

随访3个月以上。治愈:耳闭塞感消失,患侧头部无闷胀感,无耳鸣,全身相关症状消失;纯音听阙测定,听力恢复正常或言语频率气导提高25 以上;声阻抗测定,显示鼓腔压图恢复到A型;鼓膜恢复到正常形态,中耳腔无积液。好转:耳闭塞感、患者头部闷状感。耳鸣及全身症状减轻;纯音听阙测定:气导言语频率提高15 以上;声阻抗测定,鼓室压图恢复到A或C型;鼓膜轻度内陷,中耳腔偶见少许积液。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纯音听阙测定、声阻抗测定与治疗前无改善,中耳腔积液反复形成。 4 结果 5 讨论

耳闭,《内经》最早述及,如《素问 生气道天论篇》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者不可视,耳闭不可以听”。但耳闭作为病名,首见于明朝方隅所著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重中之重重中之重,医林绳墨》卷七,其曰:“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闭也”,“或有年老,气血衰弱,不能全听,谓之耳闭”。建国后,第四版中医本科教材中《中医耳鼻喉》,以耳胀、耳闭为题编写了本病,并提出分别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相似,耳闭主要是耳胀炎症或反复发作迁延而成,主要病机是邪毒滞留,气瘀阻而成,治宜行气活血,道窍开闭。

笔者根据本病的特点,学习和借鉴清代名医王清任的活血化瘀理论,在通窍散和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自拟了加味通窍汤,并配合以鼓膜穿刺抽液为主的西医疗法治疗本病。加味汤中的柴胡疏利少阳经气,引药直达病所,香附开郁行滞,石菖蒲芳香通窍,川芎行气调血,地龙通经活络,桃仁、赤芍、红花活血祛瘀,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化浊,同时有利于中耳积液的排除。临证时,视患者全身情况,或健脾,或滋肾阴、或补肾阳。同时配合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鼓膜按摩治疗,如此中西合璧,共筑标本兼治之功,有效率达92%,明显高于对照组。降低了因本病导致的耳聋致残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是女生
惭愧
春游
盲丐
青椒炒蛋
第一次看海
讨厌的蚊子
抓猫
词语接龙
一次有趣的活动
我见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想不到
做书签
音乐会
雨中情
清单计价对工程造价审计的影响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转变
论国家实物储备的若干理论(1)-行政管理论文
探讨提高政府效率:理论、困境与出路(1)-行政管理论文
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探讨(1)-行政管理论文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审计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1)-行政管理论文
建筑安装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
试析新课改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堂教法的转变
探讨开发和利用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性因素
探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行政管理论文
探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基层央行信息技术审计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讨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