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3
浅谈大学生无偿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献血者性别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见表1。大学生献血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2.3 献血量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见表3。献血量与献血反应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献血量与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 注:χ2=0.27,P>0.05
2.5 献血者年龄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见表5。献血反应随献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表5 献血年龄与献血反应关系比较注:χ2=27.18,P<0.005
3 讨论
曾有研究认为性别的差异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女性高献血反应发生率的真正原因可能在于其体重较轻[3]。笔者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在体重、献血量和献血状态均相同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发生献血反应的概率远远大于 男大学生,这可能与女性的心理素质、生理代偿及耐受能力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二次以上的献血者其献血反应发生率为首次献血的60%左右,主要是由于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有恐惧感,心理较紧张,所以很容易产生献血反应[4]。还有一些初次献血的献血者当看到他人献血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十分紧张,刚刚采血即发生献血反应,即连锁反应。而比较献血200 ml和400 ml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献血反应的发生与献血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在表4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体重的增加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基本都呈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体重与血容量成正相关,高体重意味着高循环血量和相对的低献血量,这也许是高体重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的原因。对于首次献血,体重的微小变化会引起献血反应发生率较大的变化,对于重复献血者,体重引起的反应率变化幅度要小得多。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大于20岁的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较少,可能与该年龄组的献血者见识较广,对血液的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有一定了解,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精神放松、心情愉快有关,所以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比年龄小于20岁的献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率低。
为了持续稳定地做好采供血工作,对低体重首次献血的大学生应劝说其献血200 ml,而对该组人群再次献血时,应鼓励其献血400 ml,特别是男性;对于高体重大学生,尤其是>70 kg者,应从首次献血开始鼓励其献血400 ml。另外,应更多地鼓励男性大学生参加献血,而对女大学生献血则应更加注意做好其心理工作。
【参考文献】
2 郭建社,刘巧,周珊.400 ml献血者的献血反
3 Trouern TJ,Cable R,Badon S,et al. A case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of vasovagal in blood donors: Influence of gender ,age ,donation status,weight,blood pressure,and pulse.Transfusion,1999,39(3):316.
4 张爱钦,林燕,陈建彬.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398.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QQ宠
- 我们还会像原来那样快乐吗?
- 老妈
- 我的古怪同桌
- 我和唠叨 骗子老妈
- 快乐的Mrs.Huang(快乐的黄小姐)
- 班里四侠大曝光
- 难忘老师
- 我的伟大计划
- 我的妈妈
- 不爱干净的弟弟
- 我的爸爸
- 我
- 我们想念周公
- 我的“疯狂”一家
- 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频超声特点
- 锅炉水冷壁管超声波测厚与不确定度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腹部超声特点探究分析
- 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及其培养
- 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的民事责任
- 结核性胸膜炎超声诊断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 对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的几点思考
- 作文启蒙教学初探
-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的社会心理思考
- 以情入境,以问导思——我所认为的好语文课
- 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
- 阑尾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阑尾病变的诊断价值
- 试析祖父母外祖父母成为探望权主体的证成
- 《边城》教学设计2
- 《祝福》教学设计5
-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6
- 《荷花淀》教学设计1
-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学设计[推荐]
- 《祝福》教学设计8
-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4
- 《祝福》教学设计1
-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2
- 《祝福》教学设计3
-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1
- 故都的秋
- 《外国诗三首》教学设计[推荐]
- 《装在套子里的人》研究性教学设计
- 《荷花淀》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