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对胸痹患者护理评估重视时辰节律的探讨

关于对胸痹患者护理评估重视时辰节律的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对胸痹患者护理评估重视时辰节律的探讨

毕业论文【关键词】 胸痹 昼夜节律 护理

胸痹是指以胸痛彻背,背痛彻胸,短气不足以息为主症的一类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则有胸痛,严重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1]。临床护理中如何根据其发病、加重的时间节律性正确评估和护理患者,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护理人员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将150例胸痹住院患者的发病时间节律总结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表现有胸闷、心前区不适、胸痛,甚或真心痛,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心律及心电图。

1.3 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1 从天人相应理论分析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重者为真心痛,“心痛甚,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是心的阴阳气血失调,气机郁滞,心脉痹阻不畅。亥时在一日中为阴中之阴,阳气相对虚弱,阴寒之邪乘虚侵袭机体,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血流涩滞[2]。诚如《医门法律·中寒门》所说:“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胸痹》也说:“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由此可见胸痹患者多在半夜时病情恶化或死亡。

3.2 从现代医学分析

3.3 重视夜间对胸痹患者的正确评估

“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也”。胸痹为心病重疾之一, 《素问·脏气法时论》谓:“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类经》谓:“夜半亥子水之胜也,故甚。”说明胸痹最易夜半发作。因此,夜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口唇变化,发现心率异常,呼吸不匀,或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心前区不适感等为发作前兆,同时还要密切观察胸痹患者在其危险时间即子、丑时和卯、辰时正确评估患者的特殊症状和体征,如患者表现的胃部不适、恶心等的变化,并做好抢救药物和设备的准备以便及时制定适宜的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

3.4 注重发作后抢救及护理

3.5 适时护理,未病先防

胸痹以子时多见,可采用提前服药的方法预防与治疗,除辨证施治外,对有发作趋向的患者可在20:00服适量补益心阳、活血化瘀、扩张心脉的药物,并注意指导患者晚餐不宜过饱,不宜油腻,不要思虑过度,情绪不能激动等,这样可以消除或减轻晚间症状。

参考文献

[3]叶任高,陆在英.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29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菊花
第一次坐飞机
甲醛的自述
学校运动会
圣诞节
我的北京之梦
我的书包
可爱的小猴子
我的奋斗
我在QQ农场种菜
我的老师
城里孩子
长城
我的四季心愿
读《童年》有感
2011年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办公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范本
护士长工作总结模板
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2011年大学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
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工作总结开头
护士工作总结模板
2011年度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模板
2011年教育工作者个人工作总结例文
2011年工厂个人工作总结模板
2011年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模板
绿色环境税收的概念与实践
关于减税问题的四个基本判断
试论个体道德需要的层次
浅谈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个体道德成长的意义
税收与个人信用制度
浅析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关于批判与借鉴:谈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关于社保基金税务征缴的思考
浅谈传统伦理思想中个体道德自我价值实现的双向路径
浅析“哲学终结论”再探
浅论中国人的依附性人格对传谋的损害
论析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双主体税种结构面临契机
加强税收管理途径的理论分析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词语理解
《矛和盾的集合》形近字组词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近反义词
香港的建制沿革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多音字组词
《矛和盾的结合》片断赏析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